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芬



摘 要: 研究中考化學命題特點、幫助學生提出一些關鍵性的備考建議,是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助力,也是一線教師的義務。本文著重對此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 中考化學 命題特點 備考建議
中考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終結性考試,試題所呈現的理念與要求對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都起著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要讓學生在中考化學中取得優異成績,教師一定要認真研究中考化學命題的特點,并且要給學生一些正確的備考建議,這樣才能讓學生在中考化學中游刃有余。
一、近幾年中考化學命題的特點
1.回歸課本,側重基礎。
近三年蘇州中考化學平均分:2012年81.6分、2013年78.4分、2014年77.2分。以三年中平均分最低的2014年為例看基礎題的分布情況:2014年的中考卷中基礎題主要分布在選擇題60分(實際均分51.62,得分率0.86);基礎題也分布在非選擇題的第31~36題(31、32、33(1)(2)、34(1)(2)和35(1)(2)(3)、36(1))合計共25分(實際均分20.97,得分率0.84)。本卷合格率84.70%,優秀率45.93%[1]。
中考試題的素材都來源于教材[2],以2014年中考卷為例(選擇題除第7題外的其余選項的出處在對應教材中均有據可查):
2.緊扣教材,提高能力。
近幾年的中考題中一些較難題也是以本為本,適當提高能力。
下面舉兩例得分率不太高的中考題簡單評析:
例1:2014第35題溶液的微粒構成決定其性質,溶液的宏觀組成是其成分計算的依據。(得分率0.67,中等難度)
(2)用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來配制500g溶質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需要15%的氯化鈉溶液?搖 ▲ ?搖g。
(3)某溫度下飽和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6%,試列式計算該溫度下氯化鈉的溶解度S(計算結果保留小數點后一位)。
本題中第(2)題在類似教材下冊p.15“練習與實踐”的第8題中呈現;第(3)題在類似教材下冊p.24“練習與實踐”第4題中呈現。
【評析】第(2)題只要根據溶質質量相等來列式求算;第(3)題只要根據公式:ω(飽)=S/(100g+S)來求算。
例2:2014第17題下列有關油脂的敘述正確的是:(得分率0.47,較難題)
A.各種油脂都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
B.葡萄糖不能轉化為人體內的脂肪
C.汽油、煤油、菜籽油、花生油都屬于油脂
D.洗發劑洗去頭發上的油脂不屬于乳化現象
本題中A選項教材下冊p.77課文倒數第3、4行;B選項教材下冊p.78第5、6行;C選項教材下冊p.77二、油脂中的第3行;D選項教材下冊p.5“活動與探究”和課文第7~10行中都有所體現。
【評析】答案是A。B選項錯,因為在人體中糖類等碳水化合物過剩會轉為油脂;C選項錯,因為汽油、煤油都是礦物油,而菜籽油、花生油等屬于植物油。
其實每一道中考題都能在課本上找到出處,這里不一一闡述。
二、中考復習備考建議
針對這近幾年的中考化學命題特點,提出以下幾點備課建議:
1.對照評價,查漏補缺。
逐條對照《新課程初中學習能力自測叢書化學》p.2-5的九年級化學測試評價目標與水平要求,搞清楚化學核心知識和主干知識,對照自己的知識體系查漏補缺。
A.知道“是什么”。能夠辨認、識別和知道初中化學知識要點和所給素材。
B.懂得“為什么”。能夠領會重要的化學術語和定律的基本涵義,能夠說明、判斷、搜集和整理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C.學會“做什么”。能以化學的視角觀察、分析和解釋源自我們生活或社會生產或科學研究等所涉及的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能從給出的情景中總結出一些規律[3]。
例如:
2.再讀教材,教學升華。
中考命題的切入點大部分來自于教材。即使有的試題不是直接出自教材,其解題知識、解題思想、解題方法等都來自于教材。越是臨近中考,越要重視教材,要重視教材的重點內容,且要注意對教材內容的挖掘與拓展。
例如:①要注意不同實驗中同一種物質的不同作用,如水在下列實驗中的不同作用:
②要注意不同實驗中所用的同一種方法,如對比實驗、控制變量:
③要注意關注高頻儀器,如玻璃棒:
3.仔細審題,規范作答。
歷屆中考考完后都有很多考生自我感覺良好,可是成績卻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審題不仔細,很多會做的題因為粗心大意而失分;化學用語書寫不規范,如氯不能寫成CL或cl,Mn、Mg不能寫成mn、mg,Ca不能寫成Cu,CO不能寫成Co,碳酸鈉不能寫成NaCO3;專用名詞寫錯,如:過濾、吸附、藥匙、坩堝鉗、長頸漏斗、研缽等出現錯別字。中考要想得高分,關鍵要細心,要仔細審題,既要看清題目中顯現出來的條件,又要注意到字里行間的隱含條件,對每一個符號、數據、圖表等都要準確把握,要看清題目的要求,選擇合適的方式,認真答題。
化學是中考拿分科目,平均分在80分左右。想取得90以上的成績,既要保證選擇題和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高得分率,更要做好實驗題,該得分的不失分,難得分的盡量多得分。
以上是我這些年的教學體會,不足之處望各位同行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毛明.以新版教材為載體,落實課程標準理念——2014年蘇州市中考化學試卷評析.
[2]王祖浩,主編.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新課程初中能力自測叢書化學.上??萍汲霭嫔?,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