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安
【摘要】信息技術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基礎課程,有利于對小學生的創造能力、動手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全面培養。因此必須優化課堂教學,促進小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文主要分析如何通過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小學生信息技術素養。
【關鍵詞】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 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162-01
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普遍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中,21世紀是科技的時代,加強對小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素養的培養,奠定牢固的信息技術基礎,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因此,在小學教學啟蒙階段,優化課堂教學,全方位提高小學生信息技術素養。
一、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小學生都以為信息技術課就是玩電腦游戲的課,這種想法普遍存在于小學生中,很容易給小學生帶來負面作用,導致他們在真正了解信息技術課程時,造成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從而影響學習熱情。因此,對于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提高小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素養,教師必須明確思想,采取合適的教學手段,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二、精心設計,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對于任何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應該針對這種情況,精心準備每一堂課,激發小學生這種興趣,培養他們的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從容易引起學生共鳴的內容作為切入點,多講解小學生喜歡的知識,同時注意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導入,豐富導入方法,最大化的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春的氣息》這堂課時,教師以Flash動畫作為切入點,在動畫中展現與春天有關的內容,同時配上“春天在哪里”的音樂,在視覺上和聽覺上營造出巨大的震撼效果,極大程度的抓住小學生的心理,吸引他們的目光。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動畫,學生肯定會躍躍欲試,積極參加,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在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也完成一節高質量的教學課堂。通過這種手段優化課堂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小學生對動畫制作的興趣,而且通過對動畫的欣賞,培養小學生的綜合審美能力。
三、營造豐富的教學情境
在實際課堂中適當引入情境教學模式,有利于將枯燥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從而更加便于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境教學是根據教學需求和教學內容,營造合適的氛圍或者場景,讓學生親身體驗,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幫助學生加深知識印象,迅速有效的理解知識內涵。教學情境的營造,主要靠描繪或者表現等形式,利用聲音、實物素材、視頻畫面等等媒體,從而將知識展現在這種場景中氛圍中,通過對學生的感官刺激,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知識的美好。相比較而言,信息技術知識比較枯燥乏味,抽象復雜,難以理解,如果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被動式的學習,很難做到對知識的真正掌握,也很難保證學生整堂課能夠集中注意力,容易造成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感。因此,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好教學情境,新穎的場景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參與感,有利于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教師還可以適當的加入游戲環節,有利于調節課堂氣氛。信息技術教育除了完成教學目標任務外,其另一大好處是,就是緩解小學生的緊張的學習狀態,幫助學生放松身心,保持快樂心態。
四、提供更多空間便于小學生自我展示
雙向性的教學,也就是教師的傳授與學生的學習是相互反饋的。信息技術對小學生的學習反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通過動手制作,不僅能夠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檢驗,也能夠在教師的肯定反饋后,增加自信心。教師在每堂課中,都給小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來練習,并且對每一位學生進行適當的評價。例如教師在講解利用“Word繪出生動的圖形”這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Word自帶的圖形進行繪畫,等到學生展示作品時,會發現圖形各不相同,有用各種形狀組成的大樹和房屋,還有三角形、笑臉等等圖形,多種多樣。這樣的課堂能夠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教師的適當肯定的評價,也是對學生的一種鼓舞,對學生的一種尊敬。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對小學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對于小學生的未來發展也具有深刻影響,它所包含的價值遠遠超過這門學科的本身。因此,教師在傳授信息技術知識時,營造豐富新穎的教學情境,采取種類豐富的教學手段,精心設計合理的課堂內容,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小學生培養學習興趣,靈活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同時也激發了小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整體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為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紅麗,高偉.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體系建設[J].考試周刊,2015,(55):117-118.
[2]蔡曉程.信息素養視角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5,(48):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