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斯皮爾伯格拍攝的二戰影片,往往將重點放在對人性的刻畫上,從不同的角度展現不同的人在戰爭中的心理和表現,每個角色都有血有肉,立體而飽滿。本文分析了導演斯皮爾伯格改編自文學作品的二戰影片,從不同角度探討二戰環境下的三種人物,闡述戰爭對于人的傷害和改變,研究斯皮爾伯格在文學作品提煉過程中的手法和價值,對相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斯皮爾伯格;人性;二戰題材影片
導演斯皮爾伯格經過對文學作品的潛心研究,為了更加真實地呈現戰爭的殘酷以及對猶太人的迫害,將多部二戰題材影片搬上大銀幕。斯皮爾伯格電影所表達的深刻主題以及崇高的藝術價值,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和好評。他拍攝的二戰題材電影在思想和藝術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真實地反映出戰爭環境下的人性。
一、斯皮爾伯格對“二戰”文學的提煉
電影作品是文學作品的立體演繹,電影作品中往往蘊含了文學作品的美,具有文學作品的一些特征。電影作品以其視聽感受,吸引了更多的觀眾,因為其立體感的呈現,更能真實地再現文學作品所要表達的場景。所以,電影作品和文學作品沒有明確的分水嶺,對于文學作品的研究和分析可以運用到電影作品的賞析中。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真實而準確地刻畫了人性,而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也是如此,直擊人的內心世界。
電影對于辛德勒的拍攝并沒有帶有導演個人的感情色彩,而是真實地還原了辛德勒的行為,他開始并沒有成為英雄的本意,是后來一步步成為英雄的。斯皮爾伯格電影對人性的準確把握、超高的拍攝手法以及恰到好處的配樂,讓電影成為經典。以下分析電影中的人性表達和刻畫。
《辛德勒的名單》《太陽帝國》《拯救大兵瑞恩》都是斯皮爾伯格的代表作,電影采用特殊的表現手法,深刻地刻畫了二戰中的人性,處在不同的階層和不同背景下的人的內心世界,演繹了瘋狂的納粹軍對于猶太人的迫害,以及猶太人在這場戰爭中所遭受的磨難,真實地反映了二戰期間的那段歷史,這部影片引發了人們對于戰爭和生命的思考。
二、獨特的“二戰”人性
(一)不完美
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主人公辛德勒是一個拯救者的角色,他救贖了1200名猶太人,但是導演斯皮爾伯格并沒有讓他成為一個符號式的人物,完美沒有缺點,而是展示了他作為一個真實的人有血有肉的一面,他也有缺點,也有不完美。在好萊塢電影中,對于英雄的刻畫,一貫喜歡采用機緣巧合的套路,特殊的成長環境,令人驚奇的際遇,最終成長為受人尊敬崇拜的英雄,比如可以從電影《勇敢的心》中看出主人公的英雄成長史。但是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辛德勒并不是這樣一個人,他出場時的身份是一個商人,他沒有像英雄那樣拯救世界的想法,他之所以出現在克拉科夫,只是想在這場戰爭中牟取暴利,發戰爭的橫財。當納粹的軍官們在討論猶太人的時候,他心中只是想怎么討好這些軍官,可以為自己謀得更大的利益;當大批猶太人站在街頭,為自己的命運惴惴不安的時候,他只是關心自己的辦公室安排在哪里,納粹軍的慘無人道、猶太人的可憐和磨難,對于辛德勒來說,與他毫無關系,那是別的事,他只是一個想獲得更多利潤的商人。
辛德勒最終成為猶太人的救贖者,究其原因,是辛德勒內心本性的善良,即我們通常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還有一部分原因在于電影中的猶太人斯特恩的影響。辛德勒作為一個商人,在人才選擇上他要考慮投入和回報,要選取能力高的人獲得最大的回報,因此,在他的觀念中,沒有種族的強烈意識,有的只是對利潤的追逐。斯特恩作為一名有能力的猶太人,能為他帶來更大的利潤,因而被辛德勒所重用。他雇用猶太人的原因也不是為了救贖,只是因為猶太人的勞力價格更為便宜。因此,在電影的最開始,斯特恩在救贖中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是辛德勒的本性是善良的,正是這種善良驅使著他一步步地幫助猶太人,最終成為猶太人的拯救者,最后成就了一支辛德勒的猶太人隊伍。
電影演繹了辛德勒是如何從一個漠然的只關心利益的商人最后蛻變為一個拯救猶太人的英雄的過程,這也是一個人良知蘇醒的過程。在最初招聘秘書時,辛德勒將所有的女性猶太人都留了下來,這個時候他的目的還沒有那么單純,他對這些猶太女人的收留或許還摻雜著其他目的。當他知道自己雇用的工人中有一位斷臂的老人時,辛德勒十分生氣,因為作為一個逐利的商人,一個殘疾的老人對他而言不能創造價值,但是當這個老人被納粹軍人殘酷地殺害以后,辛德勒卻又與納粹軍人進行爭論。影片對于該片段表達的巧妙之處在于采用了蒙太奇式的拍攝手法,將畫面不斷地進行轉換,一面是猶太斷臂老人被納粹軍人槍殺的畫面,一面是憤怒的辛德勒與納粹軍人據理力爭的畫面,當被槍殺的老人血沿著空蕩的袖臂流淌時,辛德勒憤怒地說:“他是一個沖床技工,技術高超”,這個時候的辛德勒作為本性的善良已經開始萌發,開始為無辜的生命感到惋惜。在之后的發展中,辛德勒目睹了納粹黨殘暴的屠城,讓他認識到了納粹黨的慘無人道,當一批又一批猶太人被推上火車,送往死亡的營地時,辛德勒內心的良知迸發了。在尸體遍地的焚尸現場,他目睹了尸橫遍野的猶太人以及為自己同胞收尸的猶太人,而畫面的另一端是慘無人道仍在瘋狂殺戮的納粹士兵,這個時候的辛德勒內心的善良被完全喚醒,辛德勒開始了救贖猶太人的歷程,電影在此處以安魂曲的配樂,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突出了納粹黨的殘忍以及猶太人的凄涼,為辛德勒內心的轉變起了鋪墊的作用。
但是電影并沒有就此將辛德勒拍攝成一個符號式的英雄,辛德勒是一個逐利的商人,因此,留聲機中的歌聲表現了他內心世界作為一個商人的本性:“強者多得,而弱者一無所有,空空的口袋不能讓你成功。”辛德勒作為一個商人,追求最大利益是他的本性,他崇尚的是金錢,但是電影中辛德勒最終拿出了自己的積蓄從納粹黨手中換取了一些猶太人,拯救了他們的生命。電影中,并沒有單獨地表現辛德勒這個商人個體,而是呈現了其他的猶太商人,每當辛德勒想方設法說服他們拯救猶太人時,他們都是拒絕的,這樣的拍攝手法,更加突出了辛德勒人性中的可貴,從而突出了辛德勒人性中的偉大。
如果按照好萊塢一貫的英雄的標準來說,辛德勒十分牽強地被稱作英雄。在好萊塢的概念中,英雄是可以拯救全人類的完人,充滿了熱血和正義感,可以犧牲自己而拯救全人類。但是電影中的辛德勒不是這樣的英雄,他的救贖只是他本性的一個表現,并沒有偉大的理想和壯舉。在好萊塢以往的英雄中,英雄都是道德品質完美的人,但是辛德勒不是這樣一個完美的人,他作為商人,喜歡金錢,追逐利益,他作為男人,喜歡女人和美色,在生活上辛德勒還有些奢侈腐敗。在好萊塢的英雄中,英雄總是受盡苦難的,但是辛德勒沒有受苦,他生活快樂,甚至充滿了享受,在物質上十分富足,在精神上辛德勒也享受著事業有成的快感。但是并不能否認辛德勒是一個英雄,盡管他不完美,但是這種不完美讓辛德勒變得有血有肉,更加立體。辛德勒是一個英雄,但同時也是一個人。
(二)矛盾
納粹黨作為戰爭的始作俑者,電影中很自然地更多的是表現他們的殘忍和無情,如何作為劊子手屠殺無辜的猶太人。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這個形象的最佳代言人應該是混世太保阿曼·歌德,他作為一個屠夫無情地殺害猶太人。他的出現似乎為猶太人的苦難拉開了帷幕,電影對于他的出場,采用了一輛巡視的車子,將他緩緩拉入畫面。在他的眼中,猶太人是低級的生物。當猶太女工程師向他提議重建營地時,他將女工程師殘忍地殺害,但是卻采納了她的意見。作為一個極端的種族主義者,阿曼·歌德認為猶太人是異類,應該被消滅。在集中營里,阿曼·歌德站在營地的高處肆意地射殺猶太工人,這對他來說只是一個好玩的游戲,很多猶太人都命喪他的魔掌。阿曼·歌德并不是因為戰爭才變得如此丑惡,而是他本性就有丑惡的一面,正是有太多他這樣的人,才導致了戰爭的爆發。
但是如果電影僅僅表現阿曼·歌德丑惡殘暴的一面,那么他就成了一個符號式的人物。電影還表現了他作為一個人溫情的一面,他愛上了自己的猶太女仆海倫·希爾詩,他會殘忍地殺掉犯錯的猶太小男仆,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傷害海倫,他像個正常男人一樣陷入了愛情。他向她表達愛意,親近她,但是海倫猶太人的身份讓他不能靠近,在歌聲悠揚的舞會上,阿曼向海倫告白了內心的話語,這可以說是阿曼最可愛的一面,也是他最為人性的一面。但是當音樂結束,仿佛夢醒,阿曼又開始了殘忍的殺戮。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就算是惡人,也有人性的一面,電影對于反面人物的塑造立體,有血有肉,同時也控訴了戰爭不只是傷害了猶太人,而是傷害了所有人。
(三)受難
《辛德勒的名單》是一部反映戰爭的電影,那么電影中受害者必然也是描繪的重點。猶太人作為受害者,很難表現個體猶太人的特征,如果沒有極強的導演功力,很容易讓猶太人的形象符號化。但是斯皮爾伯格沒有讓我們失望,電影塑造了很多形象飽滿立體的猶太人,從多個角度展現了猶太民族的形象。
電影中的主人公是辛德勒,但是電影的主題是猶太人在戰爭中的苦難。電影在開頭采用了朗誦的詩歌以及燃燒的蠟燭,在蠟燭熄滅以后,只留下了一縷青煙,電影突然轉到了黑白畫面,然后一輛老式火車駛入。這代表了猶太人苦難的開始,也表達了猶太人的命運進入了灰白,失去了生活的豐富多彩。電影采用了黑白的拍攝手法,讓電影更加嚴肅和莊重,同時也透露著凄涼的氣氛,這也喻示著猶太人悲慘的命運。全片都采用了黑白色調,但是在納粹士兵屠城時,出現了一個穿著紅裙子的小女孩,這是整部電影中唯一的亮色,代表了希望和向往,引發了觀眾對于生命和希望的關注。但是這一抹紅色還是難逃被屠殺的厄運,小女孩最終倒下,當小女孩倒下時,畫面變成了灰白。穿著紅裙的小女孩還喻示著猶太民族的希望以及猶太民族對自己命運的抗爭,雖然還是被納粹黨殘忍地抹殺,但是猶太民族依然在戰斗著,他們心中依然存有希望。在電影的結尾,猶太民族解放,畫面由黑白變為彩色,也喻示著猶太民族的重生。
電影中塑造了很多有血有肉的猶太人個體,導演通過這些個體來展現猶太民族的特性。作為一個在戰爭中幸存的民族,猶太人身上自然有勇敢、機智的一面。斯特恩在戰爭中偽造證件,亞當對丹卡母女的保護,亞當指稱被殺掉的人是小偷從而拯救了其他猶太人的生命。可以說,他們的機智和勇敢救了自己,他們也有不怕死亡的大無畏精神。在納粹黨屠城前,微笑喝下毒藥的猶太人,對于納粹黨的屠殺,他們從容面對。在集中營里,猶太人充滿樂觀主義的對話。但是導演沒有片面化地表現猶太人,猶太人中也有品質惡劣的人,他們之中也有叛徒,為自己的利益出賣同胞,在戰爭中企圖發戰爭財的猶太商人。電影從多個角度展現了猶太民族的形象,讓其更加立體飽滿。
三、結語
《辛德勒的名單》作為一部反映二戰的作品,真實地刻畫了戰爭中人的本性,并從多個角度反映了人性。在電影中,沒有極善和極惡的人,影片從多個方面展現了人性的復雜,深入地呈現了戰爭帶給各方的傷害,是一部經典的戰爭題材電影。本文分析了《辛德勒的名單》中的人性,對相關戰爭電影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宋赟.戰爭:人的歷史——《辛德勒的名單》中的人性分析[J].安徽文學,2008(11).
[2] 何晴霞.看《辛德勒的名單》中蒙太奇手法的構建[J].電影文學,2014(10).
[3] 劉暢.淺議電影《辛德勒的名單》風格化敘事特征[J].電影評介,2012(12).
[4] 王焱.《辛德勒的名單》敘事風格研究[J].電影文學,2014(02).
[5] 看世界.有爭議的辛德勒毋庸置疑的名單[J].蘭臺內外,2013(10).
[作者簡介] 李易安(1983—),女,遼寧沈陽人,碩士,沈陽藥科大學社科與文體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翻譯、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