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庚
(河北藝術職業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11)
?
鋼琴音樂教學表演藝術的問題和策略
侯小庚
(河北藝術職業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11)
【摘 要】我們有喜怒哀樂,我們把自己的不同情緒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在鋼琴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應該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使學生能夠自主思考。
【關鍵詞】鋼琴教學;表演藝術;教學策略
一般情況下,教師在講授鋼琴彈奏的基礎知識時,會先給學生們進行示范,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把鋼琴曲子彈奏出來,看看學生能否掌握剛演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地進行磨合,需要雙方默契的配合,根據教師的要求,加深練習。在學生進行練習的過程中,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的鋼琴音樂都離不開基本功,只有具備嚴格的基本功訓練,鋼琴彈奏才會有所突破。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也是非常關鍵的。在學生最開始學習鋼琴彈奏的時候,教師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不能忽視節奏感的培養。有很多學生彈琴總是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根源就是掌控不好節奏感,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教會學生怎樣數拍子,讓學生自己能夠掌握節奏,之后對于樂譜的處理都是在這個的基礎上進行的。在鍛煉學生的節奏感的時候,教師最開始選擇的曲子應該是比較簡單的,難度一點一點的增加。學生也要刻苦訓練,直到自己能夠掌控樂譜的節奏。教師還要提醒學生如何進行節拍的換算等。在對學生進行鍛煉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嘗試自己根據音樂打拍子,讓學生自己體會到節奏感,對于一些強音和中銀,也要讓學生通過打拍子感受到。之后,就進入了學生的彈奏階段,在彈奏的過程中,學生必須跟隨節奏彈奏樂曲,無論是強拍還是重拍,學生在彈奏的過程中,都要表現出來,這樣才能使學生形成一種強烈的節奏感,只有通過日積月累的練習才能獲得這樣的節奏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夠達到的。然而,有些學生在練習鋼琴彈奏的時候,不習慣按照節奏進行演奏,在之后的日子中,要想改正就會難上加難。如果學生在演奏音樂的時候,沒有按照節奏演奏,對于聽眾是額米有辦法接受的,對于搞音樂的人更是如此。在演奏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錯音,這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如果節奏錯了,就是無法原諒的。因為節奏是音樂的靈魂所在,沒有了節奏,音樂就像是沒有靈魂的軀殼,所以說,在音樂中,節奏是非常重要的,學生要想掌握好音樂,就必須掌握好音樂的節奏。
教師要知道學生使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鋼琴彈奏。在對學生進行訓練的過程中,需要一步一步地進行練習,慢慢地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在練習的時候,可以把樂句分成幾個部分,對于不熟悉的部分要加強練習,之后在把每一段的內容串聯起來。這樣就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樂曲中的技巧,使樂曲的內容很好地呈現出來。在進行鋼琴彈奏的過程中,彈奏著會在自己的腦海中構建一副畫面,每個人會根據自己的理解構建屬于自己的畫面。在反復的練習之后,這副畫面會越來越清晰。在練習的過程中,一段時間之后人的大腦會開始感覺疲勞,在這種狀態下再進行練習是沒有什么意義的。要在大腦完全放松的狀態下進行練習,這樣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我國著名鋼琴教育家朱工一教授曾經說過:“精心研讀樂譜是窺探作者內心奧秘的重要途徑。”要想把一首樂譜彈奏好,首先要掌握這首樂譜,深入地研讀樂譜,從而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語言,從而能夠正確的理解作品的內容,做出正確的詮釋。在彈奏各個時期的作家的作品時,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教師要把常作背景、樂譜的風格向學生講述清楚。選擇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彈奏,讓學生體會不同作品的不同風格。第二,讓學生能夠獨立分析音樂,在課堂之外,讓學生多去閱讀一些音樂作品,了解更多的關于音樂的知識,讓學生用心體會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情感,使學生的能力不斷地提高,
教師要在音樂的表現和音樂的技巧的等方面進行努力,細致地閱讀音樂作品,讓演奏者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和經歷深入地體會音樂作品中表現的內容,體驗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有時我們會感受到哪里需要加重音,哪里需要減弱,哪里需要漸塊,哪里需要漸慢等。正確的觸鍵方法才會得到正確的音樂的演奏方法,有時候觸鍵方法是關乎音樂演奏的主要因素,有的樂句中的高潮音需要我們在力度上進行調整。這并不是每個演奏者都可以做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經過長時間的勤奮練習才能感受到。如果是剛剛進行鋼琴彈奏,我們可以對其進行這方面的訓練。這就像是在對別人講述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在音樂的彈奏過程中,我們應該把握其中的重音或者需要強調的部分,要掌握樂曲的演奏曲調,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這樣就能使音樂演奏更加生動,不至于過于死板。這樣就能把音樂的感性和理性緊密地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吳瓊.在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J].樂器,2009(9).
[2]杭麗華.鋼琴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9(7).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0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