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穎
美術鑒賞就是對美的一切事物的欣賞,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現在作為普通高中的選修課,可以開闊學生的文化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文化修養,完善自身的文化知識結構,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體現高中美術教育的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是高中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教學主要是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理解和評判的活動,既包含對美術作品的形式、風格、藝術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認識與理解,又包含對主題、題材等美術作品意蘊的認識與理解。
1.正確認識和使用教材
目前高中美術主要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術鑒賞》,高中美術教師要靈活使用美術教材,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教材中的內容編排順序,設計教學過程,開展教學活動。教材既不是知識體系的濃縮與再現,又不是學生被動接受的對象和內容,而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構建的一種范例。教師應該樹立新的教材觀,美術教材應包括以下幾種形式:一是教科書教材——“各地高中美術教科書編寫組編寫的、我國教育部高中教材(美術)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的高中美術教科書”。二是圖書教材——“用紙質印刷品呈現和構成的教材,例如畫冊、圖片、相片等”。三是視聽教材——“借助各種視聽媒體表現和藝術構成的教材,例如各種與美術有關的視聽影像資料、FLASH動畫、視頻等”。四是現實教材——“將周圍的自然自然環境和社會現實轉化而成的教材,例如民間美術、博物館、各民族的美術遺產,以及文化遺址、非文化藝術遺產等”。五是電子教材——“借助電子技術開發和應用的教材,例如利用各種計算機軟件開發的美術教材等”。教師在上課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恰當運用各種教材和資源。
2.利用多媒體展示優秀案例,加強方法指導,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
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有人擔心教師的過多示范會禁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筆者認為,優秀的教師作品、古今中外畫家的名作都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美術的真諦,從而由衷地對這些優秀的作品產生敬佩之情,這對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有很重要的作用。這種教學方式要求教師的作品一定要高水準,要起到引領學生進行創作的作用。例如在“中國古代壁畫”的教學中,筆者重點分析了《九色鹿本生》壁畫的精妙之處,無論是在構圖上、色彩上、線描上,還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等,逐一分析、展示,通過多媒體的反復播放,讓學生體會作品的內在美,感悟美術的真諦。當然,美術創作不是憑空想象就可以實現的,它需要技能技巧的指導,教師可以把自己課前繪制的作品用實物展臺展示出來供學生欣賞、借鑒。在視頻欣賞時,教師要適當地給予解說或講解,尤其是對自己的創意要進行詳細的說明,說出自己的創作意圖、構圖的技巧、結構的把握等,通過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還可以利用自板軟件中提供的畫筆功能,提示給學生要注意觀察和思考的細節,讓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可以活躍學生頭腦,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創造力。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面對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教師要以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為己任,緊緊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課堂教學要做到與時俱進,巧妙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真正把學生培養成為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欣賞的新世紀人才。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為學生滿足未來社會要求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美術教育工作者進行課題研究的永恒話題。
3.確立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主題
在處理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時,首先要遵循民主平等的教學原則,這是當今國內環境所提倡的民主和平等。在雙方地位平等的基礎上,確定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育模式,正所謂“教學相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討論應是客觀民主的,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討論不是一般的交談,而是一種坦誠開放的溝通、一種相互接納的過程。高中美術教師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教學管理者,也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多重的角色,即課堂的師長,課下的朋友,課后的親人。以學生為主,是教學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徑。例如在某班一名楊姓同學中,筆者發現了這樣的情況。楊同學平時的繪畫功底很不錯,可是在一段時間的素描課中,筆者發現他的繪畫風格有所改變,原本細膩的畫風變得有點混亂,而且本來熱愛畫畫的他最近上課的狀態都不太好。經過了解,原來他在臨摹一本完全不適合他畫畫風格的范本,筆者找他進行了溝通,楊同學說因為想畫得更好沒想到反而弄巧成拙,這讓他十分挫敗,筆者發現這種情況,及時指導他臨摹了另一幅素描名家的作品,讓他揚長避短,對畫畫重新樹立信心。
4.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必須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更新教學觀念,認識到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尊重他們的個性,相信他們的能力。心理學已經充分證實,學生的學習不是一個被動的吸收過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建構新知識的過程。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自由發揮想象力,在創新的空間中自由翱翔。鑒于高中美術學科的性質,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練習想象畫培養創新意識。對于高中生而言,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閱歷和知識經驗,這些都是進行美術創作的良好素材,也是培養他們創新意識的重要基礎。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拿出一幅畫讓學生模仿,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形成思維定勢。因此,教師要摒棄這種教學法,讓學生描繪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東西,引導學生自由想象、自由創作。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凱旋門進行創作,先為學生展示凱旋門的大體框架模型,再運用語言對凱旋門進行描述,接著讓學生根據大體框架模型和語言描述進行創作。雖然高中生在電視上看過凱旋門,但畢竟沒有親身接觸過,這樣的創作過程就十分考驗學生的想象力,學生會盡力想象,然后下筆作畫。毋庸置疑,想象力的激發對培養創新意識大有裨益。
5.善用教學評價,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教學評價的方式要不拘一格。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評價其他學生的作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汲取別人的長處,取長補短,促進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評價著名畫家的作品,打破學生的思維框架,讓他們大膽對知名畫家進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