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林+張偉

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成員企業陜西艾爾膚組織工程有限公司外景。
一直以來,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引領著國際醫療技術的發展,到美國去體檢、做手術成為很多中國富人的選擇。但這種情況正在悄悄轉變,隨著中國的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迅速變小,有些甚至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再生醫學領域,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再生醫學”,8158.HK)經過長達15年的潛心研發,成為了國際再生醫學領域的“中國擔當”。
中國再生醫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臨床試驗于2015年4月取得成功,總有效率達到94.44%,獲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監理總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書。這意味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高科技生物工程角膜產品的國家。
“15年的時間,股東們持續投入資金進行科技研發,從未間斷、從未放棄。現在,我們可以欣慰地說,15年的堅持,值得。”近日,中國再生醫學首席執行官邵政康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專訪時表示。
從“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
中國再生醫學是中國第一家專業從事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于2001年7月18日在港交所上市。經過15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再生醫學已成功構建了組織工程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技術平臺,現已發展成為中國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領域的領軍企業,技術水平國際領先。
“15年時間不算漫長,但對于一家公司而言,能堅持15年持續投入資金搞研發而沒有利潤,在這里我要為公司的股東們點個贊,正是股東們這種不求眼前回報,敢于與公司共進退的勇氣,才成就了中國再生醫學。”邵政康告訴記者,中國再生醫學成立于2001年,至今已累計投入超過10個億,“過去是年年虧損,因為要研發,研發就要投入大量資金,投資大、周期長、風險大,這十幾年投下來,成功不成功還不知道,如果不成功,前面的投入就算打了水漂。”
“現在,我們可以長舒一口氣了,在最近三年的時間里,我們拿到了5個產品注冊和技術批準證書,不是全球第一,就是全國第一。接下來,是我們考慮把研發成果轉換成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時候了。” 邵政康說。
他告訴記者,目前中國再生醫學擁有50余項自主知識產權,并多次承擔國家“863”、“973”計劃等重大科研項目,先后兩次主持制定行業標準,參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個獎項,業務涉及組織工程、干細胞、美容保健以及醫療設備四大領域。其中,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和組織工程皮膚“安體膚”是中國再生醫學產品線中的佼佼者。
世界唯一一個投入臨床的眼角膜替代產品
“‘艾欣瞳是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2015年,組織工程角膜臨床試驗取得圓滿成功,總有效率達到94.44%,愈后效果接近人體捐獻角膜。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高科技生物工程角膜產品,該產品完全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并擁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提起公司核心產品,邵政康頗為自豪。
他告訴記者,生物工程角膜產品“艾欣瞳”主要由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與第四軍醫大學組織工程研發中心聯合開發,于2015年4月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書。
據邵政康介紹,“艾欣瞳”取材于豬角膜,在制作過程中除去細胞、多糖、雜蛋白等抗原物質,與傳統的人捐角膜相比,病人移植后的免疫反應很低,抗排異藥用量少。“‘艾欣瞳是生物工程角膜,其結構包含前彈力層和部分基質層。這種角膜目前僅適用于板層移植,即角膜前半部分移植,而不適用于全層即整個角膜的移植。”邵政康表示,中國再生醫學下一步將重點研發“全層角膜”。
“‘艾欣瞳的研發成功,意味著除了人體捐獻角膜,角膜盲患者重見光明又多了一種選擇,‘艾欣瞳更安全、廉價且貨源充足,其臨床意義十分重大。”邵政康告訴記者,目前中國有大約900萬盲人,其中400萬是由于角膜病變導致失明。
“400萬病患中有200萬適于用‘艾欣瞳。我們這個產品沒有研發出來之前,中國大概每年有3000人體捐獻角膜源,但這個數量相對200萬的需求,是一個巨大的差異。同時,中國每年還有大概10萬新增角膜需求量,‘艾欣瞳的面世意味著,角膜盲患者不再需要等待人體捐獻角膜和配對,隨時都可以重獲光明。” 邵政康說。
價格不貴,但能做手術的醫生太少
“艾欣瞳”是不是很貴?普通百姓是否用得起?邵政康表示,這正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目前人體捐獻角膜因其“捐獻”屬性,需求者所花費用基本只包括配對費和手術費,其價格在人民幣2.5萬元左右。包括醫療費、手術費、產品費用、研發成本在內,“艾欣瞳”的價格在2.2萬至2.5萬元之間,絕不會超過人體捐獻角膜的費用。
“中國患者的結構大概70%到80%是貧困人群,很多患者生活在農村,不小心眼睛受傷了,或者真菌感染了,由于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而導致角膜損傷失明。我們的初衷,就是讓普通百姓享受到我們的科技成果,所以我們不能把價格定高了。”他說。
“艾欣瞳”的研制成功,也為邵政康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煩惱,那就是,全國能做“艾欣瞳”移植手術的醫生實在是太少了。“‘艾欣瞳沒有面世之前,全中國能做角膜移植手術的醫生只有大約80人,這80位醫生里面只有19人業務嫻熟,這19人集中在北京同仁醫院、協和醫院、山東眼科研究所等國內一流醫院里,其余61位醫生,大多數人只做過一兩例。所以需要大量的醫生,這是一個瓶頸。”邵政康告訴記者。
基于這種現狀,2015年4月,中國再生醫學開始投入資金進行醫生培訓。2015年,已有100位醫生通過培訓可以獨立進行“艾欣瞳”移植手術,而負責培訓的“導師”,正是那19位嫻熟的頂尖高手。邵政康表示:“但這遠遠不夠,我們預計三年時間內對千名眼科醫生進行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手術的免費培訓。以后,這種培訓班會一直辦下去。”
邵政康告訴記者,他有一個理想,就是不僅可以幫助中國患者恢復光明,他也希望能夠為全世界的失明患者帶去光明。“德國、美國還有很多國家的電視臺、廣播都在報道中國‘艾欣瞳研發成功,我覺得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事情。而且我還覺得,我們有責任也有能力,讓全世界的角膜盲患者使用我們的產品。”
責編:徐豪 xuhao@ceweekly.cn
美編:黃河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