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年
?
學生細讀文本內容的策略探究
◎白英年
目前,各校都在積極推進高效課堂,提倡要以最少的時間花費,讓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想辦法擴充課堂容量,加快教學節奏。在這種狀態之下,留給學生的閱讀時間就少了,以這種方式進行教學,雖然課堂容量大了,節奏快了,學生接觸到的東西也多了,但是卻少了學生自主思考的東西,學生在許多情況下是處在被動的學習過程中。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仍需學生去細讀文本內容,讓學生真正理解文本內容。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必須遵行閱讀規律。首先是要讓學生讀懂文本,也就是理解文章內容,而理解文章的前提就是必須得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字詞的含義。大多數情況下,在漢語中許多字詞有多種含義,到底要選擇哪一個含義,必須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來確定。學生只有在理解了字詞含義之后再擴充到句子,然后再到整個段落,最后到理解全文。不過這些過程都需要學生去仔細地閱讀文本內容,而學生理解文本能力的培養也是閱讀教學基本要求之一。如果一個學生連文本都沒有理解,如何去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又怎么能把握文章的寫作特征這些內容,更談不上深入思考了。
雖然讓學生去細讀文本會花費一定的時間,但這并不會降低教學效率。剛開始放手讓學生細讀文本,會花費很多的時間,但是通過有計劃的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隨之提升,學習效率自然也會提升。如果教師在剛開始時就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細讀文本,而是通過大量的講解讓學生掌握學習內容,這樣的學習雖然效率很高,但學生是在被動的狀態之下進行的學習。在沒有教師的帶領或者指導下,學生依然不知道如何去學習,因此讓學生放手去細讀文本,理解文本,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當然放手讓學生去細讀文本,這并不是說教師就可以游離于課堂之外,教師也需參與到文本的細讀中來,與學生一起去理解文本,并幫助學生解決在閱讀時所遇到的困難。
(一)文本細讀要合理把握文本內容。
細讀文本并不是要拘泥于文本內容,還要依據其他的一些內容去理解文本。每一篇文章的寫作都有它的時代背景,因此在理解文本時,我們就不能不考慮文本的特定時代背景所包含的意義。另外,文章隨著時代的變遷,又會賦予新的內涵,而這些內容的理解都需要學生去進行揣測,這也是理解文章的必由之路。這個過程更是培養學生創造力與想象力的過程,但這種揣測要合理,不能任由學生去胡亂的發揮,或者斷章取義,這樣不負責的發揮反而會變成對理解文本的一種干擾。因此在理解文本內容時要力求不偏不倚。
(二)文本細讀要正確把握文本內容。
我們在教學時,常常會要求學生去了解作者的生平、寫作特色、代表作品等內容,這些內容雖然對于學生理解文本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也會對學生產生一些限制。即便是學生在閱讀以前就對此文章從其他途徑有了了解,并形成自己的認識,這些都會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尤其對于一些閱讀能力弱的學生,他們在理解文本時就會帶著一種固定思維,將外界的意見當成一種參照。因此在閱讀時,要引導學生去正確理解文本內容,可以通過查閱資料、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等不同的方式來獲取不同的理解,再來根據自己對于文本的理解進行合理的取舍。同時也要注意,要打破已有的知識束縛,并不是要拋棄所有,還是要通過細讀,從文本中找到拋棄已有看法的依據,不能隨意的取舍,這樣就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也是不能正確把握文本內容的。
(三)細讀文本,要會選擇,認真品味。
細讀文本內容產生是通讀、熟讀,然后再精讀。通讀、熟讀只能把握文本的大體意思,而要深入理解,必須進行精讀,但是精讀并不是將文本進行反復的讀,而是要選擇一些合適的內容進行精讀,通過精讀,去深入理解文本的內容。
每一個學生成長于不同的環境中,對于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即便是同一篇文章,自己的經歷不同,也會不有同的理解,這也就是為什么會出現“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原因,也正是有了不同的理解,才使得文學作品具有永久性的生機。學生在進行閱讀時,要注意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能人云亦云,教師在整個閱讀過程中,也不是一個全能者、全知者,在閱讀過程中也會有新的發現,不能將自己的觀點隨意的強加于學生之上,這樣的閱讀才能真正體現出個性閱讀的價值。
讓學生去細讀文本,要注意對文本理解的效率,這就是要求學生要盡可能的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大量的內容,而且還要深入的去閱讀,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閱讀的方法。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要注意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并引導學生將閱讀的方法應用于實際中,講求高效閱讀。
總之,讓學生去細讀文本,就是要放手讓學生去閱讀,但是這并不是說教師就無事可做。這個過程要求教師必須做好對學生學習進行指導與監控,這反而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師做好細讀的準備,學生的細讀文本活動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白英年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沙井鎮中心學校73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