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楚齊
?
手機時代的閱讀現狀與語文教學資源的拓展
◎徐楚齊
語文教學資源是語文教學中可利用的支持和促進教學順利展開的各種條件。隨著信息化教學的推廣和普及,網絡等信息化手段給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這些文化信息和資源突破了既有的空間限制,以快速、鮮明、生動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通信工具,同時,手機也成為人們重要的閱讀載體。基于手機網絡和手機閱讀軟件中的信息資源,可以為語文閱讀構建一個立體化、綜合性的文本拓展空間。本文將就手機閱讀時代的語文教學資源做一些探討。
很多教師上課時都會發現有些學生的精神不太集中,一只手藏在抽屜里,眼睛也往抽屜里看,他們在看什么呢,在看小說?答案是有可能的。但這小說大概不是紙質的,而是手機里的電子書。小小一個手機,有著非凡的魅力,這些90后、00后的學生們一刻也離不開它,學生們常說:“到哪兒都要帶著手機,沒有手機就沒有安全感。”確實,手機閱讀由于其方便、快捷、資源多樣,生動鮮明,與圖像、影音等多媒體相互融合的特點,很受年輕人的喜愛,那么,手機上可以讀到一些什么呢?
首先是直接的互聯網在線閱讀,學生通過手機網絡進入互聯網,在互聯網上閱讀書籍、資訊。其次,就是通過電腦,下載一些電子書,存入手機內存,通過手機上的閱讀軟件進行閱讀。另外,下載微博、知乎日報、“一個”等手機客戶端進行閱讀,是手機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有,就是通過微信朋友圈、微信公眾號等進行閱讀。通過這些途徑,學生在手機上可以大量閱讀時事新聞、小說或者娛樂資訊。但不得不指出,嚴肅性文學或者學術性文章很少在手機上被閱讀。手機閱讀往往是娛樂性的,而這些娛樂性的資訊往往篇幅短小、圖文并茂、生動有趣、更新及時、不太需要深入思考,適合零碎時間的閱讀,而現在學生的閱讀時間也往往是課間、睡前、上學、放學路上等零碎性時間。而且學生閱讀的這些書籍、資訊往往不需要收取費用,學生可以自由下載閱讀,甚至有時還可以利用網絡與其他讀者、作者進行即時的交流探討。
簡單地說,手機閱讀與其他閱讀方式相比有以下幾個優勢:
(一)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方便攜帶,能夠隨時隨地地獲取信息
手機、錢包、鑰匙是人們出門必備的三樣東西,而且手機的大容量也可以讓人們擁有一座掌上移動圖書館。傳統的紙質書籍體積較大,重量較重,并不方便時刻帶在身邊,而小巧玲瓏的手機卻是十分方便的。
(二)成本較低
我國現在很多盜版電子書并無收費,這就方便了廣大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的學生。而就算是亞馬遜等網站上要收取費用的正版電子書,其費用也遠遠低于正版紙質書的價格。而且手機電子書的載體是人們生活中必備的手機,并不需要紙張,在一定程度上也更綠色環保。
(三)資源更廣、功能齊全
手機閱讀時,遇到問題可以利用手機網絡進入互聯網進行查找,人們不再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查找信息,提高了閱讀效率,促進了對知識的有效吸收。
(四)片段性
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使人們失去了整塊的閱讀時間,大量時間都被人們分散成等車、乘坐地鐵、會議間隙等零碎的片段時間。手機閱讀的片段性、娛樂性正好適應了這
樣片段性的閱讀時間和閱讀習慣。
雖然手機閱讀有很多優勢,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手機閱讀并不能取代傳統的閱讀方式。特別是對于中學生而言,手機閱讀有不容忽視的缺點。缺點之一正是手機平臺廣泛的資源造成的。中學生作為未成年人,自控能力相對較差,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而職業學校的學生由于沒有升學的壓力,更容易被課堂之外多姿多彩的事物所吸引。一旦打開手機連上網絡,學生的注意力會很快被各種娛樂資訊所吸引,真正能通過手機閱讀文學作品的少之又少。而就算是學生利用手機進行了閱讀,他們的閱讀也大多都是“淺閱讀”,雖能在有限的時間里接受大量的信息,但對這些信息的處理卻往往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更別說深入思考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中學生大多處于生長發育期,長期注視手機屏幕對視力的傷害不容小覷。但現實情況告訴我們,手機閱讀正慢慢與傳統的紙質閱讀并駕齊驅,而閱讀作為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此相對應,語文教學也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做出一些新的嘗試,讓手機成為有益的教學資源。
手機閱讀的特點是方便、快捷、資源豐富,基于這一平臺上的語文課堂教學,可以將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教學手段融為一體,也可以將教師的課堂講授與學生自主練習結合起來,并且能夠得到及時反饋。手機網絡廣闊的資源平臺給語文閱讀學習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這些文本信息資源突破了既有的時空限制以快速、鮮明、生動的方式呈現在學習者面前。在此基礎上,可以通過一些手段拓展教學資源:
在課前,建立一個能夠適用于手機平臺的資料庫,其中包含作者資料,以及相關文章的拓展延伸,在預習課文時,學生可以通過這個軟件,快速查找到相關的資料,為閱讀學習提前做好知識積累。
在授課過程中,也可以利用手機進行適當地拓展,比如當學習余光中的《鄉愁》時,教師可能需要補充其他幾篇文章進行拓展閱讀。此時,如果用PPT投影,后排的學生可能看不清楚,如果復印發給全班又比較浪費而且不易保存,所以教師可以將《想北平》、《我心歸去》、《前方》、《今生今世的證據》等幾篇文章放入手機軟件,學生只需登陸平臺就可以閱讀,甚至可以留下一些思考題,讓學生作答。
課堂討論也可以通過手機平臺完成。普通的課堂大約為三四十名學生,人數多,而且每節課時間有限,往往難以讓學習者個性化、自主性地討論、交流。在手機上建立討論平臺,提供一個開放的系統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這個系統中,學生可以發布閱讀心得、提出疑問,其他學生可以一起討論、解答,這樣一種開放性的閱讀評價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學會合作學習。
手機平臺還可以進行課外閱讀的拓展與訓練,雖然手機閱讀大多是“淺閱讀”,但“淺閱讀”并不代表不好,有一些很好的手機軟件,能夠讓學生接觸到優秀的作品和資訊,比如說韓寒團隊的“一個”軟件,每天一幅圖、一句話、一個故事和一個問題,故事或雋永或深刻,每天閱讀,可以培養學生堅持閱讀的習慣,是不錯的睡前讀物。還有“知乎日報”,每天都有對不少問題的解答,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等等。基于同樣的道理,教師可以建立一個課外閱讀資源庫,并設置一定的進度要求,學生每天按照要求進行閱讀,通過網絡上傳并記錄閱讀進度和心得,也可以提出問題,教師則通過手機平臺解決問題并獲得學生的閱讀反饋。
當然,手機閱讀和PPT、影視、音頻資料一樣可以成為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但是它也只是一種輔助性工具,不能代替其他教學工具,手機運用是為整個教學過程服務的,傳統的紙質閱讀仍是語文教學最主要的閱讀方式。但閱讀教學通過手機,可以不局限在課堂上,而是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使閱讀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習慣,如果有一天,人們像離不開手機一樣也離不開閱讀,那才是閱讀教學真正的成功。
參考文獻:
[1]白興勇.手機閱讀初探[J].山東圖書館學刊,2009,(2).
[2]俞錦莉.大學生網絡閱讀與傳統閱讀調查及辨析[J].出版發行研究,2010,(4).
[3]羅昌嫻.全民閱讀背景下手機閱讀的推廣[J].大學(研究版),2011,(2).
[4]王英哲.“讀屏時代”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研究[J].電子世界,2014,(5).
[5]侯欣潔.手機閱讀“三低”現象表征與原因透析[J].編輯之友,2013,(2).
(徐楚齊江蘇南京幼兒高等師范學校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