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蕓
【摘要】在教學中要把握好英語和母語的關系,二者相輔相成,不要把英語和母語對立起來,應該認識到英語和母語都是我們了解和認識世界的一種方法和渠道.事實上,母語在英語教學中具有極大的幫助作用,處于低年級段的學生就更是如此.他們初學英語,對英語的規則了解不多,且由于語言較淺顯,但由于他們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自己的母語,他們便希望能使用已具備的母語知識去解釋外語中的一些語言現象,這樣學習起來效果更佳,本文就此談談本人一點看法。
【關鍵詞】母語 英語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134-01
就我國情況而言,母語既用來指標準語或官方語言的漢語,也指各地區的方言。實際上,很多中國學生的母語是方言,而漢語或普通話是一種交際話,因為他們使用普通話時,無論語音、詞匯或是句法并不一定是標準語。我們的教學用語是漢語普通話。而教學中仍需考慮母語的其它方面。
盡管我們主張用英語教英語,然而,學生已經掌握了漢語這一事實不可能置于不顧,不可能不考慮漢語在英語中的地位及對英語教學的影響。另一方面,以往英語教學法中,用本族語教英語的流派中,也有許多成功經驗可以借鑒。因此,我們也不可能視而不見,一概否定。
漢英兩種語言的音位體系不一樣,因而,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容易將英語中的某音以漢語相近的音替代。如【i】、[i:】讀作拼音Y;【?藜】讀作e,等等。這就會使發音不夠準確。對于漢語中沒有的音,如【θ】、【?奩】等,不習慣于舌齒音,因而學不好。再如漢語中的【W】和【V】沒有區別,因此中國學生也不易掌握。另外,語音受方言影響也很大。如有些方言中【I】和【n】不分,【n】和【?耷】不分,這些也影響英語語音學習。語調及其它超切分特征也是語音難點之一,如同漢語四聲對外國學生一樣,都不領悟。
每種語言中的詞匯對現實的覆蓋或描寫和另一種語言并不完全一樣,因此,英語詞有時沒有漢語對應詞,如enjoy, being等。因文化差異,即使同一個詞,在英語或漢語中引起聯想也不一樣,如red blue,這些都給學生掌握詞的匯的確切語義增加了難度。英語詞匯的變位系統的意義以及變位中的不規則性使中國學生不習慣。語言形式的意義對英語初學者的是難點之一。
作為典型孤立語的漢語是一種分析型語言,句法結構功能完全依賴于功能詞類的詞序的線性關系來實現。而英語的情況則比較復雜些。它具有屈折語的特點,即句法關系由屈折變化來決定,如所有格詞;也有孤立語的功能詞,如連詞、介詞,還有粘著語的一些特點,如anti?鄄/dis?鄄/establish?鄄/ment。由此可見,漢語使用者,在掌握英語句法結構時的困難之一就是詞序安排,而英語的類型特點的不確定更增加了這方面的難度。
綜上所述,漢語語言能力對于英語學習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我們首先應盡早讓學生擺脫對漢語的依賴;同時,按各教學階段要求,盡快讓學生把握英語的特點。
隨著科技進步及教學理論的發展,從教學效率和質量上考慮,外語教學中對本族語的依賴性已越來越小。因此,對待本族語,應盡量少用。控制使用漢語還要注意避免漢語的負面影響。用漢語講解難免變成一節語言知識課。若提供適當的語境,讓學生從中體會,則有助于能力培養。
翻譯練習。一段漢語材料的理解及把握其各層意義,學生并不困難。用英語重新表述出來,對學生是一種語言能力的鍛煉。相反,英譯漢可以考察學生對英語材料的理解程度,這是語法翻譯法的基本操作過程。
英漢兩種語言表達方面的差異,主要是文化和語言本身的原因。如果不了解,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使用英語。由于文化的影響而表現出來的語言表達差異就很明顯。例如,問候語,英語用:Hi!How are you. Good morning!之類,而現代漢語則不同。再如,面對夸獎、稱贊,漢語常以自謙作答,而英語則不同。——You really did a good job!?鄄Thank you或——Im glad you think so!而夸獎語中,如:You look beautiful today!漢語中幾乎不用。文化的影響表現在思維方式的不同,也引起表達的差異。如:Dont you think hes going to help us? Yes! He will.對這類否定問句的回答,英漢表達完全不同。如英語復數,形式上由【s】或S及其變體來表示。類似的還有格、性、時態、語氣等等。這些漢語中都不存在。這些差異還有許多方面,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考慮到這些差異并注意安排,以使學生把握英語的表達方式。
綜上所述,對待英語教學中母語和英語關系的原則,只能是既要盡量使學生多接觸英語,排除母語可能產生的干擾,又不排斥適當地使用母語,自覺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母語的有利語言因素。不妨這么說:學生既然聽懂英語,教師就不再說漢語;學生能用英語表達的,就不容再說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