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賽彬 孫 歡 肖根婷 邱明 萬泱
摘 要:當前高校德育工作遭遇了全新的形勢和挑戰,江西中醫藥大學于2006年9月開設雙惟實踐班進行基于校訓精神的德育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本文簡要闡述了開展基于校訓精神的德育工作的重大意義,介紹了江西中醫藥大學校訓內涵和德育實踐的主要成果。
關鍵詞:校訓精神;德育;雙惟實踐班
全球化大背景下,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全面深入,文化愈發多元,各種新生事物層出不窮,使得當今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呈現出積極面與消極面共生的現象。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響,一些負面文化正在腐蝕大學生的靈魂。唯我和極端的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極大的破壞作用,致使一部分大學生精神壓力與日俱增,校園暴力、自殺率和犯罪率的上升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因此,如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不斷創新高校德育工作,形成針對性強、實效性高的德育新模式,已是高校普遍面臨的新課題。
(一)校訓精神對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作用
校訓是一個大學對其文化傳統乃至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認同,是大學展示的“文化名片”,大學綿延的“文化基因”,并構成了學生思想和行為的不同“文化模式”。高校校訓是一所高校文化的外在濃縮體現,是高校育人要求的高度概括,是體現學校特色、凝聚人心的精神旗幟,是各高校校風、學風的內核,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德育工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是教育教化以端正學生的思想。大學校訓能夠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和行為方式,塑造學生的人格和品質,能使學生經常受到潛移默化的心理脈沖,逐漸受其感染,慢慢內化為自己的價值尺度,并以此來自覺衡量、及時調整和校正自己的行為。這也是校訓精神對學生德育工作產生的最直接影響。
二是感染熏陶以培養學生的情操。校訓對人的思想有無形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校訓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啟迪及德育的感化,使學生的思想感情發生變化、思想認識提高,從而形成自身的優良品質,不斷提高道德情操。
三是導向激勵以堅定學生的信念。校訓用言簡意賅的詞語鞭策學生學而不厭,這種導向激勵功能無疑對學生信念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四是規范約束以引導學生的行為。校訓是一種準則和集體觀念,對個體學生的行為具有規范和約束作用,同時也賦予個體一種責任感,使個體在校訓的約束和規范下完成學業、完善人格、造福社會。
(二)江西中醫藥大學的雙惟校訓精神
江西中醫藥大學“惟學、惟人”的校訓傳承了學校的優良傳統,反映了鮮明的時代精神。
“惟學”包括學與思兩個方面,內涵為“樂學、善學、勤學、常學;樂思、善思、勤思、常思”。“樂學”是指以學習為樂趣,不會把學習作為一種負擔,作為一種苦惱;“善學”是指有學習能力,掌握學習方法,能學習好各種知識和能力;“勤學”是指勤奮學習,不間斷的學習;“常學”是指活到老,學到老,體現時時處處在學習,每件事情都在學習;“樂思”是指在思考中獲得樂趣;“善思”是指掌握思考的基本方法,能全面、多維、動態地思考問題。
“惟人”作為江中校訓的重要內容,突出了學校堅持人才培養“以德為先”,注重塑造學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注重教育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加強品行修養,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做事、學會交往、學會做人。
(三)雙惟實踐班基于校訓的德育工作實踐
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江西中醫藥大學結合校訓精神推進德育創新,并于2006年9月開設雙惟實踐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德育素養進行系統性的培養和訓練。在德育實踐中,學校緊緊圍繞校訓“惟人”內涵,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通過維護中藥標本館、雙惟聯絡站志愿服務、笑迎助歸、生日寶貝、定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愛心募捐活、義務植樹、神農園維護、暑期三下鄉志愿服等活動,引導學生在踐行校訓的過程中,重點培育自身誠信、寬容、奉獻、敬業、自律的品質,做到以誠信為本,持樂觀態度,于己能自律、對他人能寬容、在崗位能敬業、對社會有奉獻,與人共處講服務。
經過多年的德育創新與實踐,雙惟實踐班學生的德育素養有了顯著的提高。學生的志向更加高遠,逐步具有心系國家和民族命運的強烈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立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讀書。大部分雙惟實踐班學生選擇了考研以進一步深造,以期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做出更大貢獻。在2010至2015年的考研中,雙惟實踐班學生考研錄取率一直穩固在80%的高位,不少學生被國內知名大學錄取。
(四)啟示
校訓屬于學校理念形態的文化,是校園精神用文字高度概括的具體反映,更是高校德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資源。面對日益發展變化的新形勢,用校訓來充實高校德育內容,進行德育創新,是其他任何方式都無法代替的。
作者簡介:朱賽彬(13藥物制劑)孫歡(13制藥1班)肖根婷(13針推2班) 楊攀(13藥學3班)賀麗娟(14藥學1班)周財建(14運用化學)均江西中醫藥大學雙惟實踐班學生。
通訊作者:邱明,碩士,助教,通訊作者,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工處,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和素質教育研究。
萬泱,碩士,講師,通訊作者,江西中醫藥大學團委,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和素質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