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蕾
【摘要】本文以《水的凈化》的創新設計為例,導演了學生變“凈水專家”現身課堂,體驗污水變飲用水的神奇過程;教師變“記者”現身凈水“新聞發布會”,處處刁難專家等場景,使學生“自主地學”和“快樂地學”有機地滲透在一起。
【關鍵詞】水 凈化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173-01
一、接到任務“感”壓力
為了使自主學習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適合我校的自主課堂的有效模式,十月份教研處組織了“自主課堂”展示月活動,化學科組委派我參加此項活動。安排我上課的時間在第7周,按照進度剛好上第四單元課題2《水的凈化》(人教版)。
二、靈感來自生活
離我上課的時間越來越近了,《水的凈化》的知識內容每天不知覺地在我腦海里翻騰蹈海,可我就不知道如何來呈現他。正在一籌莫展之時,我無意間聽到了兒子和他奶奶的對話,事情是這樣的:兒子將喝的水倒在地上很開心地玩耍,奶奶看到覺得兒子的行為不好,就對兒子說:不能浪費水,渴了就沒有水喝了!沒想到兒子“反擊”奶奶說:水龍頭不是有水嗎!奶奶說:那水不能喝!兒子又反問:為什么不能喝呀?奶奶一時被問倒:反正就是不能喝。“水龍頭不是有水嗎!”回味著兒子天真無邪的話語,突然一道靈光閃過我的腦海:我們時刻用著水龍頭里的水,又有多少人知道自來水得來的艱苦歷程呢!我何不讓學生做個小小的凈水專家去體驗整個凈化水的過程呢?
三、自主學習解難題
把凈水的四種方法及注意事項匯集成資料讓學生自學,自學解決了一個難題!一種凈水方法對學生來說已經很復雜了,四種連起來會不會現場一片混亂,這也是我所擔心的,后來想了一招,提前培訓各組組長,讓組長再去指揮其他三個成員!互學解決了我第二個難題。
四、角色變化呈亮點
教學片斷一:新課導入
播放一則關于龍崗水質問題的新聞視頻。
教師:水污染關乎民生問題,我們在倡導節約水資源的同時,水的凈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出示一杯污水(紅色的有泥沙),這是老師特地去布吉河取過來的污水。
學生:驚奇聲……
教師:我們今天的任務就是對這杯污水進行凈化,有沒有信心將它變為飲用水?
學生:有!
教師:有請李清俊李老師帶領大家學習幾種水凈化的方法。
……
教學片斷二:凈水專家變魔法
教師:時間到!下面有請各凈水專家展示投影自己組內的作品并接受本記者的發問!首先上來的是張專家和她的成員。
張專家:這四杯分別是用沉淀法、過濾法、吸附法和蒸餾法得到的水!(投影展示)
教師:你們真是給我們演繹了一段神奇的魔法啊!我作為記者代表民眾感謝你們的同時想請教各位專家:你們認為用這四種方法凈化的水效果是否有差異?
魏專家:沉淀法使水中的懸浮微粒聚集成較大顆粒而沉淀下來,但不能去除這些沉淀。
鄢專家:過濾法可以除去不溶性的沉淀,但不能去除已溶解的物質,比如色素。
教師:你們有證據嗎?
鄢專家:請大家看濾紙上留下的雜質,有泥沙等,而濾液中紅色仍然存在。
羅專家:吸附法可以去除色素,所以這杯水的紅色消失了。
何專家:蒸餾法可以除去水中已溶解的物質,大家看試管底部留有白色的物質。
教師:其實咱們民眾最關心這四杯水哪杯是可以飲用的?
張專家:用蒸餾法得到的這杯是最干凈,是純凈水,可以飲用!
教師:不會有細菌嗎?
張專家:不會,因為蒸餾有加熱到100℃左右,細菌被殺死了
教師:張專家可以當場飲用嗎?
全班開心大笑……
教學片斷三:凈水專家“七嘴八舌”議課堂
教師:這是你們剛才實驗時,我拍的照片,現在請各凈水專家來欣賞自己的“玉照”并談談我們有哪些值得學習,哪些需要反思的地方?
學生1:過濾時,剛開始我們組得到的水是渾濁的,后來我們找到了原因,原來是玻璃棒沒有放在三層濾紙一邊,導致濾紙破裂!
學生2 :我們組沒有得到蒸餾水,原因是在實驗結束時我們犯了一個低級錯誤——先熄滅了酒精燈,一瞬間水沿著導管倒吸回了試管中,一滴不剩!
教師:同學們的反思很切合實際,下面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了解自來水廠凈水的過程!(播放視頻)……
五、設計獲好評
1.角色轉化和創新場景心心相映,起到共振的作用
本節課的創新亮點在于用新穎的角色場景去加深學生對水的凈化四種方法的形象了解,在角色的轉變和場景的設置上緊扣知識的建構性與科學性。先讓學生體驗凈水樂趣又能學習科學的知識,再讓學生遭刁難去自我構建知識,最后讓學生反思升華知識和情感。
2.知識﹑活動﹑情感齊頭并進
學生通過實驗操作,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等過程,去學習掌握四種凈水知識,保證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維目標的有效落實。
建構過程中保持了極高的專注度。本節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發揮了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作用,使學生 的“自主學習”與“快樂學習”得以有機地滲透。
參考文獻:
[1]杜政懷.一次生動活潑的化學活動課——“真假酒鑒別分析”的教學設計[J].化學教育,1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