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寶進
【摘要】班級是學校內部的基本單位,班級管理是學校教育管理的基本組成部分。班級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學工作能否順利進行、校園活動能否順利開展、學生能否健康快樂成長。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給班級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啟示,也提出了新的挑戰。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如何以新課標為指引,創新班級管理理念、改革班級管理模式,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新課標 班級管理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202-01
一、以“德”服人 情感教育
小學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重視對于小學生的情感教育和德育滲透,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和精神品質,這給班級管理帶來了新的靈感和啟示:
(一)日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班級管理與日常教學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二者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因此,在各個學科的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的人格態度,為提高班級管理效率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例如,在講解泰山版本《生活中的規則》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滲透遵紀守法、遵守規則的思想,幫助學生養成自覺遵守班級制度、維持班級秩序、捍衛集體利益的良好習慣。
(二)師生交往中的情感交流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班主任應該與學生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溝通,建立起師生之間的信任、尊重和互助關系,營造和諧、民主、團結的班級風氣。例如,有個學生上課經常喜歡與其他同學交頭接耳,擾亂課堂秩序,班主任經過多次批評、糾正和懲罰都沒有取得良好效果。 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從學生的思想狀態和情感因素入手,加強與該生的交流溝通,最終了解到他是因為基礎薄弱,跟不上教師的授課進度,才試圖以這種方式吸引教師的注意,讓教師關注他的學習進展。了解了實際情況之后,教師加強了對他的課后輔導,該生不僅將學習成績提高了上來,聽課狀態和課堂紀律也變得越來越好,班級管理取得良好成效。
(三)班級管理中的愛心凝聚
小學生的“三觀”處于萌芽狀態,明辨是非、自律自覺的能力較差,這就要求班主任及任課教師付出極大的耐心和愛心,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關心和集體的溫暖,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熱愛集體、關心同學的品質,提高他們自我約束和民主管理的意識和能力。例如,有個學生自理能力較差,個人的區域衛生經常不達標,是班里有名的“臟亂差”。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號召班級里自理能力較強的同學與他結成互助小組,幫助他共同維持區域衛生,并教會他保持個人衛生的方法,讓該生感受到同學的幫助和關愛,并逐漸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由“臟亂差”成員成長為“衛生標兵”。
二、以“理”服人 制度建設
班級管理要高效、順利開展,需要以科學、健全、合理的班級制度為前提。因此,小學班主任應該從日??记?、班級衛生、文明禮貌、課堂紀律、班級活動等各個方面加強班級制度建設,并建立健全的激勵機制,使班級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為了完善班級日??记谥贫?,班主任可以制定“考勤情況登記表”,將每人每天的遲到、早退、請假、曠課等出勤情況記錄在案,并張榜公布。每個月統計各個學生的考勤得分,針對表現好的學生,評選出“滿勤標兵”、“最佳進步標兵”等榮譽集體和個人;針對表現不好且屢教不改的學生,給予口頭警告、點名批評、成長檔案留底、打掃班級衛生承擔區等懲罰,做到紀律嚴格、獎懲分明。與此同時,還可以將考勤分數納入到年終優秀學生評選標準體系當中,作為對于學生年終綜合個人表現評定的重要參考依據,提高考勤制度的約束力、培養學生的自制力,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
三、以“己”服人 民主管理
小學新課標中倡導“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也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實行民主管理。
(一)民主選舉
在班干部評選中,要本著“民主、公開、平等”的原則,采用民主選舉的方式,由全體同學參與票選,評選出學生認可、老師滿意、家長放心的班干部,實現“以生管班、以生管生”。例如,班主任每學期都應該組織“班干部評選主題班會”,就班干部的任命、換屆和罷免等情況進行集體討論和投票選舉,以民主的方式評選出合格的班干部。
(二)崗位輪換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和民主管理能力,培養學生的換位思考意識和集體責任意識,班主任可以在班級管理中采取“崗位輪換”制度,大家輪流承擔班干部的責任,履行班干部的義務,共同參與班級管理。例如,班主任可以組織“今天我是小班長”主題月活動,在這一個月里面,每個學生都當一天班長,行使班長職權、履行班長職責,并書寫“班長感言”,在征詢學生意見、挖掘學生潛能、發揮學生特長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和自律意識,創新班級管理形式、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三)集體參與
班主任應該讓學生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班級的一份子,參與班級管理是每個學生的責任和義務,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當中,實現民主自治。例如,班主任可以每個月召開“班級管理民主會議”,聽取學生對于班級管理的意見和建議,交流師生對于班級管理的心得和體會,匯集集體的力量,改革班級管理方法、創新班級管理形式、拓寬班級管理途徑,實現班級管理的民主自治。
四、以“文”服人 文化建設
小學新課標提倡推行素質教育,重視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小學班主任可以從班級文化建設入手,通過繪制班級板報、組織體育競賽、籌備文藝匯演、創辦學習小組、舉行作品展覽等多種多樣的班級活動,挖掘學生潛能、發揮學生特長、提高學生素質、營造良好班風,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提高班級管理效率。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在班級組織小組學習競賽或知識問答競賽,在豐富學生知識儲備、拓寬學生知識視野、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和協作意識。與此同時,營造良好的知識環境和學習氛圍,進而促進班級管理的順利開展。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提高素養、培養能力、養成習慣、塑造品質的重要階段,對于學生一生的成長和發展都有著重要影響。小學班主任作為小學生的人生啟蒙者和領路人,應該不斷加強教學管理研究,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創新班級管理理念、改革班級管理模式,為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創造健康、愉悅、和諧的環境,為學生的成長與成才鋪就堅實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高鶴鳴.試論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班級管理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2(06).
[2]崔立杰.淺談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J].中文信息,2014,(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