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霄峰,張鑫懿,柏文杰,徐 瓊,韓 瑾
(浙江大學 城市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0)
?
農村金融排除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基于浙江省縣域數據的分析
丁霄峰,張鑫懿,柏文杰,徐瓊,韓瑾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金融發展增加了農村居民的收入,但城鄉差距仍在擴大,農村地區面臨著嚴重的金融排除問題。金融排除效應在擴大社會貧富收入差距的同時,也幫助中低收入者擺脫貧困。通過選取浙江省縣市經濟的統計數據,構建農村金融排除指數,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金融排除程度與城鄉收入差距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結果發現浙江省縣域農村金融排除度較高,城鄉收入差距與金融排出指數呈現負相關關系,與當地整體經濟發展狀況呈現正相關性關系。政府應著力實施農村金融改革,頒布更多的惠農政策,并給予資金支持。
[關鍵詞]浙江省縣域;農村金融;金融排除;數據的分析;城鄉收入差距影響分析
社會經濟的發展顯著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城鄉居民間收入差距也在不斷擴大。其中,備受關注的是農民群體,雖然通過外出務工、財政補給以及大規模城鎮化可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但不能從根本上提升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問題,解決城鄉收入差距問題。有研究觀點認為,通過政府行業政策扶持、金融資金支持等直接培育農村經濟內生增長力的措施,才是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那么,作為縣域經濟發達省份的浙江省,目前農村金融狀況如何?對農村經濟發展的貢獻度怎樣?在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過程中是否發揮積極作用呢?本文力圖通過研究揭示浙江省農村金融排除度近幾年的演變趨勢,探究在這種趨勢下其在城鄉收入差距縮小中的作用?以期對政府制定縣域經濟中農村普惠性金融政策提供理論依據。
金融排除是從社會排除里分化出來的概念,是指社會群體中某些特定群體由于特殊原因無法進入正規金融體系,無法獲得其生活和生產所必須金融服務和支持。在目前的中國金融體制下,農村地區面臨著比較嚴重的金融排除問題,主要表現為:(1)國有商業銀行在盈利能力約束下逐漸撤并縣以下網點,致使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較我國加入WTO前更低,造成農村金融資金和服務供給不足。(2)股份制商業銀行在風險控制目標約束下,不愿意向農業生產投資,致使農村銀行資金凈流出情況嚴重。(3)農村金融設施分布和建設滯后。有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3月31日,浙江省金融機構的總數為11140個,其中縣域金融機構的總數為2843個,約占全省總數的25.52%,致使農村居民無法享受到與城鎮居民相同程度的金融服務。
(一)金融排除概念界定
金融排除是近10年出現的概念,學界在概念的界定和計量方法上有爭論,但是,將其用于討論區域經濟發展和城鄉收入差距問題的研究和討論方面是一致的。
關于金融排除及其作用的討論時會涉及“門檻效應”和“降低貧困效應”兩個概念。其一,門檻效應是指在金融約束下,窮人財富積累達不到金融機構財富門檻水平而無法獲得金融投資機會,從而喪失投資回報或者財產性收入,因而,金融發展會擴大社會貧富收入差距。其二,降低貧困效應是指金融發展會促進地區經濟增長,通過發展社區金融、村鎮金融,通過小型銀行提供的小額貸款、保險等金融服務將中低收入者納入金融機構的服務范圍,從而幫助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和生產度過難關,擺脫貧困。
而農村金融排除問題主要是指由于特定原因,如農業貸款風險大、單筆金額小、管理成本高和農村居民收入來源不穩定等等原因,致使在盈利目標約束下,金融機構不得不選擇大城市、放棄農村,遠離對農民的服務,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形成“金融沙漠”。
(二)金融排除程度與城鄉收入差距的關系研究成果
城鄉收入差距的形成和演化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農村金融排除這一因素為什么是關鍵因素之一?影響程度如何?國內文獻有較多的實證研究成果。張立軍、湛泳(2006)驗證了金融發展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三條途徑,即金融發展的門檻效應、金融發展的非均衡效應以及金融發展的降低貧困效應。劉旦(2007)以農村存款余額與農業和鄉鎮企業貸款余額的比率作為反映農村金融發展效率的指標,實證發現農村金融發展效率對農民收入增長具有顯著的負效應。方金兵等(2009)從農村金融規模、結構和發展三個方面,檢驗了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民收入增長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農村金融發展的規模和結構與農民收入正相關,農村金融發展效率與農民收入負相關。余新平、熊皛白和熊德平(2010)研究發現中國農村存款、農業保險賠付與農民收入增長呈正向關系,農村貸款和農業保險收入與農民收入增長呈負向關系。可見,文獻研究結論和觀點并不一致,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和確定的結論。
地區金融發展程度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主要表現為,在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包括人力、技術和生產資料在內的所用生產要素均可通過金融資金獲得。因此,地區金融資源供給狀況和地區金融發展狀況被看作是地區經濟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學界對地區金融發展狀況的量化分析可以從金融排除(IFE)和金融包容(IFI)兩個角度進行衡量。
(一)金融排除指數(IFE)構建原理
學者徐少君(2008)、Mandira Sarma(2010)提出衡量金融排除狀況的三大維度。包括:地理滲透性、使用效用性和產品接觸性,用其度測經濟體中金融發展寬度。
Sarma(2010)提出了金融包容性指數(Index of financial inclusion,IFI指數)概念。Chakravarty(2010)對前兩位學者的思想進行了融合和改進,提出將地理滲透性、使用效用性、產品接觸性三維度測度引入金融包容性測度。并詳細給出了具體計量方法,即:各維度指數用介于0到1之間,0表示完全的金融排除,1表示完全的金融包容性。各維度指數(di)計算如下。維度Ai=i的實際值;Mi=i維度的最小值;維度的最大值。
進而得到:

實現了金融排出度和金融包容度概念統一和可計量性,為實證研究奠定了基礎。本文將采用上述研究方法。
(二)被解釋變量選取
在各文獻研究成果中,用于衡量城鄉收入差距指標有多種,分別是: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率、10等分組分析法、基尼系數、結構相對系數及泰爾指數等。鑒于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率的直觀性,以及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數據可以直接從省統計局公布數據中獲得,無需進一步加工,從而能夠更準確反映現實狀況,因此,本文選用縣(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人均純收入”作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CR)的替代變量。
(三)解釋變量選取
城鄉收入差距影響因素眾多,研究文獻觀點不一。本文根據所收集文獻的實證研究成果,對變量進行篩選,最后確定選取金融包容指數和其他5個變量作為回歸分析的解釋變量。
教育發展水平(EDU)。地區教育發展水平對地區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增長產生重要影響,這一點上國內外研究文獻的觀點是一致的,分歧在于使用高等教育水平還是中等教育水平來衡量地區教育發展程度。由于本文研究對象是農村人口,所以選取每百人在校中學生人數作為反映城鎮和農村教育水平的替代變量。
城鎮化水平(UR)。段景輝和陳建寶(2011)指出:我國城鄉二元經濟中,城鄉期望收入差距引起了勞動力流動,從而導致了要素報酬的均等化。這個觀點被普遍認可。地區城鎮化水平越高,越能吸引農村人口進城務工,務工收入間接提高了農村人口收入水平,從而降低城鄉收入差距。基于這個原理本文采用地域內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來表示地區城鎮化水平(UR),作為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因素之一。
第二、三產業占比(IS)。城鎮經濟體中,第二、三產業越發達,吸納的農村務工人員越多,對當地農村居民收入的貢獻度越大,從而增加農村人口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本文采用第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當期GDP比重來表示地區第二三產業占比(IS)。
經濟發展水平(RGDP)。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無疑對城鄉居民的收入產生重要的影響。但是,經濟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并非呈現線性正相關關系。經濟學理論中的庫茲涅茨曲線給出的規律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呈現隨著經濟發展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線規律。本文采用人均GDP作為衡量縣域經濟發展水平的變量。浙江省經濟處于高位運行,有研究觀點認為目前已經處于倒U形曲線的頂部,因此,經濟發展與城鄉收入之間的關系不明顯。本文試圖驗證這個觀點。
政府經濟行為(GEB)。中國經濟體運行中,政府政策和管理作用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特別是行業政策和地方財政支出的傾向性。就目前狀況,政府財政資金主要用于城鎮建設和重點行業建設,因此,有研究觀點認為在地方財政支出傾向城鎮建設的情況下,財政支出提高會提升城鎮居民收入,進而影響到城鄉收入差距。本文采用這個觀點,并以地方財政支出占當期GDP比重作為衡量地方政府經濟行為傾向于城鎮建設的變量。
本文基于金融包容度的三個維度:地理滲透性、使用效用性、產品接觸性,計算出浙江省各縣農村金融排除度指數,進而在選取來自浙江省各縣市的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實證分析浙江省農村金融排除與城鄉收入差距的關系。
(一)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浙江省各縣的數據,考察3年間縣域農村金融排除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其中,縣域經濟數據樣本來源于浙江省統計局公布的2011-2013年《浙江統計年鑒》中各市、縣國民經濟主要經濟指標(http://www.zj. stats.gov.cn/tjsj/tjnj/),其他變量的數據來源于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http://www.cbrc.gov.cn/index.html)。本文最終選取了36個縣數據作為本文的樣本數據作為研究基礎。
(二)模型設定
本研究選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如下)。其中,各變量如上節(變量分析)定義。
CR=α+β1EDU+β2IFE*IS+β3GEB+β4IFE*IS*UR+β5IS
+β6RGDP+β7UR+μ(4)
另外,回歸模型中設定了兩個交叉變量,(1)IFE*IS變量用于計量縣域經濟中第二三產業發達地區中金融排除度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如果呈現顯著負相關關系,則說明浙江省城鄉收入差距縮小主要原因來自于農村人口進城務工的收入,而非農業收入。(2)IFE*IS*UR變量用于衡量在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第二三產業占比逐年擴大的情況下,金融排出變化對城鄉收入的影響。如果呈現顯著負相關,則說明在目前浙江省經濟發展格局下,城鎮金融體系的提升有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三)金融排出指數計算
1.參數選取。
根據公式(1)、(2)和(3)計算金融包容指數。本文選擇金融包容指數為三個維度,因此,k=3。另外,Chakra-varty分別對r賦值0.25,0.5和1,測度不同的敏感性對金融包容指數所造成的差異[10]。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農村金融排除指數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為了更貼近于實際情況,對r賦值為0.5。
2.計算各個維度。
金融排除指數公式:IFE (Index of Financial Exclusion)=

地理滲透性維度(D1)。地理滲透性主要表明獲取金融服務的難易程度。本文選用每萬人銀行分支機構數表示銀行機構人口維度滲透性(B1),每百平方公里的網點數測量銀行服務的銀行機構地理維度滲透性(B2);分別賦權重為1/2,則D1=(B1+B2)/2。
使用效用性(D2)。本文考慮了銀行體系的兩個基本維度:儲蓄和貸款,分別用人均儲蓄和人均貸款量與人均GDP的比例來測量使用效用性。人均儲蓄存款量(C1)和人均貸款量(C2)得到D2。
產品接觸性(D3)。計算方法如公式(1)。
根據以上三個維度值與金融排除指標計算公式算出金融排除指數,如表。

部分縣市單一年份金融排除指數表
(四)結果分析
刪除數據不完整的縣市,最后基于36個縣市統計數據,得到回歸結果,如下:
CR=0.71+0.26EDU-0.71IFE*IS+0.32GEB-0.58IFE*IS *UR+1.35IS-0.57RGDP-0.03UR+μ
t值:(0.904)(2.229)(-2.470)(2.796)(-1.921)(4.188)(-3. 420)(-0.163)(6)
上述結果顯示,除城市化水平UR外,各變量的T統計量在95%下均顯著。說明各變量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顯著。
由回歸結果可以看出,(1)政府經濟行為、第二三產業占比兩個變量在1%水平下顯著,且正相關。說明城鎮居民收入主要來自第二三產業的收入,而地方財政支出主要投向非農業(第二三產業),因此,地方財政支出占GDP比重越高,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收入越高,城鎮居民收入越高,從而拉大了城鄉差距。(2)教育發展水平在5%水平下顯著,且正相關。說明教育資源主要用于非農業人口,導致城鄉收入差距擴大。(3)經濟發展水平在1%的水平下顯著,負相關。說明地區總體經濟水平,有助于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4)而城鎮化水平在10%水平下,不顯著。可以解釋為,2012年以來浙江省城市化水平就已達到63.2%,因此城鎮化水平對城鄉收入差距沒有顯著性影響。(5)從農村金融排除和第二三產業占比交互項在5%的水平下顯著,呈現負相關。表明在二、三產業比例較高的浙江省,農村金融排除的上升會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綜上所述可見,(1)從浙江省全省情況看,縣域經濟發展對增加農民收入有積極意義。而政府經濟行為,并未有效地縮小該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說明政府經濟政策中存在重城鎮、輕農村的現象。(2)浙江省大部分縣域經濟中農村金融排除度在0.5以上,處于高位。這種現象與浙江省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發達的城鎮金融體系形成對比,說明國家最近在著力實施的推動農村金融改革的措施在浙江省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和必要性。(3)對于浙江這個經濟大省和金融大省,農村地區經濟金融仍然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需要更多的政策關注和金融資金支持。
[參考文獻]
[1]張立軍,湛泳.金融發展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三大效應分析及其檢驗[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6(2)
[2]田杰,陶建平.農村金融排除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來自我國1578個縣(市)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中國經濟問題,2011(5)
[3]王修華,邱兆祥.農村金融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機理與實證研究[J].經濟學動態,2011(6)
[4]劉旦.我國農村金融發展效率與農民收入增長[J].山東財經大學學報,2007(8)
[5]方金兵,張兵.2009.中國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民收入增長關系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12
[6]余新平.中國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民收入增長[J].中國農村經濟,2010(6)
[7] Beck T,Levine R and Levkov A.2007.Big Bad Banks? The Impact of U.S.Branch Deregulation in Income Distribution
[8]徐少君.中國區域金融排除研究[C].浙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浙江,杭州,2008
[9] Sarma M,Pais J.Financial Inclusion and Development [J]. JournalofInternationalDevelopment,2010.Volume22,Issue [10] Satya R.Chakravarty and Rupayan Pal. 2010.Measuring Financial Inclusion: An Axiomatic Approach.Mumbai,India:Indira Gandhi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Research
[11]段景輝,陳建寶.城鄉收入差距影響因素的非參數逐點回歸分析[J].財經研究,2011(10)
[12]胡榮才,馮昶章.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因素——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1(8)
[13]唐禮智,劉喜好,賈璇.我國金融發展與城鄉收入差距關系的實證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08(6)
[14]韓旭,韓淑麗.2006.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因素——基于1978-2003年時間序列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13
[責任編輯:劉玉梅]
[收稿日期]2016-02-29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