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云 敖久麗
[摘要]電影藝術是訴諸感官刺激的流動視聽語言藝術,身體逐漸幻化成美的隱喻,青春電影可稱得上是“美女經濟”的代名詞,因為其在盡可能保持自身藝術屬性的同時又充分迎合了電影市場商業性的需求,集美學表達和邏輯敘事于一體,與新時代社會的情感和思想表達產生了非常默契的共鳴。青春電影是一種鮮明的存在,就像生活中的一面鏡子,清晰地倒映出隨著時間推移慢慢長大成人的那些青春電影里的鮮活人物。
[關鍵詞]敘事;美學;融合;青春電影
回顧當下熱度不減的青春電影,不難發現這些電影成功的原因乃是創作者結合時代將電影自身的敘事以及美學表達實現了一次完美融合。當下青春電影無論是電影自身還是電影與時代之間都形成了一種不言自明的默契。
一、隱性敘事與“美”的象征
傳統的敘事結構看重起承轉合,電影的發展脈絡基本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與故事內容的結合可謂少之又少,靈活性極差。而青春電影則善于使用復雜性和靈活性都較高的隱性復調敘事,如此,內容便成為電影的核心。隱性復調敘事延續了后現代電影中的拼貼風格,在美學表達上更有插敘、提示、反復和敘事終止等多種方式,將其融入敘事當中,對于電影創作而言可謂錦上添花。以方法論為闡述核心的《公民凱恩》就得到了安德烈·巴贊的高度贊許,其用攝影機巧妙地回答了所有的問題,就像無所不知的上帝一樣。目前,國產青春電影的業績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其對隱性敘事策略的使用成功地簡化了對單一問題的回答。另外,青春電影將劇情推進制度定格在了事件的發展進程之上,擺脫了傳統敘事以事件為一切出發點的模式。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青春正是成長發育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充滿了不確定性。就像電影《后會無期》中主人公即將開始的一段旅行一樣,目的地是哪里,明天會發生什么樣的事誰也不清楚。
實物的表象是一種視覺上廣泛存在的意義,也是孕育象征的營養基。因此,對象與意義是一個無法被分割的整體。客觀上象征就是意義的聯系物,是其存在的載體。意象之于象征即電影的表意之象,是對普遍存在的外在事物的一種客觀感知,且在藝術領域中與主觀意識達成了高度統一。例如,人們常說“美是道德的象征”,美是一種抽象的存在,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必須借助實物的象征來詮釋其意義。將這種關系投影到電影中便使第一敘事者與第二敘事者之間形成了訴說和聆聽的角色關系。
在眾多傳統敘事方式中,線性敘事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其特點就是:影片中所講述的事件、演繹的行為,甚至發生的背景都會同屬于一個系列,讓觀眾可以輕易捕捉到故事情節所要表達的統一思想。在固定的時間內嚴格地按照封閉的脈絡完成一次敘事,與外界不產生任何信息交換與溝通,就是封閉敘事的典型特點。這類近似公式化的類型電影,從線性敘事策略上就毫無新意可言,所以無論怎樣變換影片中的角色都無法摘掉“俗套”的標簽。在線性敘事范式中會嚴格限定第二敘述者的角色扮演,但隱性復調敘事則完全不同,其打破了敘事對虛構角色的桎梏。
國產青春電影中,對隱性復調敘事運用相對得心應手的當屬《閨蜜》。這部影片并非講述三個同病相憐的女人的故事,而是給觀眾詮釋了三種完全不同的女性人生:小美在與戀人九天的愛情糾葛中沉淪;Kimmy樂此不疲地在人群中流連;希汶則與喬立發生了幸福的邂逅。這部影片采用非常典型的板塊敘事風,并將理性隱藏在段落與段落間的銜接之處,展現給觀眾一種慵懶隨性的感覺。另外,在這部以女性為主題的電影中,導演特意安排在女性人物身上的中性氣質以及她們舉手投足間難以遮掩的“漢子”風格都是對男權秩序的一種消解和重構。隨意性的敘事格局打破了傳統電影中的戲劇性,進而能為觀眾保留更多的思考空間,但隱性復調敘事與板塊敘事卻存在本質性的差異。
現代氣息濃郁的青春電影在敘事策略上的大膽嘗試,對其自身的戲劇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不過這種改變是進步的,因為越是復雜變換的場景和松散的結構就越能促進故事情節與現實之間的聯系,為電影增添了一抹真實美。同一情境多次反復地出現,給人留下的印象便更加深刻,就像電影《同桌的你》中,一再表現周小梔和林一牽手的畫面,意在突出他們難舍難分的情愫。所以,青春電影中敘事策略的大膽嘗試與創新,成功地為類型電影增添了新的氣象。
為了能夠為接受者保留更多思考與發揮的空間,當代青春電影在進行人物處理時便開啟了“合理缺席”的模式。即讓處于話語者或敘述者位置上的角色適當地保持緘默,或不做任何鋪墊地憑空消失,然后便將主動權交到了聆聽者或者接受者手上,迫使其進行想象和猜測。就像頗受青少年喜愛的電影《小時代3》中,周崇光用生命的結束為他與林瀟的過去畫上了句號,而只懂得英語的陸燒的出現卻預示著新的開始,也為電影后續情節做了足夠的鋪墊。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躁動的時期,也是最容易出現情感糾葛的年華。作為形象思維的結晶電影藝術的能指往往過剩,這不僅是為了傳遞電影的思想內涵,更是為了凸顯象征的意象之美。影片《小時代3》中豪華奢侈的服飾、層出不窮的高檔餐廳以及那些似乎只能存在于言情小說中的對話和人物,都傳遞出一種濃濃的消費主義氣息,這是現代社會欲望膨脹的結果,也是彰顯藝術優雅高貴氣息的存在,所以從敘事策略上分析,這種象征意味不明的符號會給影片主題的傳達造成困擾,而話語者的沉默又會為這種歧義營造更多的可能,從而激發接受者去進一步探索。
隨著審美價值觀的設計,“缺陷美”已經衍生為國產電影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結構組成。在作品中保留合理的“空白”,讓接受者有足夠發揮想象力的空間,其實是一種詩意情感的表達。而所謂“朦朧”就是似看清又看不清的感覺,于不確定中加入自己想要的情愫或結果。青春電影的創作者正是利用“空白結構”中存在的多種可能性,讓內容更具現實性和喜劇性的美。敘事是無法將空白點徹底地從純粹的意象中剔除掉的,所以電影藝術不可被現實束縛,必須找到一個能夠跨越現實的支撐,而“空白”恰恰就起到了這樣一個作用。
二、顛覆敘事與審美
幻想是青春的前奏,是青蔥歲月中的陽光,是無法被遮掩的躁動。所以,青春電影展示給觀眾的就是處于這個階段的人在感情糾葛上的取舍以及自我的成長與歷練。所以其需要借助幻想的力量,從敘事策略的角度帶領電影和接受者共同邁入臆想的國度。
電影創作者又被稱為夢的制造者,由此可見,幻想是電影中必然存在的一個重要元素,它能夠將現實中的不可能變成可能,當人習慣了在泥潭中摸爬滾打,就更渴望找到一塊兒凈土來撫慰自己的傷疤。越是無法得到的就越顯得珍貴。青春其實是道選擇題,所以青春電影可以作為一面鏡子,將敵視照成友情。《同桌的你》中的Tom最后還是與林一冰釋前嫌了。因此,青春電影不是對現實的演繹,而是從主觀臆斷的角度去窺探個體的成長過程。
將幻想的情節以插敘的方式入駐電影情節,可以為人物構建一個烏托邦的新世界。電影《同桌的你》中就有一段非常經典的插敘片段。在曾經深愛過的女友的婚禮上,林一勇敢地站出來拉起了她的手,去實現他們在校園中未能圓的愛情夢。但現實并非如此,一切都只是一場幻想。他曾經是一個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對女友純真的愛情漂洋過海到異國他鄉。但生活卻跟他開了一個非常大的玩笑,在美國他不但沒能一展所長,還被現實折磨得尊嚴盡失。多年的等待沒有換來與女友的異國團聚,剩下的只是無盡的空虛和高壓的工作。時間沒有提升他存在的價值,只給他留下了歲月滄桑的痕跡。鏡頭中高聳的大廈與林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于美國他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存在。所以,帶著破碎的夢,他回來了。而在心愛的人的婚禮上,他用幻想打破了原本不幸的生活狀態,鏡頭的快速移動象征了他們離開的速度,像是在催促林一去做成這件事。在這樣的插敘中,令人窒息的感覺瞬間就逆轉了,傳統線性敘事的結構被徹底打破。
線性的敘事結構邏輯性強,但結果卻一目了然,毫無新意。插敘則不同,其完全顛覆了一蹴而就的敘事機制,更能夠凸顯人物真實的內心情感和電影的主題思想。當我們欣喜于林一的勇敢行為時,突如其來的三個字“我愿意”又將一切拉回了現實。這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就是青春電影要傳達出來的深刻哲理,成長的過程是精彩并充滿荊棘的,即便幻想再美好也取代不了現實的存在。
光的傳播速度要遠遠快于聲音。電影是視覺感官和聽覺感官的一種綜合,但通常情況下,觀眾都是先看到屏幕上的人物形象,所以符合審美標準的畫面才能更吸引觀眾的眼球。青春電影聚焦于人生中最燦爛的年華,也是對美好身體的一種展示。敘事和美學的融合,是藝術表達的高層境界。食色性也,女性身體的呈現象征著期待、欲望等情感因素,是一種對藝術美的完整表達。象征意象在電影中的使用令女性身體慢慢演變成“美”的代名詞,所以很多青春電影都將其視為成功的催化劑。就像公路電影《后會無期》中那令人難忘的一幕:推開門后,映入蘇米眼中的是各色靚麗的身影,有的清麗婉約,有的落落大方;有的自然蘿莉,有的濃妝艷抹,這簡直就像是一場視覺盛宴,所以會令這個畫面的接受者深陷其中無法自拔。見到如此香艷的“景色”,都市的風華、小棧的孤獨都不再重要,這些“美”的符號已經和接受者的眼球產生化學反應,成為青春電影舞臺的主角。身體美顯然已經從傳統道德倫理的桎梏中掙脫出來并升級為感性的象征,令青春電影的敘事更具審美價值,且迎合了觀眾的窺視欲。
對于“美”的追求是人的一種本能,它象征了道德的存在,所以如果能合理得用到,便可將青春電影轉化為一堂生動的“思想道德課”。電影創作者在滿足觀眾視覺欲的同時還利用敘事策略隱藏教條的道德倫理,為處于迷茫期的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但必須注意的是,由于敘事和美學各自都具備一定的多樣性,如果不能平衡兩者間的關系,就很容易出現低俗的畫面或者幼稚的敘事機制。為了防止青春電影出現方向性的問題,在使用女性身體這種“美”的符號時必須張弛有度,并且注重對精神世界的表達,只有兩者達到高度統一,才可以締造出高質量的電影作品。
服飾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并且可以為電影敘事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例如電影《后會無期》中的劉鶯鶯,格子襯衫加休閑褲,再搭配一雙大頭皮鞋,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所以不需要對這個人物進行過多的介紹和性格描寫,其就已經在觀眾心中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視覺化的敘事手段,緊扣接受者的心理狀態,并讓其自己去描摹這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象征是精神和美激烈碰撞后擦出的火花,并在電影中華美綻放。青春電影在美學表達和敘事策略的相互轉化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隱性復調敘事策略打破了傳統線性敘事策略的邏輯性,這就使電影故事情節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漏洞。青春電影的嚴密性不足已經成為當下這類影片的一個普遍存在的弊端。所以,必須完善電影敘事的客觀性,進而合理地進行情感的表達和道德思想的傳遞。
三、結語
從文中列舉的幾部相對成功的青春電影中不難總結出,處于青春階段的角色多半會受到自身經濟狀況的影響。這無疑是對當前社會狀態的一種呼應,更體現出了電影敘事機制中越來越靈活的一面。而“美”是一種客觀并且普遍的存在,是道德倫理的象征意義,同時也極富“獨立性”。多變的敘事策略能夠為電影創作多樣性的美學特質。而近期的青春電影將青春期中難以遮掩的彷徨與躁動表現得相對理性化,不再局限于叛逆性的破壞和難以自控的癲狂,而是展現其更成熟的一面,挖掘成長中更值得感動的瞬間。
[參考文獻]
[1] 王義平.從現象級青春電影看中國傳統戲曲的發展[J].四川戲劇,2014(11).
[2] 張棟棟.傳唱的青春——國產青春電影中流行音樂的美學意義[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5(01).
[3] 汪蒙,陳小娟.近五年來國產青春電影的懷舊現象探析[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
[4] 金丹元.對當下國產青春片“懷舊”敘述的反思[J].文藝研究,2015(10).
[5] 徐建國.當代青春電影的敘事策略——以電影《致青春》為例[J].四川戲劇,2013(09).
[作者簡介] 龍云(1968—),男,河北平泉人,藝術學碩士,河北民族師范學院美術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國畫研究。敖久麗(1973—),女,蒙古族,河北平泉人,藝術學碩士,河北民族師范學院美術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油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