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生,楊貴義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隨州醫院 普外三科,湖北 隨州 441300)
?
乳腺癌患者淋巴清掃中應用兩種示蹤劑對示蹤準確率、檢出率及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趙啟生,楊貴義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隨州醫院 普外三科,湖北 隨州441300)
[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淋巴清掃中應用兩種示蹤劑對示蹤準確率、檢出率及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進行淋巴清掃治療的乳腺癌患者87例,按照隨機分組法分為亞甲基藍組(44例)和納米炭混懸液組(43例),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示蹤準確率、檢出率進行分析。結果:兩組患者檢出率、靈敏度、準確率和假陰性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生理功能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722,P>0.05);兩組患者在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活力和精神健康等方面的得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乳腺癌患者淋巴清掃中應用兩種示蹤劑對示蹤準確率、檢出率影響較小,兩種示蹤劑下患者生活質量差異較小,因此在臨床上亞甲基藍和納米炭混懸液均可作為示蹤劑使用。
[關鍵詞]乳腺癌; 淋巴結清掃; 亞甲基藍; 納米碳混懸液; 生活質量
隨著社會發展,女性面臨著來自家庭、社會和工作三方面的壓力,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了乳腺癌近年來發病率逐年增高[1]。為了能夠徹底地治愈乳腺癌,乳腺癌手術常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但這種手術術后會造成諸如上肢淋巴結水腫、肢體活動障礙等并發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2]。前哨淋巴結(SLN)是多種原發腫瘤發生淋巴結轉移的必經之處,因此根據SLN的狀況能夠預測腋窩淋巴結的狀況,其目的是讓一部分腋窩淋巴結陰性的患者免于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從而減輕腋窩淋巴結清掃帶來的不必要的痛苦[3]。SLN活檢主要有染料法、核素法和聯合法,其中染料法由于操作簡便、準確率高在臨床廣泛應用,但關于不同染料對示蹤的價值以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尚未見報道[4- 5]。本研究通過應用亞甲基藍和納米碳混懸液兩種染料對乳腺癌患者SLN進行活檢,并比較其準確率和患者生活質量,以期能夠為臨床選擇合適的染料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進行淋巴清掃治療的乳腺癌患者87例,年齡28~74歲,平均(47.4±5.3)歲,均為女性。病理組織檢查結果表明有浸潤性導管癌67例,浸潤性小葉癌9例,導管內癌7例,其他類型4例。將87例患者按照隨機分組法分為亞甲基藍組(44例)和納米混懸液組(43例)。兩組患者在年齡、腫瘤直徑、腋窩淋巴結和病理類型等基礎資料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病例納入標準
(1) TNM臨床分期T1- 2N0M0;(2) 無腋窩手術病史;(3) 術前經乳腺鉬靶片排除多發病灶患者;(4) 胸部、乳房無放射治療史;(5) 所有患者通過針吸細胞學檢查及切除活檢術進行快速病理診斷確診;(6) 患者無精神障礙。
1.3治療方法
全身麻醉后以1%亞甲基藍(江蘇濟川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p2024827)5 ml或納米炭注射液(重慶萊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p0073246)2 ml注入乳暈周圍12點、3點、6點和9點部位的皮下和乳腺組織,劑量各半,局部按摩3 min,注射5 min后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在胸小肌旁切開腋筋膜。之后沿染色淋巴管尋找著色的淋巴結。之后進行手術,將所有手術標本送檢。
1.4生活質量評價方法
采用SF- 36健康調查量表[6]對患者進行訪談或由患者填寫。從總體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情感、社會功能、軀體疼痛、活力、精神健康共8個維度、36個條目分析患者的生活質量。分數=(實際得分-該方面的可能最低得分)/該方面可能最高得分與可能最低得分只差×100,量表評分原則為8個指標的轉換分數,分值的高低直接反映健康狀況的好壞,分數越高,表明該方面功能狀況越好。
1.5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術(SLNB)技術評價
乳腺癌SLNB結果分析指標采用美國Louisville大學標準[6]:(1) 檢出率=SLN檢出例數/實施SLN檢測所有例數×100%;(2) 靈敏度=SLN轉移陽性例數/腋窩淋巴結轉移陽性例數×100%;(3) 準確率=(SLN轉移真陽性+真陰性例數)/SLN活檢總例數×100%;(4) 假陰性率=SLN假陰性例數/腋窩淋巴結轉移陽性例數×100%。
1.6統計學處理

2結果
2.1兩種示蹤劑檢查結果
兩組患者檢出例數、陽性例數、陰性例數以及腋窩淋巴結轉移陰性例數和腋窩淋巴結轉移陽性例數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兩組患者檢查結果分析

組 別n檢出例數陽性例數陰性例數病理檢查結果腋窩淋巴結轉移陰性例數腋窩淋巴結轉移陽性例數亞甲基藍組444212302915納米炭混懸液組434113282716χ2值0.000.1020.1020.0910.090P值0.9810.7410.7410.7600.751
2.2兩組患者行乳腺癌SLNB結果比較
兩組患者檢出率、靈敏度、準確率和假陰性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兩組患者行乳腺癌SLNB結果比較

%
2.3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比較
兩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活力和精神健康等方面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3)。


組 別n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活力精神健康亞甲基藍組4485.4±11.444.5±21.264.3±35.296.4±13.273.3±11.365.4±13.266.4±14.3納米炭混懸液組4387.3±13.148.3±14.265.1±32.194.1±9.475.2±14.167.2±11.467.1±12.2χ2值0.7220.9840.1110.9380.6940.6800.245P值0.4720.3280.9120.3510.4890.4980.807
3討論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發病率逐年升高,嚴重影響了廣大婦女的身心健康。關于該病的治療,傳統治療方式多采用手術切除患側乳腺,這種治療方法嚴重傷害了女性作為完整女性的自尊,非常不利于患者術后的生活[7]。近年來,隨著對淋巴結清掃術的研究增多,臨床資料表明淋巴結清掃術在治療乳腺癌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由于淋巴結清掃術在治療時缺乏選擇性,會對正常的淋巴結造成傷害,因此具有一定危害[8]。研究表明該治療方式會引起患者上肢淋巴結水腫、肢體活動障礙等并發癥。為此如何在術前對乳腺癌患者的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進行準確判定,避免對腋窩淋巴結未轉移患者實施淋巴結清掃而引起不必要的并發癥是當前淋巴結清掃術面臨的難題。SLNB是目前認為解決該問題的較好辦法,最常用的是通過染料法檢測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9]。本研究旨在通過對兩種不同的用于SLNB的染料亞甲基藍和納米炭混懸液在示蹤時的價值和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對比分析,為臨床選擇合適的對比劑提供參考。
本研究選擇以亞甲藍和納米炭混懸液作為SLNB的示蹤染料,從兩種染料檢查淋巴結的靈敏度、準確率、檢出率和假陰性率4個方面分析兩種染料的價值。結果表明兩種染料在上述4個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相關研究表明亞甲藍染色的淋巴管較細,但其染色顏色更加清晰。納米炭染料不能被主動吸收進入淋巴管,只能通過毛細淋巴管的內皮細胞的開放間隙在注射器壓力的作用下進入淋巴系統[10]。有資料[11]報道,墨染5 min切出的淋巴結炭顆粒尚未被巨噬細胞吞噬而主要分布于淋巴竇,1 h后才會進入巨噬細胞,因此本研究選擇在注射藥物0.5 h后進行活檢,從而避免染色不充分無法檢出淋巴結的情況。之所以在SLN檢查時會出現假陰性,可能是與下列因素有關:一是淋巴液與淋巴結之間的通路出現問題,二是乳腺癌發生真正的跳躍性的轉移,三是存在多個病灶,四是病理檢查結果出現問題。
此外,通過對兩種示蹤劑行SLNB淋巴結清掃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在SF- 36健康調查量表中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活力和精神健康8個維度的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盡管目前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評價的量表較多,但主要集中于化療、放療后兩個方面,而本研究之所以選擇采用SF- 36健康調查量表是因為有研究[12]將其用于淋巴結清掃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價,并且對其信度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信度較高,適用于評價淋巴結清掃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合上述分析,乳腺癌患者淋巴清掃中應用亞甲基藍和納米炭混懸液對示蹤準確率、檢出率影響較小,患者生活質量差異較小,因此在臨床上兩者均可作為示蹤劑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霓,鄭榮壽,張思維,等.中國城鄉女性乳腺癌發病趨勢分析和預測[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2,46(8):703- 707.
[2] 張虎,胡學軍,王尚前,等.乳腺癌患者乳腔鏡輔助下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效果的系統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4):2745- 2749.
[3] 肖遙,梁峰,郝曉鵬,等.前哨淋巴結陽性乳腺癌患者腋窩轉移危險因素的研究[J].軍事醫學,2013,37(12):917- 921.
[4] 孫曉,叢斌斌,邱鵬飛,等.臨床腋窩淋巴結陽性乳腺癌患者內乳區前哨淋巴結活檢術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2015,42(6):341- 344.
[5] 王琰娟,米成嶸,王文,等.經皮下注射超聲造影劑研究luminal A型乳腺癌前哨淋巴結的增強模式[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4,30(6):500- 502.
[6] 林彩娟,李雅飛,羅彩虹,等.運動訓練對乳腺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臨床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1):26- 28.
[7] 喬偉,莊一平,馬大偉,等.乳腺癌患者乳腺外器官可疑惡性病變穿刺活檢的臨床意義[J].現代醫學,2014,42(12):1429- 1432.
[8] 陳海亮,王勝,趙興文,等.保乳手術治療高齡乳腺癌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3,16(3):190- 192,220.
[9] 唐平,魏兵,楊雯娟,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結的病理檢測[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0,17(12):1225- 1230.
[10] 孫軒,葛潔,曹旭晨,等.納米炭與美蘭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中的應用[J].天津醫藥,2013,41(8):828- 829.
[11] 劉進健.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手術示蹤劑的比較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21):12- 14.
[12] SHI H Y,UEN Y H,YEN L C,et al.Two- year quality of life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a comparison of three surgical procedures[J].Eur J Surg Oncol,2011,37(8):695- 702.
Effects of methylene blue and nano- carbon suspension in lymph node dissection on the detection rate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ZHAO Qi- sheng,YANG Gui- yi
(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SuizhouHospitalAffiliatedtoHubeiMedicalCollege,Suizhou441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acers applied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dissection on detection rate,accuracy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87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cu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1 to February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ethylene blue group(n=44) and nano- carbon suspension group(n=43). Quality of life,tracer detection rate and accuracy of two groups’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of detection rate,sensitivity,accuracy and false negativ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emotional functioning, social functioning, body pain, vitality and mental health between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Methylene blue and nano- carbon suspension applied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dissection have little effect on detection rate and accuracy, and have few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life. Therefore, methylene blue and nano- carbon suspension can be used as a tracer in clinical.
[Key words]breast cancer; lymph node dissection; methylene blue; nano- carbon suspension; quality of life
doi:10.3969/j.issn.1671- 6264.2016.01.025
[中圖分類號]R73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6264(2016)01- 0108- 04
[作者簡介]趙啟生(1980-),男,湖北隨州人,主治醫師,醫學碩士。E- mail:zhaoqishengzh1@163.com
[收稿日期]2015- 05- 08[修回日期] 2015- 11- 26
[引文格式] 趙啟生,楊貴義.乳腺癌患者淋巴清掃中應用兩種示蹤劑對示蹤準確率、檢出率及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35(1):108- 111.
·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