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文
“銅仁自發展農村電商以來,態勢日趨喜人。不過盡管電商激發了農村市場的發展活力,但仍有許多待突破的瓶頸。”3月7日下午,在貴州代表團開放日活動上,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銅仁市委書記夏慶豐這樣告訴記者。
對于地處武陵山區的銅仁市來說,現在全市還有貧困人口69萬,要在2020年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是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想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求解的過程漫長而艱辛。
然而,在“互聯網+”大環境下,銅仁找到了捷徑。
夏慶豐介紹,銅仁市從2014年起開始發展農村電商,截至去年底,全市從事電商的企業有680多家,網店總數1620多家,在阿里巴巴注冊的村淘500多家,全市電子商務進出包裹1000多萬個,交易額1800億元,帶動就業人數3.6萬人,開網店的農戶走上了一條有效的致富道路。
當地老百姓總結了順口溜:“學會用電商,提前奔小康”“農村電商,無限風光”“不離地不離鄉,創業就業靠電商”。如果說,電商產業給銅仁帶來的變化是核心競爭力的增強,那么在夏慶豐看來,全國最短的短板是生態,但對銅仁來說,生態則是長板。有好的生態環境,就意味著有綠色產品,銅仁借力綠色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電商是智慧之舉?!坝辛宿r村電商的存在,以前需要的日用品和農村化肥只能到本鄉本土的小商店、小市場買,被動地接受產品和價格,現在可以在全國的海量供應商中進行選擇,隨意挑選,隨心談價,物美又價廉?!毕膽c豐說。
據悉,經過了兩年多的發展,銅仁市已經培育成了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有4個縣被財政部和商務部定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的綜合示范縣。
當然,作為西部貧困地區,銅仁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才剛剛起步,不僅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還要倍加努力去克服電商發展中的短板。為此,夏慶豐分析了山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短板所在,就是“三易、三不易、四瓶頸”的問題。
“三易、三不易”主要指:下行容易,上行不易;線下容易,線上不容易;產品容易,產業不容易。
“四個瓶頸”中的第一個,就是寬帶不寬問題。銅仁市目前還有70%的農村沒有用寬帶,一般是市里4G,縣里3G,鄉里2G,到村里連1G都沒有了,更別說WiFi了。
第二個瓶頸,是阿里巴巴“最先一公里”的導入不容易。阿里巴巴有海量的網店和產品,農村的網店,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開的網店,如果不能在海量的網店中凸顯出來,就會被淹沒,無法達到電商脫貧的目的。
第三個瓶頸,是連接“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農產品物流時間長、成本高,運送需要政策支持。
第四個瓶頸是,目前全國各地大數據產業風生水起,農村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產業存在很多法律漏洞,急需要立法解決。
雖然,《政府工作報告》在改善農村公共服務中提到農村電商問題,但夏慶豐仍然覺得,國家在電商扶貧政策上還需更加給力,不僅要制定扶持政策,還要加快對就業人員的素質培養。
同時,夏慶豐還希望,老百姓在發展電商中要有志有為,敢想敢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