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彥萍
【摘 要】本次主要分析中小學體操教學內容與課程目標的優化,結果表明藝術體操、韻律體操、健美體操等內容對實現課程目的貢獻程度較高,輕器械體操、器械體操等內容對實現課程目的貢獻程度較小,審美能力、形態機能、體育鍛煉習慣、團隊合作精神、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平均實現程度與課程目標一致,自尊心、文明禮貌與課程目標差異較大。由此可見,中小學應加強完善體操教學內容,重點保障藝術體操、韻律體操、健美操的開設,可弱化對器械體操、輕器械體操的教學,從而提高課程目標的實現程度。
【關鍵詞】中小學;體操教學內容;課程目標
中圖分類號:G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190-01
中小學體操教學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體操教學并沒有系統的教學框架。部分中小學體操教師隨意選擇體操教學的內容和設置教學目標,沒有針對性的體操訓練方案,降低了中小學體操教學效率。本次研究根據專家調查問卷結果,探討中小學體操教學內容與課程目標的優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詳情如下。
一、調查方法
(一)特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應用特爾菲法進行專家調查問卷,專家調查問卷設計完畢后根據專家意見確定問卷的可靠性。將專家調查問卷送至20名專家處,由專家回答與中小學體操教學有關的內容,并收回調查問卷。
應用層次分析法分析調查問卷中體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交互效應以及體操教學內容之間的交互效應。
(二)統計學方法。使用EXCEL表格記錄各項數據,并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
二、結果
根據體操運動在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發揮的作用,從五個學習領域目標來計量體操教學內容作用的權重,社會適應所占權重為3.56%,心理健康所占權重為7.05%,運動參與所占權重為13.19%,身體健康所占權重為25.68%,運動技能所占權重為50.52%。D值表示體操教學內容對實現五個學習領域目標的貢獻程度,T指貢獻大小。對于體操教學內容之間的交互效應,設置體操教學內容的總關聯指數為t(i)=×d(j),其中b(ij)是第i項內容對第j項內容的支持度,d(j)是直接關聯指數,T指貢獻大小。在藝術體操、韻律體操、健美體操等項目中,D與T值均較大,說明藝術體操、韻律體操、健美體操等內容對實現課程目的貢獻程度較高。在輕器械體操、器械體操項目中,D與T值均較小,說明輕器械體操、器械體操等內容對實現課程目的貢獻程度較小,詳情見表1。
在課程目標平均實現方面,審美能力、形態機能、體育鍛煉習慣、團隊合作精神、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平均實現程度與課程目標一致,自尊心、文明禮貌與課程目標差異較大。在課程目標最大實現方面,團隊合作精神、身體素質、審美能力、運動技能的實現程度較高,說明團體體操、技巧以及健美操可有效支持實現課程目標,而在自尊心、應變能力、自信心、健康知識、文明禮貌等達不到課程目標要求,說明體操教學對這些課程目標的支持程度較小。在體操教學內容與課程目標的交互效應中,藝術體操、體育舞蹈、技巧、韻律體操、健美操可較大程度地支持課程目標的實現,而多功能器械、肋木、隊形隊列對課程目標實現的支持程度較小。
三、討論
本次研究中,藝術體操、韻律體操、健美體操等內容對實現課程目的貢獻程度較高,輕器械體操、器械體操等內容對實現課程目的貢獻程度較小。可見,中小學建立體操教學體系時,應充分篩選體操教學內容,并將藝術體操、韻律體操、健美體操等內容納入重點教學內容,刪減器械體操、輕器械體操的教學內容,注意保護一般性的教學內容,且合理優化課程內容,以提高課程目標完成率。
本次研究中,審美能力、形態機能、體育鍛煉習慣、團隊合作精神、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平均實現程度與課程目標一致,自尊心、文明禮貌與課程目標差異較大。可見,中小學體操教學內容與實現課程目標存在一定的差異,且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并不大。對此,中小學應在實際教學中,加強開展其他教學內容,促進課程目標完成度提高。
本次研究發現,在體操教學內容與課程目標的交互效應中,藝術體操、體育舞蹈、技巧、韻律體操、健美操可較大程度的支持課程目標的實現,而多功能器械、肋木、隊形隊列對課程目標實現的支持程度較小。對此,中小學應弱化多功能器械、肋木、隊形隊列等教學內容,并不斷完善其他體操教學,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課程目標。本次研究可為中小學體育教師選擇體操教學內容提供參考資料,促使中小學安排針對性更強的教學內容,以發揮體操教學的最大價值。但是本次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課程目標的劃分仍不足,課程分目標之間的差異性并不大,且缺乏體操教學內容與不同段課程內容之間的交互效應的分析,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楊梅.新課標下小學體育課程中體操教學內容的構建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4.
[2]鄒學亮.寧夏回族自治區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后普通中學體操教學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3]李春.上海市楊浦區小學體操教學現狀與發展對策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