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摘 要: 年齡小、好動是幼兒的特征,游戲正是將幼兒這些特征運用到一起,從而發展幼兒的各種能力。因為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而學習性區域游戲不僅給幼兒帶來了快樂,還能幫助幼兒按自己特有的模式發展和學習有價值的活動,同時學習性區域游戲中的材料為幼兒表現游戲、發展游戲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保障。學習性區域游戲材料不僅能豐富幼兒游戲內容與形式,而且對幼兒發展有全面作用。
關鍵詞: 學習性區域游戲 材料投放 重要作用
學習性區域游戲是老師根據每個主題的開展,幼兒的愛好、能力等為幼兒創設的游戲環境。在學習性區域游戲中,幼兒讓自己處于比較自由、放松的狀態,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區域活動內容。在一次次嘗試和探究中,孩子們體驗著成功和快樂;在與同伴、老師的交流中,孩子們的自信心得到發展……
皮亞杰曾說:“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學習性區域游戲中的材料特別重要,不同材料包含不同教育意義,提高幼兒不同能力。那么,到底如何才能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材料呢?我們也在不斷思考與改進,下面是我的一點小意見,與大家一起交流:
一、材料投放請家長共同收集
學習性區域游戲中材料的投放不是一成不變的,是根據主題內容變化而變化的,而且投放的材料有一定的針對性,會根據幼兒能力強弱投放。每次投放材料前我都會思考:我該投放什么材料呢?這些材料能提高幼兒哪些能力呢?我將劃好的各個區域寫出來,如益智區、美工區、生活區、科學區、閱讀區、建構區等,再一一調整。材料投放一定要有目的,不能想什么放什么,所以每次收集材料我都會考慮很久。如開展小班主題“親親熱熱一家人”時,根據主題在益智區中放入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照片,請幼兒根據他們的性別排序,這個游戲針對能力比較差的幼兒,可以在游戲中了解男生和女生。我在這個區中還投放了各種全家福,請幼兒根據全家福中的總人數進行配對,鍛煉孩子們點數配對能力。這些材料都是需要家長配合幫忙收集的。
二、材料投放注意安全性與環保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我選擇材料就從幼兒身邊找起,要是幼兒熟悉的,這樣孩子們就會感興趣,如一些廢舊材料的利用。因為幼兒玩游戲比較隨意,玩具抓起來就抱、就玩,所以對于材料的安全與環保,我是特別在意的。每次投放材料之前,我都會仔細檢查,不管是小班、中班還是大班,學習性區域游戲中投放的材料不能有很小的珠子、很尖的玩具等。因為幼兒園孩子年齡小,缺乏一定的識別能力,小的珠子孩子們可能覺得好玩而塞進鼻子、耳朵或吞到肚子里;尖的玩具容易戳傷幼兒等,非常危險。當然,合適的材料也不是隨意投放的,投放前都會請阿姨擦干凈,可以洗的還要清洗消毒,保證材料干凈,保證幼兒身體健康。
三、材料投放有趣味性
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學習性區域游戲中提供的材料會影響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如果學習性區域材料投放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操作性強,那么就可以看到幼兒在區域中生動多樣的、富有創造性的游戲行為。實際工作中,結合主題投放的且注重孩子學習性的操作材料往往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使很多孩子在老師剛投放時興趣比較濃厚,可玩過一兩次后逐漸失去興趣。如小班生活區中我投放了海綿紙制作的各種紐扣的練習板,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剛開始,孩子們感覺比較新鮮,可是玩過一段時間后就丟在一邊。于是我就進行了改進,利用不織布制作各種顏色鮮艷的小魚,請孩子們為小魚插上魚鱗;投放各種不織布制作的水果,請孩子們練習扣扣子。我將不織布制作成各種幼兒喜歡的動植物,不僅滿足小班幼兒對顏色的視覺欣賞,吸引幼兒的興趣,還能鍛煉孩子們的操作、動手能力。
四、材料投放有層次性
新《綱要》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學習性區域游戲中幼兒處于自由、放松的狀態,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區域活動內容。幼兒的發展是存在差異的,每個幼兒的能力都不同,老師要考慮周到,為每個幼兒著想,既考慮能力強的幼兒,又考慮能力弱的幼兒,提供層次性材料,使每個幼兒在現有水平上都有所提高。因此,在學習性區域游戲材料的投放上,一定要滿足幼兒的個體差異,材料既要簡單又要復雜。如在小班益智區中,我投放了圖形卡車和各種各樣的圖形,請幼兒利用這些圖形進行排序,利用一種圖形對圖形進行分類;利用兩種圖形進行一隔一、一隔二排序;也可以利用三種圖形進行一一排序等,從簡單到復雜,各層次幼兒都能參加。這些層次性材料的提供滿足了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使幼兒在現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五、材料投放有選擇性
學習性區域游戲材料的投放是整個游戲的關鍵,老師除了給每個游戲提供必需玩具外,還可以提供一些由幼兒自由選擇的游戲材料,使幼兒生成自己做游戲的需要,但也不是材料投放得越多越好,有時候投放的材料過多,反而產生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我在投放材料的時候是有計劃、有針對、有選擇性的。如小班有一個活動主題是《六個好寶貝》,其中有一周的內容全是圍繞小主題“眼睛”,那么我在科學區投放了萬花筒、放大鏡、各種豆子等,請孩子們利用眼睛探索這些事物的奧秘,讓孩子知道眼睛的重要性,與眼睛無關的材料則全部收起來下次再擺放,這樣的目的不僅是讓孩子有針對性地選擇玩具,還與主題相結合,復習鞏固活動中的內容,讓孩子了解更多與主題有關的知識。
六、材料投放有操作性
學習性區域游戲材料投放的可操作性對游戲本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操作性強的游戲材料能激發幼兒富有創造性的游戲行為。如在小班益智區我組織了“給小動物喂餅干”活動,在每個廢舊的紙盒上貼上動物的頭型,在嘴巴上設計圓形、三角形、方形的形狀,引導幼兒按動物形狀喂“餅干”。我發現孩子們玩過幾次后雖然動物的嘴巴能吸引孩子部分興趣,可缺乏一定的操作性,孩子從籮筐中取出形狀很快能將小動物喂飽。于是我結合“釣魚”這一操作性強的過程制作了很多圓形、三角形、方形圖片,夾上訂書釘,用系有吸鐵石的釣魚竿先將圖形吊起來再喂到小動物的嘴巴中,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有效避免材料單一的學習性。
陳鶴琴先生曾說,“孩子的知識是從經驗中獲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戲”。由此在游戲中讓幼兒獲得知識,對孩子來說, 學得自在:對老師來說,教得自然輕松。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在學習性區域游戲中老師可以通過適時、適宜地提供游戲材料,推動游戲發展,提升幼兒游戲水平。我們常說:“游戲是幼兒整個快樂童年的主題。”學習性區域游戲材料投放是游戲正常開展的物質支柱,老師必須發揮主導作用,準備的材料要因材施教、難易結合、繁易結合等,讓每個幼兒都能輕松、自由地使用材料,使幼兒在游戲中各方面能力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