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云,何燕琴(贛州市中心血站,江西贛州341000)
?
HACCP在血站采供血質量管理中的應用
王松云,何燕琴
(贛州市中心血站,江西贛州341000)
摘要:我站自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以來,對所有流程都設置了關鍵控制點,定期開展監控,并按PDCA循環的策劃、實施、糾正和改進四個步驟持續改進質量體系。自2011年引進HACCP(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系統以來,通過科學的危害分析和評估,有針對性的選擇了血液標本的規范化管理等五個過程做為關鍵控制點,對我站采供血過程的高風險和薄弱環節實施監控。
關鍵詞:質量管理;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
HACCP(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1959年起源于美國,是食品行業產品安全質量保證體系,是確認、分析、控制在生產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類危害的系統方法,目前已經廣泛的應用于農業、商業、醫療等領域,和GMP、ISO9000一樣都是一種質量保證體系,但HACCP更注重的是通過關鍵控制點的監控,進而延伸到對整個采供血流程的控制[1-4]。我站在原有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上,利用HACCP系統有針對性的分析、發現潛在的安全危害,并對其實施有效監控,從而確保體系的持續改進。
HACCP是預防性質量保證體系,它并不是一個孤立的體系,而是一個更大的質量管理體系中的一部分,它必須建立在良好的操作規范和標準操作程序的基礎之上。HACCP體系包括危害分析、確定關鍵控制點、確定關鍵限值、建立CCP的監控體系、建立糾偏行動計劃、建立自我驗證程序和建立文件和記錄保持程序七個部分[1]。下面就其中主要的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的確定等內容分別描述。
危害分析是制定有效HACCP計劃的關鍵,如果危害分析不正確,HACCP計劃中要控制的危害難以識別,計劃無法有效實施。在進行危害分析時要充分考慮該危害在未予以控制的條件下發生的可能性和潛在后果的嚴重性。我站根據采供血流程圖,利用關鍵控制點確定步驟(見表1、圖1),確定血源招募、血液標本的規范化管理、原輔材料和試劑的質檢、冷鏈控制、儀器監測和校準五個環節為HACCP體系的關鍵控制點。

圖1 確定關鍵控制點的步驟
目的是對操作進行跟蹤,使采供血過程在發生關鍵限值偏離之前回復到在控狀態,并為驗證提供書面文件(見表2)。
在實施HACCP體系的近四年時間中,我們同時對整個采供血過程進行驗證。我們將HACCP實施前后分為三組:2010年和2011年為實施前一組,2012年和2013年為實施后一組,2014和2015年為實施后二組,選取差錯發生概率和血液非正常原因報廢兩項指標做為衡量體系運行的監測指標,在HACCP實施后,采供血流程發生差錯概率下降,血液非正常原因報廢率下降(見表3~5),采用t檢驗統計,差錯發生率和血液非正常原因報廢率兩項指標實施前一組和和實施后一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后一組和實施后二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HACCP體系運行取得了明顯成效并不斷得到持續改進。

表1 采供血過程潛在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的確定

表2 HACCP計劃表

表3 原質量管理體系關鍵控制點分布

表4 實施HA CCP前后血液非正常原因報廢情況

表5 實施HACCP前后采供血各環節差錯發生情況
自2006年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以來,我站就對采供血流程進行了關鍵控制點的制定,并針對其定期進行監測和巡查,但由于關鍵控制點數量較多、主次不明,加上監測和巡查頻率高,每次監測都很難真正發現深層的隱患,還是主要依靠科室的自查發現或者差錯事故發生后的糾正和預防。自2011年8月起參照SN/T1252-2003《HACCP體系及其應用指南》,在實施QMP、ISO9000質量管理的基礎上,運用HACCP方法,對采供血過程重新進行全面細致的危害分析,確定關鍵控制點,建立每個關鍵控制點的關鍵限值和監測系統,建立糾偏措施和驗證程序[5-10]。改變了以往全面質量管理即是全面監控的“廣撒網”局面,將80%的監督力量放在20%的重點環節,實施更加有效的控制,進一步完善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保障了血制品的質量和臨床輸血的安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危害分析及關鍵控制點(HACCP)體系及其應用指南SN/T1252-2003[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3.
[2]陳同華,楊忠思.HACCP在采供血過程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7,14(1):62-64.
[3]贠世文,史海琴.HACCP在臨床用血過程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9):133-134.
[4]馮先國.HACCP在血站采供血流程管理工作中的初步探討[J].醫藥,2015,15(6):274-274.
[5]徐輝.血站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效果評價與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5):596-596.
[6]康鳳鳳,王薇,王治國.風險管理與臨床實驗室質量改進[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3,31(1):1-3.
[7]李巨性,張會洲.血站質量管理體系建立與持續改進的實踐[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5,20(5):24.
[8]鄭拉讓.血站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實踐及體會[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8,15(3):17.
[9]李天君,趙鋒.血站質量管理體系的評價[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9,11(1):85-86.
[10]劉怡,鄔旭群.血小板袋破損報廢原因分析與質量管理[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1,29(3):277.
(收稿日期2015-11-12;修回日期2016-01-25)
基金項目:贛州市科技局指導性科技項目(編號:2011-233)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6.01.048
中圖分類號:R457.1+2,R19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29(2016)01-01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