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至銑
(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福建 泉州 362500)
?
地方高職院校試行現代學徒制的對策研究
池至銑
(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福建 泉州 362500)
摘要:介紹了現代學徒制的歷史沿革和國外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幾種模式,分析了地方高職院校試行現代學徒制面臨的問題.從實施“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明確“雙身份”現代學徒特征、建立“雙體系”校企課程體系、打造“雙導師”專兼師資隊伍、構建“雙標準”考核評價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在地方高職院校推行現代學徒制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對策
現代學徒制是行業企業全方位參與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產教融合的有效實現形式,是職業教育發展的主導模式.現代學徒制可以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有效對接,能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現代學徒制沿革
新中國成立后,傳統的學徒制去除了剝削成分.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勞動總局關于加強和改進學徒培訓工作的意見》([81]勞總培字28號)明確規定了在學徒年限內不同工種開設技術理論課程和文化課程的相關要求.
1985年發布的《中共中央于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文件首次提出“先培訓,后就業”的原則,并要求各單位招工,首先是招收專業性技術性較強行業的從業人員.
1991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該文件用招收定向培訓生的提法代替了原來招收學徒工的提法,從此,培訓生制度就逐步代替了學徒制;培養技術工人就慢慢從學徒制過渡到半工半讀的培訓生制.最終,產生了獨立辦學的職業學校.
2014年8月教育部頒布了《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這標志著現代學徒制全面進入國家的視野.
2國外實施現代學徒制的模式
國外現代學徒制起源較早,可以從聯邦德國的職業培訓開始算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逐步形成較為完整和配套的國家層面的制度.較為典型的有德國模式、英國模式、澳大利亞模式、瑞士模式等.
2.1德國模式
德國是較早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國家,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雙元制”,其實施場所主要在學校和企業.這兩個場所給學徒的學習時間和任務是不相同的,主導方是企業.
“職業培訓條例”是德國實施“雙元制”主要依據.該條例是德國行業組織制定的,然后由各州教育部門制訂用于各學校教學參照藍本的“框架教學計劃”.
企業培訓是主要實施模式,可由單個企業或幾個企業聯合培訓,通常情況下在企業培訓3至4天,在學校培訓1至2天,然后組織學徒參加由行業協會組織的測試,測試合格了就能獲得證書.
2.2英國模式
英國學徒制通常由三個級別構成:第一級是國家職業資格2級——中級學徒制,第二級是國家職業資格3級——高級學徒制,第三級是國家職業資格4級及以上——高等學徒制.
在英國的政策中,培訓機構可以根據培訓學徒的數量(須簽訂培訓合同)來獲得國家撥款,培訓方式為培訓機構與企業按照培訓計劃來開展教學工作,一般情況下為每周由培訓機構培訓1天,由企業培訓4天.培訓機構的導師跟蹤學徒在工作現場的表現,學徒最終要取得“學徒制框架”規定的資格認證.
2.3澳大利亞模式
學徒制和培訓生制兩大類是澳大利亞模式的主要類別:學徒制時間一般為3至4年左右,培訓生制時間一般為1至2年.其流程是:企業發布學徒廣告→挑選合適的學徒→簽署培訓協議→注冊培訓機構面試→三方(學徒、企業和培訓機構)簽署培訓計劃→交替培訓(企業與培訓機構之間).培訓結束后由學徒參加國家考試以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認證.
2.4瑞士模式
在最高層面進行統一設計是瑞士現代學徒制的主要特征,其法律依據是“職業培訓條例” .該條例規定了現代學徒制的分工職責,因為其培訓在三個場所完成,有時也稱為“三元制”.第一個場所是企業,其培訓時間約占整個時間的70%以上;第二個場所是由州或市開辦或者由行業聯合會開辦的職業學校;第三個場所是在由行業協會開辦的獨立的產業培訓中心.
3地方高職院校試行現代學徒制面臨的主要問題
地方高職院校與地方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具有明顯的產業融合性.由于其處于地方,在政府、學校等層面有一些明顯的問題.
3.1政府層面
當前國家層面均十分重視職業教育,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促進校企合作,各地的職業院校也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現實情況卻存在許多不足:一是缺乏頂層設計和沒有形成雙方共贏并且操作性強的運行機制;二是缺乏穩定的專項扶持資金和專業服務機構;三是企業缺乏相應的組織管理制度和可以勝任的指導人員[1].
3.2學校層面
高職院校缺乏長遠的、深層次的校企合作意識,也缺乏對學生職業成長和長遠利益的考慮,沒有真正將現代學徒制當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路徑,而是把校企合作當作解決教育資源短缺和就業渠道不暢的一種手段,更談不上職業經驗的傳承[2].
3.3企業層面
企業派出的指導教師不是企業中頂尖的技術骨干,學生與師傅的溝通和交流的效果得不到保證;另外由于政府的財政投入不足,不能滿足企業培訓學徒的成本支出;另外,許多學徒在“出師”后,并不一定會在原企業工作,滿足不了企業發展的人才需求,但企業卻需要承擔實施現代學徒制的費用.
3.4學生層面
一是權益保障不明確,學生的身份沒有明確,得不到工傷保險及工資等;二是學習目標不明確和職業能力提升不明顯,有些企業甚至把學徒當作勤雜工使用;三是就業前景不明,因為學徒制度期間企業提供的崗位不一定契合學生的心理預期,不愿意為這些企業而放棄就業選擇權.
4構建地方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的對策
4.1實施“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教育是為企業教育提供理論基礎,以工作本位培訓為主是企業教育的重點內容,要在做中學,要在學中做,突出企業特定崗位的技術技能訓練.首先是可以讓學生盡早進入企業,明確學生在企業中的地位和定位;其次是學校培訓的學生應該在企業使用過程中不斷改進和提髙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建立相互融通、相互銜接的人才培養方案[3].
4.2明確“雙身份”現代學徒特征
企業“用工荒”和“技工荒”的信號勢必引發企業招工制度的改革,企業需要一批有技術、有素質、有學歷的人才,將招工與人才培養相結合,將招生與簽訂預就業合同相結合;把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進行有機結合,開展頂崗實踐與學習相結合的培養模式,讓學生盡早融入企業,學生就會成為企業需要的人,讓學生盡早成為“企業的人”[3].
4.3建立“雙體系”校企課程體系
企業課程實際上是基于工作本位學習的課程,首先要在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下開發有針對性的課程和培訓教材;其次,所開發的企業課程要具有“職業性” 和“髙等性”的特點,充分考慮企業的技術要素來構建課程體系,比如生產技術、營銷策略、企業文化、CIS設計等系列課程;再次,應建立在靈活多樣的企業課程體系,根據學生的學習與工作的需要,采用合作學習、現場學習、師傅輔導等多種學習方式.
4.4打造“雙導師”專兼師資隊伍
學生一入校就配備職業導師,為學生進入職業崗位做準備,培養其職業意識,培訓其職業素養.然后要建立學?!皩敝贫龋审{年級的優秀學生來作為新入學學生的導師,以“生”導“生”,更能拉近職業距離.最后建立企業導師機制,企業要選好導師,要把有責任心的技術技能和管理方面的優秀員工吸收到導師隊伍中來,建立企業導師培訓培養制度,明確企業導師的職責,制定企業導師的職業標準,積極探索企業導師的優化機制[4].
4.5構建“雙標準”考核評價制度
要全面實施現代學徒制,首先應該建立“學業標準”與“學徒標準”相結合的評價考核體系.“學業標準”可以按2013年頒發的《髙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試行)》進行評價,重點是要明確企業“學徒”的考核標準.其次要根據“學徒”崗位特點和崗位職業標準,明確要求學生參加有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的認證,做到職業資格證書與實際工作崗位相相一致[4].
參考文獻:
[1] 吳建設.高職教育推行現代學徒制亟待解決的五大難題[J]. 高等教育研究,2014,(7):41-45.
[2] 杜啟平,熊霞.高等職業教育實施現代學徒制的瓶頸與對策[J]高教探索,2015,(3):74-77.
[3] 張啟富.高職院校試行現代學徒制: 困境與實踐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15,(8):45-51.
[4] 李祥.高職院校試行現代學徒制的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21-124.
(責任編校:晴川)
Strategies for Trial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I Zhixian
(Quanzhou Arts and Crafts Vocational College, Quanzhou Fujian 362500, 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history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and several model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abroad, and analyzes problems for the trial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everal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put forward from five aspects as follows: implementing the “double-body” training mode, confirming “double-identity” modern apprenticeship features, establishing a “dual system” school-enterprise curriculum, creating a “double-tutor” teacher team, and constructing a “double-standard”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trategy
中圖分類號:G71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681(2016)02-0131-02
作者簡介:池至銑(1963— ),男,福建三明人,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材料科學.
收稿日期:2016-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