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冬琴
2013年4月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黑龍江省先行開展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其中一項改革任務就是整合涉農資金。
目前,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涉農資金整合第一階段(2013—2015)試點任務已經結束。試點工作取得了哪些經驗,還有哪些難題待解?全國兩會期間,《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就此采訪了黑龍江省財政廳廳長王慶江。
各部門上省政府專題會“爭取”資金
王慶江介紹說,三年來,黑龍江省共整合涉農資金931.3億元。從實踐看, 有效改變了過去涉農資金管理“散、小、亂、雜”等問題。
“在時間上,不再分年度平均安排,在施工技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一步到位建設,早日發揮效益。在空間上,按照以往面面俱到、平均分配的方式,誰也見不到成效,也干不成什么事。現在集中在一部分地區進行投入,解決了‘撒芝麻鹽的問題。”王慶江告訴記者。
根據具體情況,資金整合可以是部門內部整合、跨部門進行整合,還有的是部門對接整合。“部門對接整合,改變了過去各自搞規劃的弊端。比如,將水利部門工程建設資金和國土部門的土地整理資金配套,水利骨干工程修到哪里,土地整理資金就往哪里安排,將田間水利工程與水利骨干工程對接。這種對接我覺得是很有效的。”王慶江說。
資金跨部門整合,優先安排哪個部門的資金,這在實踐中是協調的難點。“靠財政廳協調不了。省政府才是涉農資金整合的責任主體。”王慶江告訴記者,在每年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之后,省政府要召開專題會,根據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原則和方向,區分輕重緩急,落實到具體項目。而這樣的場合就要看各部門如何在會上進行匯報,為自己爭取資金了。“要干什么,為什么要干,怎么干,達到什么效果,必須得說得清楚明白,才能爭取到資金。”
精準扶貧:將財政扶貧資金砍塊下達
在王慶江看來,資金整合、集中使用可以重點解決科技貢獻率偏低、農機化程度不高、水利設施不完善等突出問題,同時還可以提高規模化經營程度。
“規模化經營可以改變農民分散經營、抗風險能力比較差的局面。機械化水平提高,農民的勞動強度降低了,諸如收割成本等也有所降低。”王慶江說。
涉農資金整合,對于貧困地區有什么樣的意義?“過去扶貧,就是用扶貧資金來解決貧困戶、貧困村的生產生活。現在整合之后,除了扶貧資金之外,社會事業資金和生產發展資金都可以向貧困地區傾斜。”王慶江告訴記者,2015年以來,黑龍江探索將財政扶貧資金,按照因素法砍塊下達至各市縣,由各市縣自主確定支持項目,有效提升了精準扶貧能力。
作為試吃螃蟹者,黑龍江在涉農資金整合試點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比如,受到傳統管理方式和思想的束縛。“這是我部門的專項資金,歸我管,省政府收回去整合了,我這個部門干什么、怎么干?‘撒芝麻鹽、平均分配的慣性思維仍然需要一個轉變過程。”王慶江說。
此外,資金整合與國家各專項原有的規劃、任務目標等也會產生沖突。王慶江說,“屬于國家規定跨年連續推進的項目資金,我們就上報具體項目和實施方案,并明確具體任務目標,其他的我們就是根據本省情況進行整合,否則按原渠道和辦法對項目資金進行管理,就整合不了。”
難題仍有待在實踐中解決。王慶江告訴記者,從2016年開始,國家將繼續授權黑龍江省開展為期兩年的第二階段涉農資金整合試點,并將采取“大專項+工作清單+集中下達”的整合模式,促進中央宏觀調控與地方自主統籌的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