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麗++魯原++黃傳球
摘 要: 高職生在就業過程中產生焦慮、自卑、從眾、挫折等不良心理對其成功就業具有重要影響。研究高職生就業心理狀況,探尋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并就如何利用心理效應提升高職生就業力展開討論,對促進高職生求職就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高職生 就業力 心理效應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高職院校培養的技術型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青睞。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要想取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在注重招生數量的同時,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使畢業生更加符合社會需求。如何提升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力,是高等職業教育所面臨的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
一、高職生就業力現狀
就業力是一種包含許多維度的結構性職業素養,確保個體能夠獲得和保持就業機會,同時在整個職業生涯中獲得持續發展。英國奈特等人認為就業力包括“責任心、自信心、學習能力、合作能力、決策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處理人際關系能力、主動性、創造性思維”十項核心要素,可見就業力對高職生順利就業至關重要。
心理效應是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指由人或物的行為或作用而引起其他人或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或連鎖反應。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749萬,大學生就業面臨新的挑戰,因此,探討利用心理效應的積極作用提升高職學生的就業力,提高其心理素質,促進高職生成功就業。
二、影響高職學生提升就業力的心理因素
影響高職學生就業力提升的原因很多,存在教育引導、外部環境、家庭及心理等多種因素。有關研究顯示高職生在就業過程中常出現焦慮、自卑、從眾、挫折、依賴、自負、恐懼、攀比、僥幸、觀望等心理問題。
首先,焦慮心理是高職生就業時最大的心理障礙。高職生受到父母和老師的長期關愛,養成了自高自大的心理。他們缺乏相應鍛煉,接觸社會事物較少,面對就業擇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不安、焦慮等心理。就業過程中一旦遭遇挫折容易喪失自信,對就業產生焦慮、恐懼心理,行為與心理失常反應隨之產生。
其次,自負和自卑心理占比較高。在校期間多次獲得榮譽的同學在就業過程中表現出較強的自負心理,其自我評價過高,認為找個好工作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最終結果卻不理想。另外一部分同學表現出較強的自卑心理,對自己的評價過低,認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別人,就業過程中縮手縮腳,不敢主動迎接挑戰,導致自己處于待業狀態。
再次,依賴和從眾心理也不可忽視。有的學生認為“學習靠自己,就業靠關系”,知道自己即將畢業,也看到學生紛紛走上工作崗位,但是自己就是走不出第一步,沒有從心理上樹立自立意識,整天躲在宿舍,成為“啃老族”。最后,挫折心理所占比例也不低,說明畢業生應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和自我調節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三、善用心理效應,提升就業力
(一)找準定位,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對于即將畢業的高職學生來說,全面了解和分析當前的就業政策、就業形勢、就業環境,把自己放在最適合的位置上。通過挖掘自身潛能,盡早明確自己的求職目標,根據知識結構、能力水平、氣質與性格進行選擇和設計職業,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二)轉換角色,適應競爭。
就業力反映社會和用人單位在人才選擇上的價值觀念,畢業生要破除傳統就業觀念,不能被動地“等、靠、要”,要積極、主動尋求就業。因此,高職生入校時就應該樹立就業競爭意識,著力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做好適時進行角色轉換、主動參與競爭的心理準備,提高進入求職市場的膽略和勇氣。
(三)善用心理效應,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高職生走出校門步入社會的一大障礙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差,存在不同程度的“擇業恐懼”,耐挫能力較低。一些畢業生不能順利就業往往是忽視了心理效應對求職者的重要影響。因此,高職生在就業過程中,善用心理效應將有助于就業力的提升。
1.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是根據最初對交往對象獲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此印象通常較難改變甚至會影響對后來新信息的解釋。若想在人際交往中獲得對方的好感和認可,就需注意“首因效應”的作用,爭取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首因效應在就業招聘過程中通常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以貌取人。二是言行取人。因此,求職者面試時要注重自己的衣著、裝扮、言談舉止等方面適當得體,盡可能給主考官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使面試達到最佳效果。
2.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是指個體識記事物時對末尾信息部分的記憶效果優于中間和前面信息部分的現象。高職畢業生就業時如果前期因羞怯、緊張、不自信等因素帶來一些不良影響,則后期應該想方設法通過近因效應挽回之前的“損失”。最近的印象往往是最強烈的,求職者完全可以通過自信、過強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扭轉首因效應帶來的不良影響。
3.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是指對個體在某些方面的突出品質或特點所產生的深刻印象而做出的整體評價,從而掩蓋對這個人其他品質和特點印象的效應。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如果能把自身所具備的優點運用恰當,做到“揚長避短”,充分展現自身優勢,彌補其他不足帶來的負面影響,則一定會給主考官留下深刻影響,達到順利就業。
總之,提升高職生就業力需要社會、家庭和個人的合力作用,高職生應注重提升自己的就業意識、加強就業能力的鍛煉及主動掌握提高耐挫能力(AQ)的方法,等等,從細節著手訓練,善用心理效應,是其就業成功的關鍵。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大學生情感倦怠研究;編號:SK2015A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