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舞蹈教育是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正處于生理、心理發育期,這一時期開展音樂舞蹈教育,不僅有利于幼兒生理、心理發展成熟,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幼兒性格與品德,提高幼兒身體機能和思維能力。舞蹈教育和音樂教育的融合,對培養幼兒對音樂和舞蹈的興趣,提升幼兒表現力和自信心都有極大的幫助,使幼兒受到美的熏陶,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關鍵詞】舞蹈教育 音樂教育 融合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207-01
音樂與舞蹈對孩子有天生的吸引力,歡快的音樂,美麗的舞蹈動作,不僅能給幼兒帶來快樂,還有利于幼兒生理、心理發展成熟。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對于幼兒的音樂、 舞蹈教育已成為幼兒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舞蹈教育和音樂教育的融合,更有利于幼兒獲得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音樂的熏陶,舞蹈動作的模仿,對于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音樂教育與舞蹈教育相融合,培養幼兒對音樂和舞蹈的興趣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音樂教育和舞蹈教育都是重要的教育內容之一。音樂是舞蹈之魂,將音樂教育與舞蹈教育相融合,更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增強幼兒對于音樂舞蹈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培養幼兒音樂感受在各項活動中,都播放富有趣味性的音樂,讓幼兒在感受音樂中獲得快樂。無論是在上課之前,還是在游戲中,我們都可以選擇一些富有趣味性的音樂讓孩子們聽。在中午的時候,還可以為孩子們播放一曲優美恬靜的搖籃曲,兒在優美的樂曲中,讓孩子們安靜的入睡。其次,在播放音樂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音樂內容,和孩子們一起做游戲,將音樂與舞蹈教育相融合,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孩子們的認知能力。如:在做音樂游戲《貓捉老鼠》時,筆者讓孩子們隨著音樂的節奏,和我一起模仿貓捉老鼠的動作。我讓幾個孩子模仿老鼠縮頭縮腦的動作,還讓幾個孩子 模仿貓蹦蹦跳跳去追逐老鼠。通過這樣的游戲,不僅有利于提升孩子對音樂的感知,還有利于提升孩子們的模仿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在與孩子們一同游戲的過程中,我特意播放了音樂《拔蘿卜》,然后,引導孩子們隨著音樂的節奏,設計舞蹈動作。我讓幼兒們自由的選擇自己喜愛的動作,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點去表演,讓幼兒跟著音樂節奏隨意模仿,在愉快的氣氛中自由舞蹈,這樣,不僅有利于增強幼兒對于音樂的認知能力,更有利增強幼兒身體的協調性,使幼兒能夠自由的掌握樂曲中復雜的節奏,隨著音樂一同舞蹈。自編自演即興跳舞,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性,想象力,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對學習舞蹈的興趣,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二、音樂教育與舞蹈教育相融合,培養和發展幼兒音樂舞蹈能力
音樂教育與舞蹈教育相融合,不僅可以提升幼兒對于音樂的節奏感,還能夠在節奏鮮明, 感染力強的樂曲聲中訓練幼兒舞蹈動作,引起幼兒聯想,激發幼兒舞蹈的愿望,提高幼兒舞蹈素質。音樂教育與舞蹈教育相融合,我們可以選用一些幼兒比較熟悉的,節奏鮮明, 感染力強的音樂,這些音樂可以很快激發幼兒舞蹈的愿望。提高幼兒即興舞蹈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教學過程中, 我們可以選用《甩蔥歌》、《采蘑菇的小姑娘》、《兔子舞》、《把舞兒跳起來》、《我是一個粉刷匠》、《小蘋果》等舞蹈兒歌,并帶領幼兒們根據歌曲的內容,做各種各樣的舞蹈動作,讓幼兒跟著音樂節奏隨意模仿,培養幼兒對于舞蹈的興趣,有了興趣,幼兒的注意力才能夠集中,才愿意繼續和老師學習舞蹈,掌握新的舞蹈技能,進而不斷提升自身的舞蹈能力。由于幼兒生理、心理發展還不成熟,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不易集中,并且學習沒有耐性。音樂教育與舞蹈教育相融合,可以有效的調動幼兒良好的學習情緒。一般來說,如果我們簡單的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或者簡單的對幼兒進行舞蹈教育,都不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所以,在教學中,將音樂教育與舞蹈教育相融合,可以活躍氣氛,啟發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邊唱邊跳, 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和發展幼兒音樂舞蹈能力。
音樂教育與舞蹈教育相融合,教學方法要新穎性、多樣性、靈活性,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以及身體的靈活性,選擇適合幼兒舞蹈的音樂曲目,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使幼兒受到美的熏陶,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潔.談幼兒舞蹈創編教學中的幾個問題[J].西部素質教育.2015(16)
[2]陳秋英.享創造樂趣促多元發展——淺談開展創造性律動的有效策略[J].快樂閱讀.2013(27)
[3]張奕.淺談舞蹈教育與幼兒素質培養[J].大眾文藝(理論).2009(15)
作者簡介:
皮青(1977.06.15-),女,江西鄱陽人,江西省萬年師范學校,講師,本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