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麗
摘 要: 好的文章題目是文章的中心,猶如人體之前額和眼睛,往往可以深化文章的主旨,吸引讀者的眼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縱觀小學生習作的題目,大多數拘泥于傳統的命名格式,或者習作結束后才草草擬題,應付了之,缺乏深度與新意,令人擔憂。小學生習作題目撰寫的策略有:一是巧借經典,彰顯濃濃詩意。二是妙用符號,體現童心童趣。三是兩極對話,包蘊理性思辨。
關鍵詞: 小學作文 作文題目 撰寫策略
題目是一篇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文章內容的最簡明、最形象、最有力、最好的體現,是吸引和引導讀者的重要手段。“秧好一事谷,題好一半文”說的就是一個好的文章題目是文章的中心猶如人體之前額和眼睛,往往可以深化文章主旨,吸引讀者的眼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一、巧借經典,彰顯濃濃詩意
名言警句、成語典故、電影片名具有語句凝練、含義深刻、易懂好記的特點,直接引用以之為題,可以使文題典雅大方,亦莊亦諧,妙趣橫生,新穎生動。
1.直接引用古典詩句。
比如,在寫父母之愛的文章時,學生有的就直接引用孟郊《游子吟》中的詩句《誰言寸草心》命題,看似只有半句詩,但是表達了學生回報父母之愛的拳拳之心;有的選擇了《落紅不是無情物》做標題,隱含了父母之愛的默默與無聲。古典詩詞意境深遠,語言精粹,富有極強的感染力,直接引為標題所用,讓讀者眼前一亮。
2.變更經典彰顯情懷。
有時在擬題時,不必拘泥于對經典名言警句的字斟句酌,略加變通別有一番風味。如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習作讓學生學習寫《二十年后回故鄉》,往日的習作題目學生們大多數直接命題《再回故鄉》或者直接用教材中給予的提示寫《二十年后回故鄉》這樣的文章即使文采飛揚,但是看到題目也瞬間失去了幾分興趣。我教學生用“變經典”的方法,給自己的作文擬題,要與眾不同,就出現了以下一些比較有特色的題目。
變名言警句:《鄉音無改為哪番》;變成語典故:《落葉終歸根》;變影視名稱:《2013年的最后一場雪》,等等。
二、妙用符號,體現童心童趣
語文味不僅僅蘊藏于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文字中,包孕在那一個個靈動活潑的符號里,更隱含在作者的留白處——“此處無聲勝有聲”。在習作的標題中引導學生巧妙地運用符號,不僅可以彰顯學生的童心童趣,更可以體現出濃濃的語文味。
1.文理不分家,+、-、×、÷會說話,A、B、C、D把手拉。
在寫習作父母之愛時,我引導學生擬題時可以試著加入符號,使題目更活潑,于是喜歡英語的孩子,就結合平日里閱讀到的詩歌《mother》給自己的習作命名《M-O-T-H-E-R》,有的干脆直接用《LOVE》做題目;擅長數學的學生,這樣擬題《+、-、×、÷都是愛》《>愛》,這樣擬題孩子們興趣濃厚,擬出的題目也為文章增色不少,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
2.字中有圖畫,圖文不分家。
低中年級多以形象思維為主,尤其是低年級孩子,他們眼中的每個漢字都是圖畫,眼中的圖畫也是一個個生動的漢字,低中年級在引導學生為自己的寫話內容擬定題目時,適當地讓他們用圖畫符號代替,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寫自己喜愛的小動物時,學生有的給自己的習作擬題《?笪?笪小白兔》;有的用《慢吞吞的?笪?笪 》做題目,有的孩子這樣擬題《石頭?笪 布》,看著學生一個個生動有趣的題目,童心童趣躍然紙上。
三、兩極對話,蘊含理性思辨
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在習作教學中提出建議:“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造的能力。”
1.矛盾體思辨。
兩極思辨,即關于同一矛盾體中兩極關系的思考辨析。《易經》中最經典的思維模式即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對立統一,即為兩極思辨之主體對象,它可以外化為有關社會、人生的多種指向。在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指導學生習作時,我就以這課為契機引導學生為自己的童話擬題,于是就有了聲音的對立“喧鬧和安靜”;形狀的對立“大的和小的”;顏色的對立“黑的和白的”;速度的對立“快的和慢的”;質量的對立“重的和輕的”;時空的對立“遠的和近的”,等等,在這一命題下學生寫出來的習作立意深遠了,主題更深厚了,學生在創作習作的同時也流露出了自己的價值觀,可謂是無心插柳。
2.逆向思維思辨。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同一話題的思辨關系,多種多樣。思辨性命題還可以采用逆向思維構思。所謂思辨的逆向性,就是讓思維形成對立面,從問題的相反方向進行探索,導致新的認識。“文章最忌隨人后”,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命題時掙脫思維定勢,轉換思維角度,另辟蹊徑,擬出具有個性的文章題目。如:寫景的文章,通常學生都會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但是如果引導學生從反方向思考,有的學生就會寫《春天,最后一片落葉》,有的學生會寫《冬日里的溫暖》,還有的會寫《最美的風景在心中》帶著些許的哲思;寫事類的文章尤其是在寫父母之愛時,引導學生逆向思維后,他們的習作就不僅僅局限于《雨中的溫暖》或者是《病中叮嚀》這樣溫柔呵護型的父母之愛,孩子們以《戒尺下的愛》《無聲地跟隨》《冷若冰霜的關懷》等為題寫出了父母之愛的另一重境界;寫人的文章,因為有了這樣的訓練學生擬起題來就更加游刃有余了。平日里寫作文,一寫我敬佩的人,他們不是寫愛讀書就是寫愛勞動,內容單一,語詞枯燥,有了逆向思維的引導,他們的標題中出現了《女漢子——×××》《“調皮”大王》《“賊”大膽》等呈現同學“缺點”的題目。在這些題目的引領下,學生的習作以“缺點”寫“優點”,使每個人物都躍然紙上。
自從學生學會了多種擬題的方法后,寫作文時千篇一律的題目不見了,習作的范圍更廣了,內涵更深刻了,他們開始嘗試寫內心最真實、最動人的文字。我們欣喜地看到孩子們的言語生命在課堂上復活了,不禁為他們靈動而多姿的生命點贊。
參考文獻:
[1]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657.
[2]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200.
[3]袁枚.隨園詩話.
[4]意林.2007.5.
[5]語文課程標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