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縣域經濟的發展成果能夠更好的造福于地方的群眾,在縣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力量整合,政府、企業和個人都應該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這樣才能夠從經濟發展的成果中分得紅利。
關鍵詞:縣域經濟;政府;企業;個人
近年來,縣域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可以說縣域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縣域的經濟的發展的好與壞關系到地方的生產生活以及人民群眾的幸福程度。在縣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個主體都在各自的領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論文將圍繞從三個主體的角色方面來展開。
一、縣域經濟的含義
張國興認為縣域經濟是一種行政區劃型區域經濟,是以縣域為中心、鄉鎮為紐帶,農村為腹地的區域經濟,是功能完備的綜合性經濟體系,它涉及到生產、流通、消費、分配諸環節, 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從以上定義中可以看出,縣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本單元,縣域經濟的發展為全國經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縣域經濟發展不穩定,那么全國經濟的發展將會受到極大影響??h域經濟的發展涉及諸多方面,它不是單一的指某一個方面的發展,它是發展的綜合體,各方面都需發展,否則就是病態的發展。邢志廣認為縣域經濟是和城市經濟相對應的一個綜合性概念,指的是以具有獨立規劃和財政職能的行政縣(包括縣級市、旗等)為地理空間,以市場為導向, 以縣級政權為調控主體,優化資源配置、功能完備并具有地域特色的區域經濟系統。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縣域經濟是單獨運行的一個經濟區間。
二、主體的角色扮演
1.政府
在計劃經濟時代,政府是經濟發展的主導,但是在市場經濟階段,政府不再是主導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而是服務于經濟發展。在縣域經濟發展中,政府更多的工作是服務經濟的發展,為經濟的發展出謀劃策,筆者認為在縣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政府部門應該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1)信息發布者
在縣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政府的一個角色是要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市場有效的信息,要注意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同時,信息的發布必須涉及到縣域經濟發展的各個地方,中西部地區的縣域可能會由于交通的不便捷造成信息的傳達有一定的滯后性,但是政府還是應該盡量使信息送達到這些地方,不能造成地方的信息接受差異。信息的發布還應該及時,地區之間信息不應該有滯后。
(2)保護體制建立者
政府作為經濟發展的一只有形的手,不應該過多的干預經濟的發展,更多的是提供經濟發展的外圍保障體制,來保障經濟的有序運行。在市場不能自主調節問題時,這時候政府建立的經濟保障體制就應該體現出應有的作用。縣域經濟作為一個小范圍的經濟區域,市場運行的各種問題更加凸顯,就需要政府為這些問題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提供健全的保護機制。因此,政府制定的保護體制應該要細化到每一個問題上,這樣當問題發生時,才會有制度保障。例如,在資源分配上,政府可以建立一種體制,在這種國體制中規定何種資源歸何類企業使用、使用標準是什么、使用年限是多久、應該使用什么樣的技術、責任人是誰、問題處理辦法、環境保護權益等等諸多方面。
(3)政策引導和簽署者
過去政府過多的參與到經濟政策的制定過程中,這種政策制定過程可能會造成政策與實際脫節,筆者認為,在縣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應該先讓市場主體(企業和個人)形成一種政策的走向,政府再將這種這種走向加以引導,最后出臺的政策就必然會有市場基礎,政府只是作為經濟政策的最后敲定者,公布這些有效的政策法規。經濟發展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問題,如果市場能夠自身調節的問題,政府就可以以市場解決問題的手段為基礎,來制定相應的經濟的經濟政策,這種政策不是政府的單方面行為,而主要是根據市場自身已有的問題解決機制來制定政策。同時,政府如果發現市場中的經濟運行出現不能調節的問題,那么,政府應該引導這樣的經濟政策走向正軌。
2.企業
企業是市場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沒有企業在市場中穿針引線,那么市場經濟就不能很好的有序發展。在當前的縣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企業的作用似乎沒有凸顯出來,因此,本人認為企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的更好。
(1)政策制定的參與主體
企業是市場活動的參與主體,企業是市場運行好壞的切實體會者,在縣域經濟這樣一個區域經濟里,企業應該發揮自己的力量,為政府的經濟政策制定提供最有利的市場信號,同時,在建言獻策的過程中,企業可以適當的提出一些自己的利益訴求,但是不能左右政府政策的最后敲定。
(2)市場問題調解的主體
市場經濟中出現的問題應該主要由市場去調節,因此,企業應該更多的去參與到市場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只有這樣,才能夠自動的形成問題的解決辦法。在縣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應該更多的讓縣域中的企業去融入地方市場,使地方市場充分運營發展,當中出現的問題應該更多的依靠企業自身的調節能力和企業之間形成的調節機制去調節,政府只能解決那些企業不能處理的問題。
(3)政府和個人信息的傳接紐帶
企業應該更多的執行政府的政策理念(如前所述,這種其實也是來自于企業自身,只是最后由政府頒布實施),更多的向消費者傳達政府的執政理念。同時,企業應該將消費者所反映的問題一定程度向政府做匯報,以便政府在建立保障體制時能夠更好地綜合各方面的因素。
(4)產品的生產者
企業的最重要任務是應該向市場生產商品。在縣域經濟的發展中,企業應該就縣域中消費者購買力來決定產品的生產量,產品的質量必須獲得相關部門的許可認證,同時縣域經濟中的企業也應該做好產品的售后服務工作,不能造成消費者的流失。
3.個人
個人是政府和企業的最終服務對象,個人對政府和企業的好感程度影響地方經濟發展的好壞。個人可以為政府和企業的決策提供更多的直接信息。在縣域經濟的發展中,本人認為個人主要承擔以下幾個角色:
(1)信息反饋者
政府的政策和企業的決策針對的是個人,因此個人應該對這些政策或者決策給出相應的執行效果反饋。在縣域經濟的發展中,由于面對的群體總數相對來說比較少,因此政府或者企業收集信息比較便捷,這時候個人應該盡量配合政府或者企業的調查抽樣,這樣能更有利于政府或者企業制定出更適合個人群體的政策或者決策。
(2)建言獻策
個人還可以對地方經濟的發展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個人也可以通過相關合法方式來參與到政府或者企業的決策當中去。在縣域經濟的發展中,個人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對政府或企業建言獻策,例如政府官方微博、企業信箱、政府熱線以及明主團體等等。
(3)民主監督
隨著科技時代的到來,個人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對政府和企業的行為進行監督。在縣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尤其要強調這一點,因為地方政府容易玩忽職守,地方企業容易違法生產,個人的監督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政府和企業形成威懾。
三、結語
縣域經濟的發展是多方面綜合發展,在這樣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協力,共同進退。正如前文提到的政府、企業和個人,這三大主體在縣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要建立起良好的保障體制,要對企業和個人及時正確發布消息,同時要積極做好引導工作;就企業而言,要積極參與到政策的制定當中去,要從自身出發去解決市場中的問題,同時還要做好信息的傳達,除此還必須提供良好的產品;對于個人,主要從細節上影響政府和企業的行為,例如反饋信息、提出意見或建議和監督政府和企業行為等等。通過這三者不斷努力,縣域經濟的必將有序穩定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國興.縣域經濟的發展戰略思考[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9).
[2]邢志廣.縣域經濟發展戰略探討[J],區域經濟,2006(4).
[3]劉志超.中國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研究評述及其反思[J].區域經濟,2013(2).
[4]段培君.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理論的系統框架[J].區域經濟,2003(2).
[5]辜勝阻.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幾點新思路[J].經濟縱橫,2010(2).
作者簡介:梁武,大理大學政法與經管學院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管理與中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