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龍江海倫市海興鎮,有一位“鵝司令”畢秀麗,她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農家婦女,近幾年,她不僅靠養大鵝發家致富,而且把大鵝養殖做成了一個帶動鄉親致富的產業,備受鄉鄰稱贊。
10年前,畢秀麗只靠幾畝薄田維持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頭腦靈活的她看到別人靠養殖致了富,心里也很癢癢,在考察了諸多養殖項目的基礎上,她分析市場行情,結合自己的興趣,最終把創業之路定位在養殖大鵝上。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自2006年養鵝之后,畢秀麗的小院一下子熱鬧起來,鵝的叫聲此起彼伏,離她家老遠都能聽到。畢秀麗成天和鵝在一起,“鵝司令”的稱呼逐漸傳開。她借錢買來了幾十只鵝雛,經過精心飼養,到冬天時出欄,凈賺4000余元。第二年春天,嘗到甜頭的她決定擴大養殖規模,一次性購買了200只鵝雛。
庭院養鵝效益凸顯,畢秀麗又有了新的想法。鵝雛長大了,畢秀麗不滿足于只是賣出去賺現錢,而是想學習繁育技術掙大錢。她的想法遭到丈夫反對,但畢秀麗的執著慢慢感動了丈夫,一家人終于達成共識。在夫婦二人的精心飼養下, 2008年春,他們把種蛋孵化成鵝雛,春季僅鵝雛就賣了10萬元,當年冬天成鵝5000余只又收入60余萬元,畢秀麗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戶。那個春天讓畢秀麗記憶猶新,難以忘懷。到2010年時,畢秀麗院里的大鵝養殖數量已發展到6000余只。
畢秀麗是地道的農民,憨厚老實,她的大鵝由于是綠色養殖,市場供不應求。養殖過程中,畢秀麗總是親力親為,她深知哪一個環節出現錯誤都會功虧一簣。從種蛋的孵化到鵝雛的防疫,她都親自把關,生怕漏掉一只。
老天不負有心人,她的不懈努力獲得了豐碩回報。畢秀麗依舊不滿足,她想把大鵝養殖推上產業化發展的路子。為此,她注冊了“順麗大鵝養殖合作社”,并多方籌集資金,修建了23間鵝舍,購置了22臺現代化孵化設備,建了6個溫室養殖大棚,總面積達800平方米。現在,合作社可年出售鵝雛20萬只,種鵝存欄一萬多只,年收入近80余萬元。2015年,她又從外地引進了新品種,與原品種進行雜交繁殖,以提高大鵝的防病抗病能力。現在的海興鎮,當大家說起干什么能發財時,總會脫口而出,“養鵝能發財呀!”
畢秀麗致富不忘眾鄉親,在她的帶動下,一大批養殖專業戶發展起來。目前全鎮養殖5000只以上的已有6戶,1000至3000只的有十多戶。養鵝致富,已經成為鄉親們的共識。
現在,這家合作社提供從供雛到銷售的全程服務。畢秀麗聯系廠家直接上門收購,價格每斤要高于市場價0.5元。畢秀麗的手機,現在已成為鄉親們的養鵝熱線,每次接到電話她都耐心講解,而上門給鵝打疫苗、看病更是經常事,有時忙完已是第二天凌晨,看著鄉親們十分紅火的日子,她說累也開心。
人人都有夢想,畢秀麗下一步的夢想是:聯合鄉親們成立一個大鵝精深加工企業,形成產、加、銷一條龍的大鵝產業發展格局。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