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姝君
摘要:為避免城市在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淪陷為缺乏歷史內涵和地域特色的失憶城市,利用風景園林設計的方法保存和延續城市記憶成為了解決城市失憶危機的重要途徑。鑒于此,本文試圖在城市記憶、城市記憶要素的相關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能夠延續城市記憶的風景園林設計方法,實現城市記憶的保留和延續。
關鍵詞:城市記憶;記憶要素;延續;風景園林;設計方法
1 城市記憶相關理論基礎
1.1 城市記憶的定義
綜合各學科關于城市記憶的研究成果以及筆者自身的認知和理解,筆者認為城市記憶是城市中生活的人對其所處的城市環境的記憶。分主體與客體2部分,主體即為創造城市和歷史的人,客體即為給主體留下記憶的城市記憶載體,包括物質性載體和非物質性載體。
物質性載體包括: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動植物資源、空間環境、遺址、建筑遺產和代表性現代建筑、歷史園林、古城、傳統街區、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標志構筑物等。
非物質性載體包括:歷史、文化、民風民俗、社會政治、政策法規、城市榮譽、經濟體制、綜合實力等。
所以,城市記憶也是城市人對城市記憶載體的歷史認識,這個認識是城市人對城市的各種印象經過時間的沉淀和篩選而形成,具有連續性、整體性,成為城市主體——城市人自身記憶的一部分。
1.2 城市記憶的構成要素
上述定義中筆者將城市記憶載體分為物質性載體和非物質性載體,所以相應的,城市記憶的構成要素也分為由物質性載體承載的記憶要素,即物質性記憶要素,以及由非物質性載體承載的記憶要素,即非物質性記憶要素。
1.2.1 物質性記憶要素。物質性記憶要素為城市記憶載體的顯性表達,來源于城市i己憶載體的物質性載體,有形,人可以從外部觸及。筆者根據物質性記憶要素的來源的性質(即物質性載體的性質)將物質性記憶要素分為自然類和人工類。
1.2.2 非物質性記憶要素。非物質性記憶要素為城市記憶載體的隱形表達,來源于城市記憶載體的非物質性載體,無形,人從外部無法觸及。可以概括為文化類、政治類和經濟類。
2 風景園林設計延續城市記憶的方法
2.1 物質性記憶要素的延續方法
(1)對于自然類物質性記憶要素,風景園林設計中可采取以下方法進行延續。①保存:不做任何改變,采取將原始生態面貌直接保留的方法。例如為保護長白山地區原始風貌而建立的自然保護區。②模擬:模擬自然形態,在有限的場地采取將大尺度自然形態等比例或相似比例縮小,例如蘇州古典園林的假山。③抽象隱喻:利用平面構圖、地形、鋪裝、構筑物等抽象地域自然形態或自然特質,以此來暗示需要表達的記憶要素。
(2)對于人工類物質性記憶要素,風景園林設計中可采取以下方法進行延續。①完整保存:不做任何改變,將古建筑等直接保存下來,例如對歷史遺址的保存。②選擇性保留:選取特色片段保留,其余拆除。例如北京路步行街在建設的過程中,選擇古遺址中典型的磚塊瓦片保留并用玻璃保護起來。③修繕:對現狀進行結構性修復,修補性修復。④新建:根據原有面貌進行新建。⑤有機更新:在保留的較完好的歷史建筑、保護歷史街區的格局和空間形式的前提下,修繕受損的部分,局部改造建筑立面,擴建部分歷史建筑,重建危房或置換為綠地。⑥功能轉化:保持記憶載體外觀形式上的原有風貌,重新定位建筑功能并注入全新的功能。一種是外部保留,內部更新;另一種是內部更新結合外部改造。⑦提煉:提煉建筑語言,將建筑細部直接截取或抽象,例如,蘇州博物館的設計元素提煉于蘇州古典園林的青瓦、白墻及窗棱等的色彩、形態或結構。⑧抽象隱喻:利用平面構圖、地形、鋪裝、構筑物等進行暗示和烘托,例如美國富蘭克林紀念館。
2.2 非物質性記憶要素的延續方法
對于非物質性記憶要素,風景園林設計中可采取以下方法進行延續。①提煉:提煉非物質性記憶要素的精髓,直接或間接表達。②抽象隱喻:利用平面構圖、地形、鋪裝、構筑物等進行暗示,例如,中國古典園林中蝙蝠圖樣鋪裝隱喻福文化。③展示:用可視的物體展示歷史文化等非物質性記憶要素,例如,杭州茶葉博物館中利用古代茶具展示歷史悠久的茶文化。④文字紀實:直接用文字記錄歷史文化等,如在石壁上刻錄重要歷史事件,例如,浙江紹興蘭亭公園中碑文刻錄《蘭亭序》。⑤情景再現:利用雕塑、小品、仿古建筑、傳統道具等進行場景再現,也可利用演員的表演。
3 結語
在城市公園的規劃設計中利用風景園林設計手法來表達和延續城市記憶,對于應對現代城市的失憶危機、塑造城市地域特色、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持城市多樣性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如何把“城市記憶”研究更緊密地和城市建設(即城市規劃與設計、建筑設計、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等)相融合,增強“城市記憶”研究對城市建設的實踐指導性,以便找到更好的、可持續的方法來規劃建設我們的城市,是廣大城市建設者值得重視的研究方向。
現代園藝·綜合版201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