趙萌萌
(陜西理工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1)
?
大眾群體參與網球運動的現狀與思考
趙萌萌
(陜西理工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1)
摘要:運用問卷調查、走訪調研、文獻資料、數理統計等方法,從大眾視角的觀點出發,結合中國網球發展史,探索我國目前廣大民眾中的網球運動的開展情況,客觀分析網球在大眾體育中發展不利因素及發展潛力。
世界網球在變革中發展,中國網球在改革中前進。通過分析網球運動的發展狀態,結合中國網球運動發展史,分析網球運動發展的不利因素以達到網球運動在大眾體育中更快更高的發展。近期出現的“網球熱”使網球運動發展出現了又一高潮。
(一)接觸學習階段。1885年前后傳入中國。最早在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外國傳教士和商人之間開始打網球,后一些教會學校逐漸開展網球課。1910年舊中國的第一屆全運會上,男子網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30年第四屆全運會增設了女子網球項目。網球的接觸使得新派的人士參加網球運動,但是技術的嚴重不足和戰術的欠缺,網球運動仍然受挫。
(二)發展學習的提高階段。新中國成立后,網球運動在起點低、基礎差、交往差的情況下逐漸發展。1953年在天津首次舉辦了包括網球在內的四項球類運動會(籃、排、網、羽)。1956年舉辦全國網球錦標賽。后來全國網球等級聯賽定期舉行,并實行降級制度,還定期舉辦全國網球單項比賽等活動。老年網球賽、高校網球賽、少年網球賽等賽事的開展,這些對促進網球技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三)運動快速發展推廣階段。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改變了網球的觀念,逐步形成把網球運動當成一種健身娛樂的方式觀念。這時我國網球運動水平提高幅度較快。
從中國網球協會的官方數據顯示,從2004年至今,中國的望去人口能迅速增長到812萬人,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國際網球賽事在中國的舉辦。
(四)網球運動的曲折道路。在八九十年代網球運動的快步發展的熱潮下,中國卻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沖擊,不可避免的網球運動受到了制約。雖然之前網球出現了勃勃生機的狀況,但是文化大革命的沖擊使得體育界萎靡。網球運動則呈現下坡狀態,經驗和技術都面臨滅頂之災。
(五)網球運動繁榮發展階段。改革開放新紀元時,文化體育領域復蘇。經濟的不斷提高的前提下,體育事業也蓬勃發展,體育越來越進入我們的生活中。體育運動成立生活的必需品,不在是以前的奢侈品。“萬物復蘇”的現象一片大好,隨著“李娜時代”的開啟,更讓網球生活進入大眾體育行列之后,了解者與參與者也越來越多。“網球熱”也隨之開啟,使得中國網球運動蓬勃發展,武漢出現的5P級賽事也推進了網球運動的發展。
從項群訓練學的理論可知,網球運動應屬于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項群。與中國的同類項目乒乓球、羽毛球相比較網球處于弱勢地位。隨著網球運動的不斷發展其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網球運動的參與者少、接觸網球的機會少、我國網球運動經濟水平不高、網球市場關注度不夠等諸多的問題。
(一)網球運動的參與者少。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經常打球的網球人口(實質性人口)只有60萬人口左右,網球愛好者(非實質性人口,包括不打球的喜好者)也僅在400萬人左右。按照我國13億口人數來算,實在是少之又少。

各國網球人口比較一覽表 (單位:萬人)[1]
從表中可知:中國總人數眾多,實際參與網球人數有限,僅占0.047%。相較于其他國家參與網球人數少。可以知道,中國網球運動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
(二)接觸網球的機會少。
(1)接觸的時間晚。
網球運動傳入中國晚,大眾對網球運動的熟識度低。且一直素有“貴族運動”的網球,接觸層面高,一直以來大眾難于參與。

圖1 首次接觸網球的時間
從圖中不難看出:在我國在青少年時期的比例低,僅有高中的11.43%、初中14.29%、小學無的數據,說明網球運動在青少年時期的發展明顯不足,使得出現網球運動之星缺乏了后續力量;而在工作后所占的比例也僅有2.86%;占有大比例數據的是高等學業的時期(含本碩博)為71.43%,說明網球運動在大學等高等學府才得以認識發展。
這說明了我國網球運動呈現出接觸網球時間晚,青少年時期認識嚴重不足的現象。在了解中,接觸的時間短、堅持時間短是現今網球愛好者的一個共點。
(2)參與網球運動的時間少。
一項運動的熱愛程度要看參與者參與運動的時間和頻率。當運動時間和頻率增加時則說明參與網球運動的熱忱大,反之則熱忱小。

圖2 參加網球運動的時間統計
此圖中說明在參與網球運動的時間普遍少,1-2年占94.29%,說明新手占得比例比較多;3-4年占2.86%、5-6年占2.86%說明持續打網球運動的時間少,7年以上的沒有。
網球運動發展慢屬于新興運動,參與者接觸時間晚且持續鍛煉時間少是現今網球運動愛好者的一個通病。
(3)網球場地受限。
由于資金不到位,參與人數少。城市內的網球場地有限。例如:漢中市內有兩塊網球場地,一塊位于陜西理工學院,一塊位于漢中體育場。漢中網球場地平均20萬人一塊網球場地,網球場地明顯不夠,導致參與網球人數少。
不僅場地缺少,還有場地設施遠也是阻礙網球運動發展的因素。

圖3 網球場地距離遠近對參與度的影響分析
從表中可以看出網球場地在1-3公里占88.57%,4-6公里、7-8公里無,9公里占11.43%。網球場地距離越近對于網球參與者參與大,網球場地距離遠對網球參與者參與小。
(三)我國網球現今運動競技水平相對不高。在李娜標志人物崛起后,我國后起之秀,“四小金花”也是難以支撐。中國女子網球發展比男子網球快。在“舉國體制”的壓迫下,我國網球運動呈現出技術水平不高,經驗不足等問題。老將即將退出網壇,新秀卻難以挑大梁。
(四)網球運動理念的定位。三大球,三小球的宣傳中,網球參與度最低。我國網球運動雖然經歷了100多年的歷史,但網球運動仍然是我國體育項目中的“小項”,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認識和關注,這與網球的傳播與推廣也有著很大的關系。
在李娜時代之前,只有所謂的“貴族”參與這項運動。在李娜時代到來,人們對網球的熟識度增加,漸漸的去了解這項運動,中國也出現了空前的熱潮。但達到普及大眾,這還遠遠不夠。
(五)室外場地受天氣受限。網球是受天氣影響比較大的運動。且中國室內場館少,大多是室外。這就很容易受到天氣等因素的影響。
如何發展大眾體育中的網球運動是我們長久以來最關心得問題,這需要我們全體社會各個成分共同努力。
(一)國家宏觀的管理。我們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的同時加強政府對體育產業化的經營開發問題的宏觀調控。建立體育產業化經營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和協調管理機制,才能發展體育事業。
(二)市場的管理。我們不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還需要市場的包容。需要舉辦更多的比賽增加知名度。需要市場來營造氣氛讓大眾了解網球,參與網球運動。
(三)校園推廣的普及。重點推廣校園網球運動,要形成階梯式的教學。形成多球聯習、合作教學的模式。支遠春的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多球練習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有助于調到學生積極性和激起學生挑戰欲,同時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狀況和綜合素質。[2]《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專門提及合作學習,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3]青少年是網球運動的主力軍,大力發展校園網球,促進青少年網球運動的開展。
可見網球運動訓練中多球練習和合作教學是適應學生網球發展的有效訓練手段。
(四)網球運動的社會潛力。已處于半退役狀態的鄭潔在網上發布了網球教學視頻,免費供球友學習,并且親自參與“鄭潔杯”青少年網球賽的籌備中;而李娜退役時許諾建立的網球學校,也令人非常期待。這些也都是中國網球人的希望。
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李林蔚表示,中國青少年網球還很薄弱,球員數量還不夠多;對此網管中心表示“不能唱獨角戲,而是要快速整合各種社會資源”。
我國的網球運動項目正處于突破的階段。老將退役,后續力量不足。但我國網球還是呈現出緩慢前進的趨勢。
大力開展群眾性的網球運動,做到網球大眾化,中國網球就能得到更好的發展,也將迎來中國網球的美好時代。
參考文獻:
[1]榮礴 韓湘平 閆金梅,中國大眾網球運動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7,22(1).
[2]支遠春.多球練習法在高校網球選項課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世界,2013,01.
[3]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4]孫晉芳.中國網球運動回顧、挑戰與設想——2012年全國網球訓練工作會議主報告[J].2013,36(1).
[5]王保金 張軍 邱宏軍.中國網球文化發展方向思考[J]2008.
作者簡介:趙萌萌,陜西理工學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1302班。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75-02
關鍵字:網球;發展;因素;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