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是金秋。
四月「來訪」的洛陽牡丹早已撤去,但是余香尚存。九月,故宮博物院又迎來了來自河南開封的萬余盆各色菊花,與院內同時舉辦的「明清菊花特展」交相輝映,以菊會友,蔚為壯觀。
提起菊花,腦海中浮現出的詞匯就是孤傲、隱逸、長壽。菊花開在天氣轉涼的秋季,百花凋謝者不少,唯獨菊花盛開,有人說菊花「傲嬌」,是即「傲」且「嬌」之意,「傲」在盛開于寒秋,「嬌」在花朵美麗柔艷,與現今「傲嬌」一詞的意思大不相同。「隱逸」一詞用來形容菊花,完全是因為一代隱逸名士陶淵明愛菊,留下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詞句。陶淵明愛菊,仿佛他的個人品德、人格魅力也轉移到了菊花上,仿佛菊花就是陶淵明了。如果說牡丹是「雍容典雅的貴婦人」,那么菊花就是「孤高深邃的隱士」,文人雅士愛菊,也可以說是對「隱逸」境界的追求與向往。菊花本身即為一味藥材,能清火散風、平肝明目,在當今這個浮躁、喧囂、節奏快速的社會,人們普遍肝火旺盛,一杯清茶,兩三粒干菊花,泡開來飲下去,敗火清毒,對身體十分有益。古人早就對菊花的營養保健功能有所了解,不過夸大其「延年益壽」的功效而已,久之,菊花也就成了長壽的象征。
皇帝愛菊,愛其怒放于秋,裝點園林,于是在皇家園林之中遍種菊花,秋狝之后前來觀賞,自有一番田園雅趣。就像牡丹代表富貴,和其他物象組合在一起有著吉祥的寓意,菊花也如是,它代表的是「長壽、長久、吉祥」,它在器物的紋飾、織繡的紋樣、繪畫的主題……隨處可見,祈福之意不言而喻。
九月來故宮博物院,觀看菊花,徜徉于文物與實物、圖像與原物、古代與現代之間,體驗菊花帶來的不一樣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