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培梅(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河南新鄭 451150)
?
河南省利用FDI的結構效應分析
■ 魏培梅(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河南新鄭451150)
內容摘要:河南省利用FD I的總體規模逐步提高,但是利用FD I的產業和行業結構并不均衡,FDI主要分布于第二產業的傳統制造業;利用外資的地區結構不合理,主要集中在省會鄭州市;外資來源單一,大多數外資來自于港澳臺地區;利用FDI的方式主要是以獨資經營為主,合資經營和合作經營等為輔。為了能更好地利用FDI,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河南省要將FD I的利用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使FDI的資金投向具有特色的地區,外資來源地實施戰略調整,進一步拓展吸引和利用外資的方式,達到引資制度與方式的多樣化的要求。
關鍵詞:結構效應利用FD I的產業結構FDI資金投向的區域結構FDI的資金來源地結構
自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后,河南省從“三來一補”的形式開始逐漸利用FDI和引進外國技術,1999年“東引西進”戰略和2001年“要積極發展開放型經濟”政策的提出,加快了河南省的對外開放。2012年11月1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通過了《中原經濟區規劃》(2012-2020年),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中原經濟區發揮優勢、加快崛起的關鍵時期,面臨著河南省的開放經濟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2013年國家又提出了“一帶一路”的發展思路,為河南省的對外開放與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2015年3月28日國家多部委聯合公布了“一帶一路”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文件中指出:將依托中原城市群,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打造鄭州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其中,吸引與利用FD I是河南省改革開放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圖1 外商和港澳臺商在豫直接投資所占比例(2013年)
在國家政策的導向下,河南省憑借廉價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以及區位優勢等條件,利用FDI的總體數額不斷提高。21世紀以來,河南省在引進與利用FD I的過程中,與外商簽訂協議與合同的個數與金額在逐年增加,分別由2001年的224個和62188萬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344個和1154233萬美元。如果先撇開匯率因素,十多年的時間,河南省關于外資方面簽訂的協議與合同涉及的金額增加了17.56倍。“十一五”期間,河南省累計利用外資 198 億美元。2013年實有企業數已達2045家,實際利用外資1345659萬美元,為2001年35861萬美元的37.52倍。當前,一些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如家樂福、沃爾瑪、富士康等已經對河南省進行了對外直接投資,河南省政府的有關部門正在積極地推動省內大企業與世界500強企業的合作。
河南省利用FDI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與東部開放程度較高的省份或地區相比,吸引與利用FD I的質量不高,規模較小。外商FD I的質量是指科技與創新能力,具體包括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機構的投資。當前,高質量FD I主要集中在上海、廣東、北京和江蘇等經濟發展程度較好的地區,河南省所吸引的跨國公司研發機構和地區總部幾乎為零,引資質量普遍不高。另一方面,河南省利用FD I的平均規模偏小。一般而言,發達國家的外資項目的平均規模是600萬美元,發展中國家為230萬美元,目前河南省大多數外資企業仍未達到發展中國家對外投資的規模水平。
目前,河南省利用FDI的領域非常廣泛,涉及各行各業,如農林牧漁業、制造業、建筑業、金融業和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所利用的FD I主要分布于第二產業,其次是第三產業和第一產業,產業和行業結構并不均衡。由表1可知, 2013年河南省利用外資新簽的協議合同個數共有344個,涉及第一產業(農、林、牧、漁業)、第二產業(采礦業、制造業、建筑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和第三產業(其它部門)的合同個數分別為19、207和118個,所占比例分別為5.52%、60.17%和34.31%。
河南省是我國的農業大省,在利用FDI時也應顯示出農業地位的重要性,但是,河南省在吸引和利用外資時,第一產業所占比例不盡如人意,與農業大省的身份不相適應。2013年,河南省第一、二和三產業利用FDI的實際額度占比分別為3.29%、71.51%和25.2%,3.29%的占比說明河南省第一產業利用外資還是很不足的。發展中國家在外商直接投資中,第一產業利用外資的比例一般為5%左右,而河南省作為農業大省,該比例應該相對更高。
河南省第二產業利用FD I的比例最高,并且主要集中于傳統制造業。2013年河南省第二產業利用外資比例為71.51%,這一比例對我國的平均水平或兄弟省份相比而言都是比較高的。按照外商直接投資產業或行業分布的一般規律,第二產業及相關行業是投資活動最頻繁也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部門。外商直接投資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就比較注重成本的降低,河南省低成本的勞動力是吸引外商資金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第二產業中,河南省利用外資的行業主要是傳統和低端的制造業,如富士康、手機加工產業園等此類的加工制造業。以2013年為例,河南省吸引和利用FD I中制造業新簽的協議合同個數和實際投資數額分別為195個和826200萬美元,占第二產業的比例分別高達92.85%和85.86%。
2013年河南省第三產業利用外資比例為25.2%,這與國際總投資中50%以上為服務業的投資形成不小的反差。另外,與沿海地區相比較低,且內部行業或部門利用FD I的情況也各不相同。房地產業在第三產業中利用FDI的額度最高,實際投資額度高達158944萬美元,其次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實際投資額度分別為:42473、39792和39187萬美元。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及教育等行業或部門外資利用過少,居倒數幾位。近些年來,河南省不僅在傳統的服務業領域利用外資獲得了增長,而且在金融業、咨詢服務業也獲得了突破性增長。

表1 2013年河南省按國民經濟行業劃分的外商直接投資

表2 2013年河南省各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及所占比例
從區域結構來看,河南省利用FDI主要投向中心城市,特別是鄭州。從表2可知,2013年鄭州市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為332178萬美元,占全省總和1345659萬美元的24.69%,名列第一,鄭州市為河南省利用FDI最多的區域主要是其經濟基礎較好。洛陽、三門峽、新鄉和漯河分別位列第二名至第五名,這些地區2013年實際利用外資金額所占比重分別為16.52%、6.45%、5.50% 和5.23%。相反,G DP較小和經濟基礎較差的五個地區濟源、商丘、駐馬店、安陽和濮陽分列最后一名至倒數第五名,其中濟源市所占比重僅為1.67%,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為22508萬美元,還不到第一名鄭州市的二十分之一。
河南省利用FDI的資金投向過于集中,可能會帶來省內不同地區間的經濟差距變大,甚至令某些地區的外資利用一直處于落后狀態。比如,分析2012年和2013年河南省各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與所占比例可以得知,雖然利用FD I的絕對數額與相對數額發生了變化,但是十八個地市的排名竟然完全一樣,近些年來這個排名次序都沒有發生過大的變化。因此,在吸引與利用FDI時,區域過分集中,不利于經濟的穩定和人民生活的和諧,特別是對于經濟較落后的地區更是如此。
河南省的外資來源單一,主要集中在港澳臺地區。隨著對外開放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在河南省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由于港澳臺地區投資者與大陸在語言、文化、血緣關系等方面有著天然的親近性,與河南省的經濟關系一直十分密切。2013年在河南省的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中實際投資數額中國香港地區和臺灣地區所占比例均超過了77%,而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四個國家所占比例都不足十分之一。再如,2013河南省新簽協議批344個,其中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的合同個數分別為208個和35個,占總協議的60.47%和10.17%,兩者總和超過了協議總數的70%;發達國家如加拿大、美國、英國、日本新簽協議分別為4個、19個、0個和4個,占總協議的比例分別為1.16%、5.52%、0%和1.16%,四個國家的總和不超過協議總數的十分之一(見圖1)。
單一的外資來源結構不利于外資在規模、技術、檔次、產業特征、管理控制等方面的提高,還容易受到這些地區經濟形勢的影響和左右。綜上所述,雖然投資來源地集中有利于政府部分有針對性地進行招商引資,外商直接投資來源的多樣化會更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和投資的穩定。
跨國公司進行FDI的方式主要有合資經營、合作經營、獨資經營和有股份有限公司等,河南省利用FDI的方式也是上面幾種形式。
21世紀以來,河南省合資方式占當年利用FD I的比重逐年下降,而獨資方式所占的比重穩步上升,2006年獨資方式超過合資成為河南省利用FDI的主要方式。2010年在新增的252家外商投資企業中,外商獨資為 142家,中外合資僅為91家。2013年獨資方式占河南省利用FDI的比重為高達65. 99%,創下歷史新高;合資為30. 58%,合作方式僅占3. 1%(見表3)。
利用FDI方式的過分集中與單一不能適應國際資本流動新的趨勢以及跨國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引資制度與方式的多樣化已成為發展中國家從國際資本市場分享更多份額的重要手段。為了適應世界范圍的資本證券化潮流,河南省有必要在“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原則下,進行金融創新,吸引國際證券投資。
面對新的形勢,河南省要堅持開拓創新、重點突破和統籌發展的原則,站在更高的角度來認識利用FD I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極、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資,具體而言表現以下四個方面:
(一)利用FDI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
為了更好地發展開放型經濟,從而承接東部地區產業的轉移,河南省在吸引與利用FD I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外資與產業結構調整進行相互地融合,做好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
針對第一產業而言,一定要加大跨國性企業對第一產業的投資。因為,河南省是一個農業大省,除小麥和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以外,還有其他的一些經濟作物,把這些經濟作物進行再加工后進行出口,會大大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所以,未來河南省的農業發展還是存在相當大的空間。將FDI引向第一產業不管對于河南省的產業結構調整,還是對于外商企業經濟利潤的獲得都是受益匪淺的。
第二產業在吸引與利用FD I中要正確地引導外資流向的部門。當前,河南省第二產業的外資利用所占比例已經達到71.51%,這個數值充分說明第二產業外資的利用很高。不過第二產業的外資主要流向傳統產業與部門,多數為低端制造加工業部門。因此,河南省第二產業的外資利用當前及未來最大的任務就是內部的調整。河南省的傳統產業如紡織、普通機械、冶金、建材、石化、化工等作為基礎的第二產業仍有廣泛的市場需求,在這些行業的結構調整中,國家不可能進行大量的資金投入,所以應當重視吸引外資參與這些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提升技術和裝備水平,節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勞動生產率。此外,加強對于第二產業高端科技行業的投入,在未來需要逐漸向新能源、生物技術等領域延伸。
當前,河南省第三產業利用外資的額度和比例都比較低,為了加快中原崛起的步伐,必須引導外資大量地進入第三產業。第三產業利用外資的重點應傾向高新技術產業、基礎設施、環保產業、教育事業、物流、旅游、文化、金融等新興服務產業。

表3 外商和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各種投資方式情況
(二)外資投向要具有地區特色
外商在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時,往往會選擇經濟條件好的區位進行投資。因此,當前外資在區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以鄭州、洛陽、三門峽、新鄉和漯河等城市。為了改變有些地區吸引和利用外資的相對落后狀態和避免河南省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可以讓各地區都能夠形成特有的地區經濟。
例如,強化鄭州在全省開放型經濟發展中的龍頭作用,發揮其提供經濟發展要素和帶動經濟發展等方面的作用,通過擴散或梯度效應帶動整個省的經濟發展。在利用FDI的過程中可以發揮洛陽在制造業對外開放方面的比較優勢,引導開封市文化、旅游文化產品和休閑娛樂產業方面的外資流入,新鄉市可以進一步擴大高精密度銅管、家電、生物制品等優勢產品和部門對于外資的利用力度,而對于許昌市外資流向要側重以電子信息、電力裝備制造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漯河市要擴大肉類及制品等優勢產品和部門的外資吸引與利用水平。
(三)外資來源地要實施戰略調整
長期以來,河南省利用FDI的外資資金來源主要集中在港澳臺地區及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為了增加利用FD I資金來源的多樣化,河南省要及時實施招商區域戰略調整計劃,把招商重點轉向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因為歐美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在食品、化學、機械、電器、電子設備及運輸設備領域,多數領域都涉及到了高新技術產業,并且歐美各國的外商直接投資額度較大,投資質量較高,加大在歐洲及美洲等地的招商力度,可以保證外資資金的穩定性。
(四)進一步拓展利用外資的方式
目前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主要方式是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資等傳統方式,特別是外商獨資方式,2013年所占比重高達65. 99%,不夠多樣化的引資方式妨礙了資本市場的國外資本吸納能力。未來河南省要進一步拓展吸引和利用外資的方式,除了傳統方式,還可以嘗試其它形式。如繼續利用B O T和T O T方式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外資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公司和外資財務公司等,這些外資金融機構的進入可以拓寬外資進入的渠道。
參考文獻:
1.楊會能.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問題研究—以河南為例[J].人民論壇, 2011(1)
2.吳銘.十年來中國利用外資學術思想的發展[J]. 中國經貿,2011(5)
3.楊永華.外商直接投資對地區差距的影響與經濟安全[J].經濟問題探索,2009(12)
4.倪偉清,厲英珍.浙江利用FD I的結構演變分析[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4)
中圖分類號:◆F112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