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霞
摘 要:生物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其趣味性是區別于其他學科的一大顯著特征。要讓學生喜歡上生物課,就要盡可能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恰當使用趣味教學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就結合教學實踐介紹多種類型的趣味教學實例,并進行進一步分析。
關鍵詞:高中生物;趣味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100-01
生物學區別于其他學科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趣味性,且其研究更多的是生物的微觀領域,一旦失去了興趣,學生學起來就會感到“味同嚼蠟”,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想要讓學生喜歡上生物課就要盡可能的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所謂的趣味教學就是指把一些與課堂內容有關的趣味性強的知識和有助于調動課堂氣氛的靈活教學方法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以達到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思考、探討和解答問題的積極性的目的。下面就談談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進行趣味教學。
一、課堂教學寓教于樂,讓學生樂在其中
教學是一門藝術。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藝術美能引起學生心理、生理上的愉悅反應。“新課引入”是上好每節課的重要環節。開講的藝術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強化記憶,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另外,教學中要合理安排內容,密度適中。一節課內容太多,教師和學生都會緊張得喘不過起來,就無法談愉悅。因此,教學中要有張有弛、抑揚交錯,質疑、激疑、解疑,駕馭自然,使學生欣然接受。在課堂上留有空白,讓學生獨立自由思考。如在課尾質疑,能促使學生思考與討論,往往會收到意外的效果。再加上融趣味性、活動性和實踐性為一體的作業,更是錦上添花。
教學過程中師生雙邊活動,更是師生情感雙向交流和及時反饋的過程。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好,施教越得法,學生學習生物課的興趣就越濃厚,積極主動性就越高。甚至可以由原來不感興趣到十分熱愛;相反,師生關系不好,老師一進教室,學生情緒馬上低落,在感情上就罩上了一層陰影,學生的大腦神經功能就無法得到應有地發揮,彷徨、苦悶,產生“厭學”。因此,師生關系對立是學生厭惡生物課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創設生活情境
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脫節是制約學生實踐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高中生物教學要求學生深入到現實生活中學習生物,引導學生用課堂學習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中發生的問題,這樣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識。高中生物教師應該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生物知識,挖掘生物學中的生活內涵,使抽象的生物學知識變得具體,培養學生的生物學思維。在學習《細胞的分化》時,教師可以以白血病案例入手,德國體操運動員為了給兒子治療白血病參加奧運會的事件深受大家感動,教師可以從這件事入手,通過提問白細胞的產生過程,讓學生歸納出細胞分化概念,再引出白細胞異常的治療方案,與學生討論治療方案的缺點,讓學生發揮想象,找出獲得造血干細胞的辦法,通過問題的層層深入,激發學生興趣。
三、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高中生物中的許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去甚遠,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地講解,那么,教師講得乏味,學生學得無趣,將一定程度地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將看不見的微觀世界或抽象的理論知識等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能夠清楚地得以觀察和思考,那么,可以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比如,教師在講授“遺傳和染色體”中的“基因的分離定律”這一節內容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以動態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還可以將“家族系譜圖中的遺傳病的遺傳方式”以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使生物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的展示變得生動鮮明,不僅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現代教學技術在課堂上的適度滲透,巧妙地輔助了高中生物的教學活動,使得教學內容引人入勝。
四、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實驗操作時間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操作是重要一環,在生物教學中學生都愛上實驗課,積極性很高,可是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一而再,再而三強調不要亂動這,也不要亂動那,一定要跟著老師走。當然,老師怕學生把實驗工具損壞或者是怕出亂子,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這樣只能使學生們掌握片面的知識,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使一些本來就膽小的學生經老師再三強調,什么也不敢動,慢慢的學生的積極性就調動不起來,也就不想學這門學科了。為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學的質量,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足的實驗時間,不再強調那么多,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教師要駕馭好課堂,適時給以指引和輔導。例如:“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這一實驗,課本上要求用30%的蔗糖溶液,可能會有學生提出可不可以改用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或同濃度的其他溶液(如KCl30%)來替代?如果有了這樣的疑問,就要鼓勵他們通過實驗來解答,同時學生也會自然而然聯想到同種方法來測定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如果學生有興趣的話,就要鼓勵他們試一一試。通過這一探索過程,一方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科學思維的能力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總而言之,高中生物趣味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引起他們聽課的注意力,進而增強課堂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發掘學生的潛力,在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中融入趣味性的因素,并不斷創新教學的方法。只有這樣,才會使高中生物教學有更大的飛躍。
參考文獻:
[1] 王 強.趣味教學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教研),2010.
[2] 胡桂芳.淺談改善高中生物備課方式的幾種重要途徑[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