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園
近年來,一些幼兒由于父母的溺愛,以及家庭經(jīng)濟條件、生活方式等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等的影響,在飲食上出現(xiàn)挑食、偏食、邊玩邊吃、總吃零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從而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和一生的發(fā)展。
一、幼兒常見不良飲食習慣的表現(xiàn)
(一)幼兒偏食、挑食。
偏食挑食就是挑愛吃的食物吃,喜歡吃就暴飲暴食,不喜歡就一口也不吃,偏食會給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帶來極大的傷害。實踐發(fā)現(xiàn),幼兒在家中偏食的現(xiàn)象明顯多于在幼兒園內(nèi)。很多幼兒在吃點心的時間里很開心,能夠很快吃完,有時候遇到自己喜歡吃的,還有請求可不可以再吃一點。在中午的正餐時間里,當他們在洗完手回到座位時,看到自己面前的飯菜時,只要菜里有自己不喜歡吃的,那他就會吃得很慢,或者把它們都挑出來,甚至有的幼兒會拒絕吃飯。
(二)幼兒進餐時不集中,邊吃邊玩。
不管在家還是在幼兒園里,都有一些孩子喜歡一邊玩或者發(fā)呆一邊吃飯,他們往往在吃飯時會含住吃飯的勺子不吃飯,當你喊他時他才會嚼兩下又去玩。還有一些幼兒是由大人喂飯的,他們也會在大人喂完一口飯之后,含在嘴里不咀嚼,要不觀望四周,要不到處抓東西玩。
二、幼兒不良飲食習慣產(chǎn)生的原因
針對以上幼兒不良飲食習慣的表現(xiàn),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的考察,產(chǎn)生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家庭因素。
幼兒養(yǎng)成不良的飲食習慣,大多數(shù)都是因為父母平時的教育方式。比如有些父母為了讓幼兒加快吃飯的速度,會規(guī)定他們吃完飯的時間,這樣孩子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吃不飽,就會使得幼兒挨餓。部分家長在生活中有些時候不恰當?shù)乩檬澄铼剟钣變海炊斐蓛和嬍秤^念的偏差,從而導致偏食。如一些家長把一些不健康的食物如肯德基、甜食等當做對幼兒的獎賞,導致幼兒覺得獎賞的食品是好的,而生活中常見和常吃的反而是一般,在觀念上產(chǎn)生偏差,進而養(yǎng)成偏食習慣。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還有一些家庭家長本身存在飲食習慣不良的問題,如家長本身飲食不規(guī)律、暴飲暴食、不注意衛(wèi)生、挑食,這樣的飲食習慣十有八九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久而久之,幼兒的飲食陋習越來越多,難以糾正,極有可能造成營養(yǎng)不良。
(二)幼兒園教師不當?shù)娘嬍辰M織和管理。
幼兒的不良飲食習慣不僅僅是因為父母時的教育方式而導致的,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幼兒園對幼兒飲食不恰當?shù)慕M織和管理引起的。如有些教師過于注意和強調(diào)幼兒的每一餐飲食,在幼兒確實表現(xiàn)出不愿進食或者進食慢的狀態(tài)時,往往強迫幼兒進食,當面指責幼兒,沒有顧及幼兒自己的情緒,使幼兒產(chǎn)生逆反心態(tài)而加重厭食程度。
三、培養(yǎng)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策略
(一)幼兒園采取多種方法有效組織幼兒飲食。
1.示范法。根據(jù)幼兒“喜歡模仿大人”、“愛被大人表揚”的特點,為他們樹立榜樣。比如有的幼兒不喜歡吃雞蛋,每次吃雞蛋都特別慢,故意掉雞蛋。面對這樣的情況,一方面可以根據(jù)他平時的喜好——變成大力士的人保護媽媽,讓幼兒知道吃了雞蛋可以變得更有力氣,另一方面可以裝作很饞的樣子故意說:“好香啊,老師要把它吃光光變成大力士,不讓你變成大力士保護媽媽了。”只要作出很想吃的樣子,幼兒就會愿意進食。
2.“打預防針”的方法。有些幼兒對某種食物有抵觸情緒,比如糖蒜頭,面對這種食物,這些幼兒選擇不吃或者扔掉。對待這類幼兒,游戲是很好的辦法,飯前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讓孩子猜一猜今天吃什么,引起他們的興趣,最后告訴孩子今天吃的菜是營養(yǎng)美味的,這樣的菜又好吃又能讓寶寶們少生病,這樣寶貝的情緒被調(diào)動了。
3.逐漸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兒從小就不吃某種食物或者就不愛吃飯,有些幼兒一到吃飯的時候就哭鬧,或者會尋找各種理由不吃。要讓孩子一下子改變不太現(xiàn)實,但是可以給他一開始少盛點,當他吃完時要表揚今天吃飯的表現(xiàn),鼓勵他下次再多吃點就更厲害了,這樣幼兒在表揚和鼓勵中會越吃越多。
(二)家長情感投入與間接引導養(yǎng)成幼兒良好飲食習慣。
現(xiàn)代生活中一些厭食、偏食、拒食的幼兒,有的自我理解力弱,膽子小,如果對這些幼兒一味說教,就容易導致幼兒失去吃飯的興趣,有些幼兒還會故意違背,產(chǎn)生逆反心理[4]。
因此,家長可以平時就采取說故事、做游戲與說教相結合的方式,讓幼兒了解多種吃飯時該注意的問題從而改正。比如在應對下面的情況時:
1.現(xiàn)在有一些孩子挑食,剩飯,這樣的現(xiàn)象太嚴重了,屢見不鮮。家長可以讓幼兒多觀看有關農(nóng)業(yè)的電視節(jié)目或者是動畫,讓幼兒知道農(nóng)民伯伯種田是很辛苦的,我們碗里的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糧食,把自己碗里的米飯都吃得干干凈凈,這才是真正的不浪費。
2.在糾正幼兒的偏食、剩飯時,可以采用獎勵的方法,哪怕是一點點進步,家長都可以給予鼓勵,或是微笑、擁抱等精神獎勵,也可以給寶貝一些小小的物質(zhì)獎勵。通過一系列的積極措施,幼兒的偏食、剩飯等不良習慣會得到有效改善。
3.所有的幼兒都喜歡模仿大人,模仿是幼兒的天性,所以當幼兒吃飯的時候,家長應該做一些好的示范,讓幼兒知道大人們都是吃飯吃得棒才會身體好、長得高,多多給幼兒樹立些好好吃飯的形象,用正面的榜樣教育幼兒、吸引幼兒。
綜上所述,要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僅僅要給他們安排合理的三餐,建立周密的飲食結構,這些都是外部因素,更要真正養(yǎng)成習慣并認識到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性。需要積極調(diào)動教師、家長的自身因素,比如最簡單的飯前便后要洗手等,都要從我做起,這樣才能讓幼兒甚至自己終生受益[5]。
家庭每個成員都要齊心合力地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比如在一個家庭中,爸爸媽媽不讓孩子吃零食,由于老一輩人思想的禁錮,對隔代的溺愛,總是偷偷地給孩子買零食吃,這樣的行為會讓幼兒更無所適從,不知道該聽誰的。所以,一個家庭一定要有默契,齊心合力地教導孩子才會更有成效。
幼兒在成長中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成人不能總是怒罵,批評幼兒,一定要從幼兒心理特點出發(fā),多動腦子想辦法,用自己的真心打動孩子,讓他們敞開心扉接納你,喜歡你。當然,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不是馬上就能養(yǎng)成的,但老師、家長和孩子都要努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編寫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9.
[2]李季湄.幼兒園教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11.
[3]萬鴻平.中國保健營養(yǎng)[J].2001(10).
[4]姚梅林,主編.幼兒教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11.
[5]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J].幼兒園教師繼續(xù)教育叢書,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