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懷揣夢想的農家子弟,到擁有180多名工人的企業負責人,東北漢子陳井權歷經近二十個春秋的拼搏,在小小的蒲公英上做出了大文章。
蒲公英并不名貴,它的嫩葉是初春時節可口的野菜,它還可作為藥材治病救人。沒有人想到,就是這遍地生長、婦孺皆知的蒲公英,被一位農民當成一個產業,研發出蒲公英茶、膠囊、口服液等系列產品,且走向全國。
陳井權是黑龍江省海倫市東風鎮雙音村人。因家庭貧窮,初中畢業后他沒能繼續讀書,而是回鄉務農。十幾歲的陳井權不甘心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那期間,他嘗試著做一些小買賣,可是收入甚微。1989年,他在鎮里辦起了燒酒作坊,兩年后,又租場地做煤炭經銷,之后還到鎮辦企業搞過市場營銷,經過了一番風風雨雨、起起落落,他漸漸認識到要發展就要有自己的基地、自己的品牌。
2002年,陳井權成立了海倫鑫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邁出了人生創業第一步。2007年,發現脫水蔬菜市場前景不錯,他又與哈爾濱鐵路局工程有限公司綏化分公司合資,成立了海倫市野泰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公司位于東風鎮內,把當地農民生產的茄子、豆角、蕨菜、雜糧等農產品收購過來,加工成脫水蔬菜和精品雜糧銷往外地。雖說市場可以,但附加值并不高。怎樣利用當地資源,開發出更掙錢的拳頭產品?陳井權在苦苦尋覓著。
一次,一位來自南方的客人看到餐桌上的蒲公英,隨意談起了蒲公英了不起的醫學功效,并說:“如果誰先搞蒲公英加工,就可能大有發展。”這真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陳井權很快就開始東奔西走,找專家了解蒲公英的功效、市場和加工。這種野生的不起眼的花草,讓他看到了光明前景。
如何把蒲公英做成產品?陳井權多次赴東北農大、哈爾濱輕工學院、綏化學院取經,邀請專家共同研發野生蒲公英的深加工問題。創業之初,辛苦而快樂。曾記得,他帶領技術骨干加班加點研發產品正值八月份,天氣十分炎熱,但這些創業者在激情的鼓舞下,僅一月有余,就開發出了好幾種產品,推向市場后供不應求,訂單不斷。此時,陳井權又果斷從一家大型企業重金聘請來一位高管全權負責企業的管理和市場開發。短短兩年,企業生產的“野泰”牌野生蒲公英茶、膠囊、口服液等產品,就走進了齊齊哈爾綠博會、哈洽會、廣交會,得到中外客商的認可,產品暢銷全國。
現在,海倫野泰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主要經營三大系列產品:蒲公英茶、復合營養米、玉米食品,已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產、學、研”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生產模式,企業被評為“AAA”級質量誠信消費者(用戶)信得過單位,“野泰”商標成為中國著名品牌。企業已通過ISO9001管理體系和有機產品等相關認證,并于2015年6月在上海股交所Q板成功掛牌。
在公司所在地,采挖蒲公英已經成為當地人的致富產業。每年8月份的收購季節,附近農民會早早來到公司門口,排隊出售自己剛剛采挖出來的新鮮蒲公英。當地的南興村,每天100多人上山挖蒲公英,一個人一天能挖75到80公斤,每公斤收購價2元多,這對農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此外,野泰公司、鑫泉建筑有限公司還吸納了180多名工人,使他們不離家門,每年即可擁有3萬多元的工資收入。
陳井權,這位農民的兒子,已經放飛并帶動更多的農民兄弟實現人生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