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潁
2016年中國樓市的主題仍然是“去庫存”,而不是“漲價”
農歷新年后,全國樓市開始回暖,其中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表現尤其明顯。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1月房價同比上漲城市數量增至25個,占比超30%,其中,一線城市房價漲幅最高的深圳,同比上漲52.7%,上海和北京則分別以21.4%和11.3%的漲幅緊隨其后。
與快速上漲的房價相呼應,輿論對于該現象的關注度也直線上升。春節過后,從2月15日開始,有關一線城市房價上漲的消息開始大規模出現,其報道量曲線具備熱度高、持續期長、波動幅度較小的特征。
此外,在每周的工作日期間,媒體報道量呈現出階段性上升的趨勢,平均報道量由第一周的每天820篇上漲到第二周的每天1264篇,并在本周的前兩日升至每天1675篇,繼續上漲的潛力和可能性很大。截至3月1日24時,傳統媒體報道總量已達到16179篇。
輿論對一線城市房價飆升現象的議論十分熱烈,但比關注角度復雜多樣,并無特別明顯的傾向性。相較而言,整體輿論中的擔憂態度略占上風。
對于本次房價飆升的原因,有媒體認為,雖然此前部分樓市刺激政策并非針對一線城市,但市場心理開始產生變化,更多業主開始惜售觀望,市場房源逐漸減少。一線城市的教育、醫療等條件優勢明顯,工作機會較多,顯然是買房人士的首選。當局部優質房源供應開始出現庫存規模不足時,一手房和二手房價格就開始呈現快速飆升態勢。同時,不少市民也憂慮房價持續上升,近期開始“急于買房”,進一步助推了房價的上漲。
另外,二孩政策進一步落實、契稅減免和去庫存的宏觀政策、股市的持續低迷、學區房的非理性上漲、首付貸和融資杠桿、低價瘋漲和中低端樓盤供應量不足等多種因素,也被認為是導致本次房價飆升的推手之一。
也有專家從長期角度分析,指出之前出臺的刺激政策,主要從買賣和交易環節入手,并沒有從源頭上解決人們對更好的居住和投資獲益的需求。三四線城市產業資源相對緊缺,就業發展平臺相對狹窄的現象并沒有發生改變,因此市場出現一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房價分化的現象是意料之中。
盡管導致房價上漲的因素眾多,但多數輿論認為這種現象并不會長期持續。有評論指出,2016年中國樓市的主題仍然是“去庫存”,而不是“漲價”。一線城市和熱點城市如果持續飆升,會導致樓市政策收緊,從而結束這種瘋漲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