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丹
【摘要】高校新聞專業是直接為我國新聞領域輸送人才的基地,高校對于畢業生的教育直接關系到新聞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本文主要介紹了我國高校新聞專業的一些教學情況,并且分析了當前時期我國高校新聞專業畢業生的現狀以及新聞專業畢業生當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與此同時,根據所發現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相關的解決策略,提高我國高校新聞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新聞專業畢業生 綜合素質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高校新聞專業畢業生綜合素質考核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G2014020154。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009-01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有了明顯的變化,新聞媒體專業也在隨著當今高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對于高校新聞專業畢業生而言,面對當前的社會環境,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可以幫助其提高自身競爭力。與此同時,高校提高新聞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也為新聞行業的長久穩定快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面對當前高速發展的社會,提高高校新聞專業畢業生綜合素質是高校教學的關鍵。
1.我國高校新聞專業的教學及其畢業生的現狀及問題
1.1高校新聞專業教學忽視人文基礎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重視多樣化全面化教學,并且伴隨著時代的變化開設了許多適應性的課程。眾所周知,高校的通識課程基本上都一樣,大多數高校新聞專業的專業課程則又分為新聞理論、新聞史與新聞業務三方面。可以看出來,專業相關的課程設置的眾多,但是卻很少有專業之外的人文社科類的課程,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主要是學習其專業相關的課程,很少接觸人文社科類課程,就會造成一種知識面的缺失。雖然學生在相關專業上有較好的知識技能和專業水平,并且具備相關專業就業時的必須技能與素質,但是卻缺少一定的文化底蘊,缺乏一定社會科學類型的技能,從長遠的角度而言,對于新聞專業的畢業生身上是必須具備此類素質,因為新聞專業的特殊性要求畢業生必須在具備高專業素質的同時具有較高水平的社會素質,只有這樣,新聞專業畢業生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1.2高校新聞專業教學缺乏層次培養
一些高校為了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在學校開設了一些人文社科類課程,較一些比較成功的學校而言,我國大多數高校新聞專業開設的相關人文社科類的課程較為膚淺,與此同時,高校在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教學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新聞專業的相關課程比較偏重于理論知識,高校在教學時沒有注意到這一問題,只是單一地進行課程傳授。高校新聞專業缺乏一定的層次性教學。這樣一來使得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新聞專業畢業生缺少專業所必須的素質。
2.提高高校新聞專業畢業生綜合素質的策略
2.1專業知識與人文知識并重式教學
高校新聞專業應該注重課程的多樣化設置,并且高校教學人員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實行新的教學模式,不僅要注意加強高校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還要重點培養新聞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新聞專業的相關教學人員應該對學生進行更多的人文社科類課程的教學。因為新聞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去向相對穩定集中,畢業后主要接觸的都是新聞媒體相關的行業,而這類行業正是社會中的文化的傳播的關鍵媒介,注重新聞專業畢業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有利于畢業生在今后從業的時候有更好的工作素質,能夠在從業過程中,利用新聞行業繼續文化等正能量進行傳播。與此同時,提高新聞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還可以提高其適應社會的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在當前快速發展的社會中更快地適應,提高了高校新聞專業學生的競爭力。
2.2重構專業課體系
高校新聞專業畢業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還應該結合高校綜合的課程設置來進行。高校相關教學管理人員應該對相關的專業課體系進行重新的設置,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實際的情況,提高教學的質量。對于當前的課程中,通識課程的教學模式應該結合現代時代發展的特點,結合現代高度發達的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進行教學方式改革。對于教學計劃中,對于現有的新聞專業課程等進行一定的壓縮,增加高校新聞專業學生的選修課的課程數量。尤其是在人文社科類的課程設置上應該有所提高。注重學生人文知識的培養。另一方面,高校新聞專業應該注重和就業相關單位的聯系,增加高校新聞專業學生的實習機會,讓學生提早的接觸到相關崗位,以此來提高高校新聞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
新聞專業是一門綜合性較廣的一門學科,同時也是一門時效性較強的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新聞領域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革,對于新聞專業的畢業生的素質也在不斷的提高。所以提高高校新聞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才能使得整個行業能夠長久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郝曉鳴,梁升祿,等.公共衛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綜合評價方案的設計與實施[J].衛生職業教育,2009,(19).
[2]李勁松.以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的高職類專業實踐教學評價模式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