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動態
在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中,針對涉農資金品類多,監管涉及面廣之現狀,湖北省竹山縣立足基層實際,創新監管機制,以全縣17個鄉鎮財政所為平臺,強化“兩個普及”,提高監管工作質效。
一是普及建立“鄉鎮財政資金監管臺賬”。規范建章立制,除建立鄉鎮財務核算各種賬簿外,普及建立輔助性“鄉鎮財政資金監管臺賬”。對上級撥付的各類鄉鎮財政資金,以及鄉鎮財政所撥出使用的各類資金,按收、支發生時間順序,進行逐筆登記。臺賬設計三個欄目,即:收入欄,詳細記載每筆資金的收到時間、資金名稱、金額、事項摘要等四個要素;支出欄,詳細記載每筆資金的撥出時間、金額、簽批領導、收款對象等四個要素;備注欄,簡要注明該項資金使用狀況,如在建工程、分期撥款、付訖等狀況。
二是普及使用鄉鎮財政資金 《監管信息通達單》。印發《竹山縣財政資金監管信息通達實施細則》,要求鄉鎮財政所對各類鄉鎮財政資金使用信息實行反饋。具體是:啟用全縣統一格式的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信息通達單》,除人員經費外,鄉鎮財政所下撥各類資金后,跟蹤監管,并據實填制《監管信息通達單》,詳細反映該筆資金撥出時間、金額、簽批領導、收款對象、使用狀況等五個要素,《監管信息通達單》分月匯總后,上報縣財政局備案,有利于鄉鎮財政所和縣財政局兩方及時掌握該項資金動態。
(胡明升)
為有效堵塞監管“漏洞”,江西省寧都縣多管齊下,瞄準政府采購過程中的“六大”權力關鍵點,撒開了一張“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堵漏”大網,打造“陽光采購”。
該縣實施權力節點監控辦法,強化對政府采購權力運行的控制,構筑政府采購“陽光型”操作體系和“制約型”監管體系。通過分析流程、剖析案例、走訪調研等多種方式,確定政府采購“六大”權力節點,即采購方式的確定與變更、采購文件的制作與發售、采購評審專家管理,采購中標(成交)結果的確定、采購合同的簽訂履約以及采購質疑、投訴。并對有關節點作出限制性規定,如采購辦收到采購單位申報的政府采購計劃在3個工作日內審批完畢;中標(成交)通知發出或簽訂合同后,2個工作日內通知供應商供貨等。
針對6個權力關鍵節點,該縣專門設置了多道監管“城防”。一是主動接受人大、政協和新聞輿論的民主監督,所有采購項目承諾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義務督察員的全程跟蹤監督,并確保所有采購信息發布率達100%。二是強化采購單位內部監督,建立采購項目公示制度,各單位必須通過各種形式,將采購項目的內容、中標(成交)供應商、價格等信息進行公示。三是強化權力監督,重點掌控好采購方式變更、采購合同調整等管理薄弱環節的審批權限,實行采購監管部門、分管領導層層把關、層層負責,并建立健全審批備案制度,主動接受紀檢監察部門對領導審批行為的監督檢查。四是強化專門監督,在強化紀檢監察部門現場監督的基礎上,把采購計劃編制、信息發布、組織采購活動、合同簽訂、資金支付等采購權力節點全面納入審計監督的重要范疇,構建具有較強威懾力的動態監控體系。
(羅道勝)
為進一步規范預算執行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云南省大關縣積極部署,認真做好盤活財政沉淀資金清理工作。
出臺政策。成立了盤活財政沉淀資金專項工作組,制定出臺了《大關縣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大政辦發〔2015〕38號),督促預算單位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努力消化壓縮存量資金規模。全面清理財政專戶,按照規定清理歸并或撤銷,加強收入繳庫管理,嚴格控制各項基金總額,切實做好財政存量資金的清理工作,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提升財政預算管理水平。
開展檢查。要求各預算單位積極開展存量資金自查自糾工作,并認真撰寫自查自糾匯報材料。檢查組結合預算單位自查情況進行專項檢查,重點檢查存量資金清理范圍、預算執行進度緩慢、盤活存量資金不力等問題,進一步推動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專項檢查工作,提高財政檢查工作質量。
定期報告。建立了各預算單位財政存量資金定期報告制度,財政局每季度匯總、分析并上報全縣財政存量資金情況,并于今年2月、3月分別印發了關于清理上繳財政存量資金的催辦函,通知各預算單位再次對本單位存量資金進行清理甄別,積極做好清理存量資金的督促工作。
截至目前,大關縣共清理上繳財政存量資金3815萬元,按程序報縣人民政府審批后,實際支出金額為756萬元,政府性基金結轉資金191萬元,預算穩定調節基金431萬元,預算周轉金67萬元,償債準備金1013萬元,無一般公共預算結轉結余資金和轉移支付結轉結余資金。
(王安才)
2016年,山東省臨沂市財政監督工作將積極落實 “財稅改革落實年”的部署要求,以“五抓”作保障,推進財政監督工作。
一是抓隊伍建設,激發工作活力。抓好財政監督人員的業務素質培養,加強人員培訓,切實提升專業素養,保證監督工作平穩高效開展。抓好財政監督人員道德素質,加強道德素質教育,普及相應法律法規知識,確保工作人員在監督檢查中廉潔執法、公正執法,有效維護各項財稅政策的貫徹執行,維護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
二是抓制度建設,規范工作管理。完善制度體系,保障財政監督工作安全規范開展。針對財政監督工作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出臺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健全工作體系,完善工作制度,規范工作程序,讓財政監督工作依法依規依程序正常有序開展。
三是抓風險防控,完善監督體系。建立健全財政系統內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認真梳理內部業務流程和崗位職責,查找業務環節和崗位風險點,分類提出具體防控措施,確保責任到人、職能到崗、措施到位,把風險防控、財政監督嵌入到財政業務工作的全過程,努力建立健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大監督”體系。
四是抓落實政策,服務民生財政。充分把握全市處于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時期,圍繞扶貧、民生、職業教育等關鍵領域重大民生政策的貫徹落實,開展專項資金監督檢查工作。嚴肅查處專項資金在使用管理過程中存在的滯留延壓、虛報冒領、擠占挪用等違規問題,確保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管理的規范、安全、高效,保障中央和省、市各項宏觀政策有效實施。
五是抓社會監督,維護財經秩序。充分發揮社會職能,切實加強會計監督,依法懲處會計造假行為,維護市場經濟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有力維護市場經濟和專項資金的合理使用,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提供基礎保障,進一步提高政府宏觀調控能力,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王 燁)
4月18日以來,湖北省宜城市財政局以開展加強履職盡責督促檢查工作為契機,遵循“統一組織、分級負責、全員參與、人人有責”的原則,以爭創第一的勇氣、敢于擔當的精神,堅持“三個到位抓落實、五個結合促深入”的做法,用嚴的標準和務實的作風切實抓好履職盡責督促檢查工作。
三個到位即:一是組織領導到位。全省財政系統加強履職盡責督促檢查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后,該局立即組織召開局黨委會,專題研究貫徹落實措施,并成立了局履職盡責督促檢查工作領導小組。同時,成立了督導組,對各科室、局屬二級單位迎接履職盡責督促檢查工作進行全程督導。二是工作安排到位。該局召開動員會議,局機關全體工作人員、局屬二級單位負責人和各鎮(辦、區)財政所長參加了會議,明確了方法步驟,落實了工作責任,細化了任務指標。三是宣傳發動到位。充分運用報刊、簡報、電視、網絡等媒體和樓牌標語、政務公開欄、電子顯示屏等多種方式,加強財政系統履職盡責接受督促檢查工作的宣傳力度,營造履職盡責的濃厚氛圍。
五個結合即:一是與完善制度相結合,堅持從建立健全制度入手,在完善管理長效機制上下功夫,傾力打造“陽光財政”。截至4月底,該局已出臺新制度、新規定16項,修訂規定、制度8項。二是與“兩學一做”活動相結合,用黨章黨規和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統一思想,規范黨員的行為。結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實際,在黨內重點搞好“五查五看”,即:查思想,看理想信念樹立得牢不牢;查紀律,看政治上是否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否做到令行禁止、政令暢通;查作風,看“八項規定”是否落實到位,是否存在“庸懶散軟奢”等不良風氣;查業績,看是否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履職盡責,治庸提效;查服務,看是否服務發展、改善民生。三是與“三抓一促”活動相結合,重點解決加強學習、嚴格問責、提升能力三個方面的問題,壓實黨委、黨支部的主體責任。四是與廉政文化建設相結合,抓好班子,帶好隊伍,讓資金和干部“雙保險”。年初,局黨委提出“一起干事,共同干凈,打造陽光財政”,在這面旗幟下,廣大財政干部心往一處想,勁向一處使,團結處事,全力干事;牢記公款“姓公”,權力為民,自覺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專心專一把事干成,把事干好,讓組織放心,讓群眾滿意。五是與開展扶貧攻堅相結合,弘揚體察民心民情和親民愛民的優良傳統。今年,宜城財政系統承擔了三個貧困村的幫扶任務。各工作隊在認真走訪調研的基礎上,幫助村支部因地制宜地制定脫貧致富方案,并在資金籌措上全力以赴。
(邱衛東 喻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