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元
2015年12月,劉進執導,申捷編劇,改編自陳忠實同名史詩巨作的電視劇《白鹿原》正式殺青,預計于2016年底與觀眾見面。
電視劇《白鹿原》由陜西光中影視投資有限公司、新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影視投資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張嘉譯,何冰,秦海璐等主演,拍攝半年投資超過1.8億元。該劇以陜西關中平原“仁義村”白鹿村為背景,描寫了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
以手藝人的態度做劇
《白鹿原》原作涉及角色眾多,電視劇相較電影雖然有更寬裕的篇幅呈現,但要將重要角色都塑造得真實立體,有血有肉,殊為不易。制片人高金璽介紹,《白鹿原》原著50多萬字,最終劇本擴展到了70多萬字,編劇申捷主要是在故事沖突的豐富化和角色形象的豐滿化上增加了篇幅。
該劇拍攝周期7個月,成本絕大多數都花費在了拍攝階段,幾百人的劇組輾轉陜西、山西、北京、上海,南京多地進行“長征”,在服化道上亦精益求精。高金璽表示,做電視劇只有用慢工細活釀精品的“手藝人態度”,才能直指人心,贏獲觀眾。
“大到千人場面的拍攝,小到演員手中的道具小物件,我們都是非常考究的。”高金璽向《綜藝報》記者介紹,有場兆海靈柩回到原上,原上人搭靈棚祭英雄的戲,需要道具組還原那個時代的靈幡。道具組工作人員查閱了大量資料,包括靈幡的樣式、材質等,最終采用古法制作紙質靈幡,工藝繁復講究。
美術指導劉路一在場景還原上經驗豐富。劇中墻面灰色古樸,很有當年關中農村的感覺,火炕上的灰色炕磚,甚至還有用久了的油亮感,敲起來也有磚石的質感。劉路介紹這都是用硅膠翻模,再用石膏加入特殊材質做成的,墻面實際是片片的材料貼上去的,1:l還原真買房間。僅影棚搭建就用了石膏16噸。
融入特色互動爭取年輕觀眾
相對于網絡小說大lP改編劇來講,《白鹿原》這樣的史詩名著改編劇在吸引年輕觀眾上面臨著挑戰。對此高金璽表示他們能做的便是質量為上、內容取勝。“《白鹿原》的人物群像對現實中的人性激變有參照,也許這些角色所處的年代離當代年輕人比較遙遠,但是他們身上的性格定可以在周遭的人群中找到。”
“對原著我們依然會是尊重的態度,不會有大篇幅的顛覆改編,但激烈的劇情沖突和人物沖突會吸引住觀眾,同時對觀眾個性化的解讀和新元素的挖掘,我們也是抱著開放接納的態度。這是一部正劇,但并非歷史的說教,而是人性的表達。”
高金璽表示,“中老年看電視、青壯年看網絡,這是最為理想化的收視模式。”應用“用戶導向思維”,《白鹿原》未來也會使用彈幕等新興的收看模式了解觀眾的關注點,融入具有特色的互動活動,拉近劇集和觀眾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