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豪
村企聯動繪出美麗鄉村新畫卷
——太倉市雅鹿村十年巨變紀實
■武 豪
當村干部必須為百姓辦實事,要敢于擔當,苦干實干,貴在堅持。發展無止境,奉獻無盡頭。
——雅鹿村黨委書記吳惠芳的格言
十月的江南,秋色宜人。位于長江南岸,與崇明島隔江相望的江蘇省太倉市璜涇鎮雅鹿村,稻浪泛金,瓜果飄香,一派豐收景象。在村服務中心,村黨委書記吳惠芳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她年近半百,平易近人。猶如腳下的這片土地,是那樣的樸實無華,但又是那樣的深邃動人。她陪同我們察看了雅鹿花園,這里是雅鹿村民的新型居住區,一排排獨棟別墅綠樹掩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村民廣場上的大舞臺、鄉風文明主題公園、文明崗畫卷墻等富有創意,讓人耳目一新。春華秋實,在農產品直銷中心,來自各村合作社的綠色鮮嫩的農產品琳瑯滿目,使我們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
近十年來,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在以吳惠芳為書記的村班子帶領下,通過實施“以企帶村、村企聯動”的發展模式,在雅鹿集團的幫助和支持下,雅鹿村從一個欠債100多萬的貧困村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經濟強村。2015年,村可支配收入達到1300多萬元,并獲得了一系列榮譽:全國文明村、江蘇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村、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蘇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蘇州市環境整治先進集體等。
榮譽來之不易,苦干方能創業。在村委會辦公室里,吳惠芳書記為我們介紹了雅鹿村十年巨變的艱苦創業之路。
雅鹿村由原長沙、新市、飛躍、鹿南四村合并而成,2006年10月更名為雅鹿村。現有46個村民小組,村域面積6.8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5976畝,全村農戶1117戶,戶籍人口4649人。由于村地處太倉市西北邊緣,與常熟交界,以農業為主,是個有名的貧困村。在并村前,吳惠芳在原村里已經擔任了30年村委婦女主任。由于她親和樸實、苦干能干,深受群眾擁護。因此,并村后上級黨組織任命她擔任村黨委書記。當時村里沒有一點經濟基礎,是蘇州市的貧困村,村里僅有土地租金收入7萬元,而對外欠債100多萬元。她一連幾個晚上睡不著,但她想到了黨組織的信任,想到了相濡以沫的父老鄉親,終于在危難中受命,挺起腰桿,擔起重任!
面對窮鄉僻壤,發展經濟路在何方?吳惠芳想到了“無工不富、無農不穩、無商不活”。當時村域內有一個很有市場知名度的雅鹿集團,主要生產品牌夾克衫。吳惠芳登門造訪集團董事長顧正華,希望能支持村經濟發展。顧正華也非常理解支持吳書記的愿望,并提出了合作的條件。于是,在太倉市委、市政府和璜涇鎮黨委、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雅鹿村走出了一條“以企帶村、村企聯動、共建新農村”的創新之路。2007年,村里就建起了6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建成了雅鹿村化纖紡織產業園,已有61家民營企業入駐,入駐率達100%,標準廠房年租金達800多萬元。2008年,雅鹿村啟動了新農村建設項目,投資達1000多萬元。雅鹿像一匹“神鹿”橫空出世,驚艷了蘇南大地,讓領導和鄉親們看到了強村富民的希望和曙光。
如今的雅鹿村農業,一馬平川,藍天白云下稻浪滾滾,機聲隆隆,一派現代農業的壯觀景象。然而,有誰想到,這是十年前吳惠芳帶領村干部披星戴月、苦干實干,用村干部的汗水淚水澆灌起來的。
在成功創建紡織工業園后,為了推動農業轉型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吳惠芳與村班子成員按照太倉市委、市政府關于組建合作農場的要求,2009年,組建了村第一個合作農場,由村干部帶頭勞動耕作,村委會主任擔任合作社法人,為群眾率先垂范。他們通過改造中低產田,購買新型農機具,播種優質雜交水稻,終于使水稻平均畝產達到1250斤,最高達到1500斤。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村干部的帶領下,全村興起了土地流轉的熱潮。目前,全村土地承包農戶的土地流轉率達到100%,都由村委會統一轉包。至2015年底,全村以五大合作社為龍頭,建設高標準農田3000畝,通過引進先進農業機械和技術,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為邁向農業現代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按照新型農業經營方式,全村土地流轉費每畝800元,加二次分配200元,實際每畝收入可達1000元,農民還可以到合作社打工,增加工資性收入。而合作社實行“獨立核算、分組包干管理”,共有7個承包經營組,在村統一領導下,實行“定產量、定成本、定生產標準,年終考核獎勵”的管理模式,每個組長年收入也達到5萬元以上。還有1000多畝流轉給兩個承包大戶耕種,實現了經營方式的多樣化。
對于雅鹿村的村民來說,最大的獲得感,就是在短短的十年間,告別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告別了千百年來農民部落式的自然生活方式,他們住進了比城鎮公寓房更加寬敞舒適的獨棟別墅的雅鹿花園,是吳惠芳書記讓村民告別了昨天,圓了富裕文明的美麗鄉村的夢。2008年起,在新農村建設中,他們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高效率管理的原則,規劃雅鹿花園農民集中居住區1200戶,三星級康居村莊示范點一個,為住戶提供文明和諧、整潔舒適、安全便利的環境,突出了生態宜居、田園風光的特色,不僅大大優化了農村社區的居住環境,而且增強了廣大農民的健康意識、衛生意識和環保意識。現在,雅鹿花園已有600多戶村民入住,每戶別墅三層300多平方米。如今雅鹿花園別墅成片,綠樹成蔭,水清路潔,鳥語花香,成為遠近聞名的典型。村里還建起了集行政辦公、社區服務、教育培訓、醫療衛生、文體娛樂、健身鍛煉等功能于一體的3000平方米綜合大樓,成為雅鹿村民的溫馨之家。在雅鹿花園的廣場上,我們看到,高高的國旗旗桿下,有一個莊嚴的憲法宣示臺,周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板,廣場西側墻面上,有鄉風文明崗的志愿者群英譜。從2007年至今,雅鹿村堅持以鄉風文明崗位為抓手,廣泛開展弘揚先進文化、倡導文明新風、構建和諧社會的各類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突出把“一園、一墻、一板報”(鄉風文明主題公園、鄉風文明畫卷墻、雅鹿村村民板報)作為雅鹿村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這些文明建設的創新之舉,得到了省市和中央有關部門領導的重視和肯定,成為雅鹿村一張亮麗的名片。
群燕高飛頭燕領。雅鹿村的巨變,離不開村黨組織、離不開吳惠芳書記這一傾心為民的領頭雁。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們把黨的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以三級聯創、紅色1+3、黨員先進性教育、黨員設崗定責、黨務村務公開等為載體,不斷推進黨建強基工程,使村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強村富民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領導核心和先鋒模范作用。在吳惠芳書記和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雅鹿村將繪出更加燦爛的美麗鄉村的新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