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遠勝
摘 要:分析職校一年級新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明確學習目標,掌握正確學習方法;通過問卷調查和摸底測試,了解職校學生實際的計算機水平;開展分組教學、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等方面,研究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關鍵詞:中專;計算機應用基礎;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G718.3;G633.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4-0059-02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等職業學校一年級學生必修的計算機課程,圍繞中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能夠使用計算機進行文字處理、數據處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為學生后續的計算機學習奠定基礎。根據職校一年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用分層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教學手段,可以鼓勵大部分、激勵小部分,增強學生自信心,提高職校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社會歡迎的應用型人才。
一、學情分析
如果要想真正教好“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計算機入門課程,對學情的分析非常重要。中職學校的部分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時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學生的計算機水平不高,參差不齊,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能力偏弱。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只是作為一門選修課程,有的學校為了主科的教學質量,不太關心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有的甚至不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第二,有些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學習態度存在問題。進入職校學習可能不是部分學生及家長的初衷,選擇計算機專業只是家長主觀認為計算機好學,學生也喜歡計算機游戲,學好學壞都無所謂。所以,“在職專混三年”就是這少數學生的學習態度。在這種學習態度下,這部分學生普遍厭學,根本沒有心思去好好學習,認真思考,出現遲到、曠課、早退等現象也就不足為奇。第三,對計算機專業課不感興趣,但對手機游戲、電腦網絡游戲卻情有獨鐘。有的家長對于此種現象也是聽之任之,放任自流。這就造成學生沉迷于電子游戲室、網吧等娛樂場所,出現徹夜不歸地上網等逃避學習的現象。以上雖是個案,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但中職學校的生源整體素質逐年呈下降趨勢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面對這樣的學情,應該大膽改革,創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
二、明確學習目標,掌握正確學習方法
在充分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時,職校教師有必要在第一課向學生介紹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的重要性。要告訴同學們,在當今科技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只有掌握計算機,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掌握先機,為將來贏得更好的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學好計算機的入門課程,就是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一門中職學校的必修課程,要學好并掌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必要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第一,堅定學好這門課程的信心和決心。不管什么課程,都有一個從不會到精通的過程。“書山有路勤為徑”,只要肯下功夫去鉆研,就算初中階段基礎薄弱也沒什么大問題。第二,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循序漸進、持之以恒。要做好長期學習的準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在學習過程中肯學多問。只有基礎扎實,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游刃有余,舉一反三。第三,在“學中做”“做中學”,學會“聽”,多動“腦”,認真聽老師的講解,多思考,敢于提問。計算機學習中,要完成某些學習任務不是只有一種途徑,要學會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第四,養成預習的習慣。通讀課本內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過網絡獲取信息,自主完成課本中的“體驗與探索”,努力提高自身計算機素養。第五,要學會總結。每次課后要及時總結自己本次課的收獲和不足之處,只有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才能不斷提高計算機水平,也只有感覺到自己的進步,才有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和信心。總的來說,除了讓中職新生重新端正學習態度外,最主要的任務是要讓他們重拾信心和自尊心,讓他們能夠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自覺地樂學和好學,在快樂的學習中完成學業。
三、通過問卷調查和摸底測試,了解職校學生實際的計算機水平
新生剛入學,職校教師對其實際的計算機水平還不是非常了解,怎樣才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呢?在這里,建議通過問卷調查表和摸底測試來進行摸底。其一,問卷調查表可以用一張A4版面的內容,里面涵蓋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你對計算機的了解情況”“請問您曾學習過什么計算機知識”“您認為影響計算機基礎理論課學習效率的因素可能有哪些”。這些問題的答題方式為勾選,要求學生必須獨立完成。由于篇幅比較小,問題貼近同學們的生活,又很容易作答,同學們基本上都樂于完成,都能積極配合調查,不存在抵觸心理。教師要及時對回收的調查表進行統計分析,作為以后分層次教學的依據之一。其二,摸底測試以技能手段為主,主要是為了摸清同學們在初中階段掌握的計算機程度,為以后分組和分層次教學做好準備。以初中信息技術課本為依據,小測的題目內容涵蓋“文字錄入”“word文本編輯”“excel表格的操作”“ppt幻燈片制作”“上網”等幾個部分。題目內容不要求太難,以基本操作為主。比如“word編輯”部分,可以對一篇短文的字體、字號、字間距以及段落進行簡單設置;“excel表格操作”可以利用學生成績表進行成績統計、匯總的操作;對于“ppt幻燈片制作”,可以簡單要求學生對幻燈片進行背景設置、幻燈片位置改變等操作。
四、開展分組、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
通過問卷調查和摸底測試后,對各個同學的計算機水平有了一個深刻的了解,這就為分組、分層次提供了正確的依據。分組的原則為“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每組人數3~5人(具體操作按照班級人數來確定)。分層次方面,建議把學生分成兩個層次即可,多了反而不好管理。下面,就以“預防計算機病毒”教學設計來具體演示如何進行分層次教學。“預防計算機病毒”教學設計分成“新課導入”“師生互動”“課堂小結”三個教學環節。第一,新課導入。教師通過兩個flash動畫,來引入病毒的概念。A.通過flash動畫展示一些病毒發作后的具體表現以及對計算機造成的破壞。B.用flash動畫講述小Q的故事。小Q誤將桌面的屏幕保護當成計算機病毒,引入計算機病毒。讓學生認真觀看演示動畫,并思考自己是否碰到類似的情況,思考自己在平時操作電腦時是否存在類似的行為,通過生動的動畫演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第二,師生互動。教師(用口述、圖片展示或舉實例說明)講解計算機病毒的實質、特征、傳播途徑等等相關知識,描述計算機可能中毒的現象,了解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思考如果計算機中毒有哪些方法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是需要求助于其他人的,哪些是可以自己完成的,討論各種能夠預防計算機中毒的措施。讓學生閱讀本課章節,對計算機中毒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最后對照課本或者通過網絡搜索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學會思考、歸納問題的能力。之后,教師安排具有代表性的“拓展任務”,學生可以自選任務:A.在機房中使用計算機時,應該如何保護計算機的安全?(較易)B.在上網過程中,應該如何保護計算機的安全?(較難)讓各層次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通過完成拓展任務以鞏固所學內容。第三,課堂小結。讓學生自己根據本節課的所學內容,總結歸納如何預防計算機病毒,培養學生總結歸納能力。
五、結束語
通過前期的問卷調查和摸底測試,充分了解并掌握職校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教學中因材施教,做到在“做中學,學中做”,讓同學們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讓同學們樂學、好學。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讓同學們體驗成功帶來的學習樂趣,讓職校學生都成為學習中的“發光體”,從而培養社會歡迎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周南岳.計算機應用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黃寅.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設計[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3).
[3]金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職教論壇,2014(23).
[4]王軍.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職教通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