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莉
體態語言,又稱行為語言。它是一種通過手勢、面部表情、眼神、動作姿態、外表修飾等非語言行為傳情達意的一種交流手段。體態語不僅能代替語言交際功能,而且能擴大交流范圍,表現或掩飾內心情感,豐富語言,使語言表達更生動、更形象,簡潔明了,提供大量信息,深化表達內容等。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準確、適當、自然協調地運用體態語,能幫助組織教學,達到增進師生感情、激活學生學習情緒、突出教學重點、強化課堂教學效果等作用。體態語言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主要有以下方面的運用。
一、手勢的運用
手勢在體態語中是動作變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有很豐富的表達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把手勢語用得簡練、適當、自然、協調、多樣。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手勢主要包括以下兩類。
1.巧用手指。
在學生回答正確時用向上豎起的大拇指或做個OK手勢表示對學生的贊許或肯定,這樣做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食指的巧用也可起到引導、指示、警告作用或表示數的作用。例如:在數字教學中,食指可表示數字“1”;當老師請幾位學生上臺板演時,其他學生發出議論的聲音,就可以用食指與嘴唇靠近并垂直,發出“噓”聲,表示“請安靜”、“請不要說話”的意思;當講到重點、難點時,教師可以配合加重處理的手勢、恰當貼切的動作,說“請大家看黑板”、“請同學們觀察這幅圖”、“誰能解決這個問題”可吸引學生的注意,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還可以運用五指的動作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如在教學“5個5個地數”時,教師可以引導寫生用自己的雙手演示,伸出一只手就表示5個,另一只手又表示5個,依次反復這樣下去。這樣,利用五指的動作使學生很好地掌握了這種數數的方法。
2.掌臂配合。
手掌心向上,輕锨動一下或數次,表示起立、請你來做這件事情。請學生發言后,要求學生坐下時,手掌平伸,微微向下運動來示意其坐下;前伸一只手,掌心向里,向著自己招動,表示讓學生到老師身邊來。在一片討論聲中教師喊幾聲,學生不一定立即就能反應過來,此時如運用拍幾聲巴掌的方法,學生就會很快停下來。通過手勢提問,可減少言語重復,節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且這樣給學生一種平等感,減少緊張感,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使整個課堂活躍起來。
二、表情語的運用
表情語言是體態語言中最基本的一種,它是教師向學生施加心理影響并產生積極作用的手段之一,是向學生傳達思想情感的橋梁。它可以把某些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微妙、復雜的內心世界準確地表露出來。教師在課堂上如果能針對出現的不同情況,運用好面部表情語言,就可能有效地調節課堂氣氛,強化教學效果。比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時,臉上保持微笑是對學生的贊許和鼓勵,會使學生產生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心態,強化教學效果。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它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傳神、會說話,最能表達細膩的感情。因此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特別要注重眼神的運用。1.注視的運用。例如:課堂上出現哄笑等消極行為時,教師可用嚴肅的目光來制止;比如有學生上課不認真時,老師用眼睛盯著他,施以嚴厲的眼神,就會使他警醒。這樣的處理既不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又不分散其他學生的注意力,更不會干擾教學。學生回答不上問題時,老師可以用親切的態度、和藹的面容,加上鼓勵的注視,讓學生感到溫暖,增強他們的自信和勇氣,使他們靜下心深入思考,提高學習效率。2.環視的運用。教師在講課時,可以不時地用眼睛環視整個課堂,使學生感到你在對他講課,調動他們的參與感,個別學生聽課不認真,也可以通過這種環視,提醒他的注意,督促他認真聽講和學習。當教師提出一個有難度的問題時,一時沒有學生能夠回答,這時教師可以環視全體學生,目光飽含鼓勵與期待,在重點學生身上可以稍停片刻,給予鼓勵。在學生做題時,教師也可以經常運用環視了解學生整體練習情況。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讓所有學生都受到老師目光的注意,對優生給予信任、鼓勵并高標準要求的目光,給“差生”以關懷、期待和耐心幫助的目光,這樣可以激起學生的情感,使其積極投入學習,從而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三、身體距離的運用
教室是教師在課堂上唯一可利用的空間,但如何利用這有限的空間,也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所處的位置不同,與學生的遠近不一,會給學生不同的心理感覺,產生不同的效應。實踐表明:教師距離學生太近,學生思維會受到一定的約束,太遠了又不太容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講臺下邊走動、邊沉思,學生也會隨著教師的身影,集中精力、反饋信息、思考問題,從而學到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走下講臺,進入學生的“空間領域”,可以控制課堂,發現和糾正學生的不足之處,使課堂變得有生氣。例如,為了營造正式、嚴肅的課堂氣氛,教師可站在離學生較遠的講臺上,樹立起教師的威信;為了提醒那些課堂上的“搗蛋鬼”,教師則可以走近他們,引起他們的心理防御;而對于那些較好的學生教師有時也可出現在他們身邊,以示對他們的關心和器重。
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豐富的體態語言實是一種數學教學藝術,往往可收到千言萬語難以達到的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能恰當地運用體態語,如手勢、表情語、身體距離等,使課堂教學更豐富、深刻,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