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仇婷
?
鄉里孩子誰來教?周濟興:鄉村教師如何堅強
文 | 本刊記者 仇婷
巨大的城鄉差距,導致不少鄉村優秀教師紛紛流向城鎮、流向重點學校,一點一點地加劇了鄉村教育的衰落

周濟興:湖南省政協委員、安仁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上課是教師,開飯是廚師;課外是心理輔導員,晚上是宿舍管理員。”這是當下貧困地區的鄉村教師所擔當的角色,“專業術語”稱之為“兩師兩員”。
在2016年湖南省“兩會”上,針對邊遠地區“鄉村教育”問題,湖南省政協委員周濟興講述了他在走訪鄉村教師群體時的見聞,“長此以往,將來鄉里的孩子有誰來教還真是一個問題!”這句感慨如一記重拳,敲在與會者的心上。
2015年,省委、省政府出臺了《湖南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的實施辦法》,明確提出,要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突出地位。
為了配合做好鄉鎮區劃調整工作,周濟興走訪了郴州安仁縣30多所鄉村小學和教學點。
安仁縣是一個擁有44萬人口的中等縣,在經歷了前些年的鄉鎮學校撤并之后,仍然保留了鄉村小學和教學點共158所。這些散布在各個角落的鄉村小學和教學點,一方面保證每一個孩子都有學可上,另一方面也帶來了鄉村教師“結構性短缺”的問題。
由于老師少,貧困、留守兒童多,老師們通常都要負責四五門甚至更多學科的教學工作,任務重的每周近30個課時。老師們肩上負擔重,不少教師成了“兩師兩員”,每天從早到晚,疲于奔命。
此外,各地鄉村教師隊伍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現象:年紀大的老師多,年輕老師少;語文數學老師多,音樂體育美術老師少;女老師多,男老師少。
安仁縣農村小學561名公辦教師中,年齡55歲以上的有298人,這部分教師普遍學歷偏低,知識老化嚴重。從性別結構來看,普遍是女教師較多,男教師較少,個別學校甚至是清一色的女老師。“一個學校如果長期女老師多,男老師少,將很難培養孩子的陽剛之氣。”
除了結構上的缺失,鄉村教師收入少、地位低,平均年收入不到當地外出務工人員的三分之二,住房困難也成為普遍問題。在走訪中,一位年輕女教師反映,她們三人擠在一間借助樓梯間改造的宿舍內,進出連伸腰都困難。
長此以往,優秀青年教師下不去、留不住,嚴重影響了鄉村教育的發展。
“這個本應是最偉大、最美麗的職業群體,卻沒能得到社會應有的尊重和重視。”周濟興的話里有說不出的難過。“這種情況對男教師來說,影響更為明顯。”由于收入低,工作環境差,農村姑娘也不愿意嫁給清貧的“教書匠”,不少年過而立的男教師仍是單身。
“巨大的城鄉差距,導致不少鄉村優秀教師紛紛流向城鎮、流向重點學校,一點一點地加劇了鄉村教育的衰落,這種狀態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現狀令周濟興心焦。
鄉村教育是中國教育的基石,也是中國教育的良心。“提高鄉村教育質量,關鍵在鄉村教師。”在周濟興看來,“完善編制,提高待遇,讓鄉村教師能看到希望,得到認可,感到有奔頭”,這是實現鄉村教育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
而距離這一天還有多遠,將來鄉里的孩子有誰來教?周濟興在等待這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