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平,劉小路
(哈爾濱商業大學 經濟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
基于熵值理論的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結構合理性研究
韓平,劉小路
(哈爾濱商業大學經濟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28)
[摘要]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出版產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以我國產業結構的協調性與有序性作為衡量結構優劣的標準,通過對數字出版產業結構信息熵與我國產業結構信息熵的對比測度,反映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結構演進過程的協調性與有序性。結果表明,數字出版產業結構熵值總體呈現下降的走勢,表示其協調性與有序性呈良態發展,但其熵值大于我國產業結構,表示其協調性與有序性劣于我國產業結構,且時高時低,仍需不斷調整優化。
[關鍵詞]數字出版產業;結構合理性;熵值理論
劉小路(1990-),女,河南安陽人,哈爾濱商業大學經濟學院2013級產業經濟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經濟理論與政策。
在數字化環境影響下,數字出版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根據我國新聞出版署公布的《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統計,2009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總收入占出版產業總收入的7.7%,到2013年增長到13.9%,已成為我國出版產業的戰略新興產業。要保障數字出版產業經濟更好更快增長,對其產業結構是否合理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產業結構合理性分析是不斷調整產業間比例關系和提高產業間關聯程度的過程,是產業結構成長的過程[1]。“結構聚合質量”標準由周振華在《產業結構優化論》中提出,同時認為“較高的聚合質量來自于產業間的協調”,從而把“聚合質量”標準的實質歸于產業間協調標準,同時,產業有序度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產業結構相對于目標結構的接近程度,可以作為測度產業結構合理化水平的指標[2]。信息論之父Shannon借鑒了熵的概念提出了信息熵理論,而后信息熵逐漸應用于多領域的研究,其在產業結構演變研究中也得以應用,產業結構分析中借用信息熵來描述產業結構系統演進的有序程度,主要是結構的宏觀描述和整體有序性的一種度量。信息熵遞減,表示結構中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協同性越來越好,結構的有序度提高;反之,信息熵遞增,則表示結構中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協同性越來越差,結構趨于無序狀態[3]。因此,本文選取我國產業結構的協調性與有序性作為衡量結構優劣的標準,通過對數字出版產業結構信息熵與我國產業結構信息熵的對比測度,反映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結構演進過程的協調性與有序性,從而衡量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結構的優劣態。
(一)數字出版產業結構信息熵
假設數字出版產業內所有產業的收入規模為X,i產業的收入規模為Xi,包括n種數字出版類型產業,其中Pi=Xi/X為第i種產業收入規模的權重,根據Shannon熵公式,定義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結構信息熵H:

(二)數字出版產業結構信息熵度量
根據新聞出版總署歷年發布的《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數字出版產業結構包括互聯網期刊、電子書、數字報紙、博客、在線音樂、手機出版、網絡游戲、網絡動漫和互聯網廣告九種。在報告統計數據的基礎上,計算出2006年到2014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結構與我國產業結構的信息熵,并根據信息熵數值畫出數字出版產業結構與三次產業結構的信息熵演變動態對比圖(圖1),以便更直觀的觀察信息熵的變化。

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結構及產業結構信息熵表

信息熵演變動態對比圖
(三)結果分析
圖直觀顯示2006年到2014年我國產業結構信息熵逐年下降,表明三次產業間協同性越來越好,結構有序度提高,其信息熵平均值為0.946,每年平均降幅為0.26%。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結構信息熵呈現不同程度的上下浮動現象,但總體趨勢趨于下降,其信息熵平均值為1.318,2006年的1.398到2014年的1.339,每年平均降幅為0.66%。對比之下,兩者信息熵總體趨勢均為遞減,這表明兩結構協調性均越來越好,有序性也越來越高。但數字出版產業結構熵值明顯大于我國產業結構,可見我國三次產業間的協調性與有序性要遠遠優于我國數字出版產業。同時,我國產業結構信息熵處于平穩的下降過程,表明其協調性和有序性逐年越來越好,并處于穩定發展過程中。而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結構信息熵時高時低,其有序性與協調性也時好時壞,不斷調整狀態下結構處于非穩定發展過程中。
2006年到2007年,數字出版中除了手機出版、互聯網廣告變動相對明顯,其他組成部分差異不大。但是熵值比較高,表示在發展初期結構組成部分的協調性差,有序性低,結構不合理。2008年到2010年,是數字出版產業結構的劇變階段。信息熵變動比較大,尤其是網絡游戲、電子書變動最為顯著,互聯網廣告、在線音樂、互聯網期刊變化最小。這與當時數字出版產業概念界定不無關系。該階段數字出版內涵和外延界定不清晰,使得數字出版的范圍界定也不清楚。從表3-1可以看到數字出版產業的組成部分并不是每年都一樣,2008年博客、網絡動漫與2009年的博客、在線音樂、網絡動漫并沒有計入數字出版產業,結構正處于調整階段。2011年到2014年,數字出版產業結構信息熵上下浮動平緩,趨于穩定。其中變動最為顯著的是互聯網廣告、手機出版,其他部分變動偏小。信息熵數值較數字出版產業發展初期呈下降趨勢,表示數字出版產業發展過程中結構越來越有序合理。
綜上,與我國產業結構對比,數字出版產業結構熵值總體呈現下降的走勢,表示數字出版產業在演變過程中結構協調性與有序性呈良態發展。但是,其熵值大于我國產業結構,協調性與有序性遠遠劣于我國產業結構,且時高時低,仍需不斷調整優化,保障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結構更協調,更有序。
第一,通過對數字出版產業熵值理論的分析,得到2006-2014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結構在不斷調整過程中,與我國產業結構對比,數字出版產業結構熵值總體呈現下降的走勢,表示數字出版產業在演變過程中結構協調性與有序性呈良態發展。
第二,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結構熵值大于我國產業結構,協調性與有序性遠遠劣于我國產業結構,且時高時低,仍需不斷調整優化。
[參考文獻]
[1]黃繼忠.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29
[2]宋國宇,劉文宗.產業結構優化的經濟學分析及測度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和產業,2005,5(7):6-9
[3]劉剛.產業結構變動中需求因素的影響一基于信息熵方法的理論與應用[J].系統管理學報,2012,21(1):70-75
[責任編輯:劉玉梅]
[作者簡介]韓平(1969-),湖北紅安人,哈爾濱商業大學經濟學院書記、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同濟大學博士,黑龍江省重點學科產業經濟學學科后備帶頭人。研究方向:產業經濟理論與政策;
[收稿日期]2016-03-01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