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
京華春來早,無處不飛花。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開幕了,連日來,人民大會堂成為國人和世人關注的中心,人心在這里凝聚,鏡頭在這里聚焦,國策在這里通過,信息在這里發布……人們翹首以待,期待著“十三五”航船從這里啟程。
決勝要有決心,開局重在開頭。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今年“兩會”的最大熱點和關注點之一是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目標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
“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宵衣旰食,體察民情,了解民意,與代表們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就脫貧攻堅進行深入交流。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與湖南團代表共議“精準扶貧”時,關心的是十八洞村村民的“脫貧”進展和“脫單”進展情況,他諄諄告誡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以民為本,民有所想所求,我們就要為他們服務。”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青海團審議時語重心長地強調:“多民族是我國的一大特色,是我國發展的一大有利因素,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建設資金要向民族地區傾斜,讓民族地區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他同時強調:橫下一條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新的一年開始了,新的目標樹立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五中全會提出的奮斗目標,同時打響了向“第一個一百年”目標沖刺的發令槍。全面脫貧奔小康,這是一個偉大的強國富民工程,是一次充滿艱辛充滿挑戰的跨越,完成這個偉大工程,實現這個非凡跨越,需要的是全黨的決心,全國的愛心,全民的信心。全面小康是13億人的小康,56個民族的小康,960萬平方公里每一寸土地上的小康。“兩會”就是把黨心和民心融合在一起,把愛心和力量凝聚在一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用5年時間全面脫貧奔小康,這無疑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又一次舉世矚目的偉大“長征”。當年,共產黨人創造的“長征精神”,是共產黨人戰勝艱辛、克服困難的精神財富。在當今這個新的偉大“長征”中,困難是有的,可貴的是我們黨有攻堅克難的堅定信念:層層包干,層層問責,立下軍令狀,定期見成效,不達目標不停步,不到長城非好漢!
全面建成小康是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宏偉目標,除了需要巨大的精神支撐,還要有苦干實干的作風。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這精辟的論斷是毛主席1957年11月17日在莫斯科大學接見留蘇學生和實習生時留下的諄諄教導。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句話一直是我們建黨興業的指導思想,是我們求真務實的座右銘,是我們克服困難和勵志的法寶。
認真是一種態度,一種負責的態度。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有心人就是抱有認真態度的人。任何事情的解決都有它的途徑和渠道,只要不懈地去尋找,肯定能找到,找到了,就會把難題解決,把事情辦成。對待工作,對待困難,認不認真,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態度端正了、認真了,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我們的事業才能真正興旺發達。
認真是一種精神,一種敬業的精神。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種精神是一種情懷,一種境界,一種超越,一種不甘平庸、不甘屈辱、不甘得過且過的血性與品節。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一個民族要有點精神,否則不能自強自立;一個國家要有點精神,否則不能興旺發達;一個人同樣需要這點精神,如果沒有昂揚向上的精神,不思進取,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樣需要一種精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使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上的輝煌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扶貧工作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工作,擺在了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實施精準扶貧,不斷開創扶貧開發事業新局面。這就是精神的力量,這就是精神創造的巨大成就。
認真是一種境界。一種超凡的境界。境界是人的思想覺悟和修養所達到的境地,是抵達成功目標的路徑。習近平指出:“對我們共產黨來說,講認真不僅是態度問題,而且是關系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大問題,是關系到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大問題,是關系到全局的大問題。”扶貧開發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人民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我國國際形象。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標志,也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擴大國內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這就是境界,一個執政黨的境界。不辱使命、勇于擔當、只爭朝夕、真抓實干,決不讓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掉隊,這同樣是一種境界。
全面實現小康,任重道遠,時不我待,有認真的態度,有認真的精神,有認真的境界,我們就一定能實現這個宏偉的目標。
待來日,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