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惠珠
摘 要:研究性學習目前在普通高中已普遍推行。但它作為一種能有效提高學生素質的教學手段不能只局限于高中階段,須從初中階段就開始訓練,達到初、高中知識的聯系銜接,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關鍵詞:初中政治;研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245-01
研究性學習目前在普通高中已普遍推行。但它作為一種能有效提高學生素質的教學手段不能只局限于高中階段,須從初中階段就開始訓練,達到初、高中知識的聯系銜接,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本人從事初中政治教學多年,較了解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知識結構等。現就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如何運用研究性學習提幾點做法,與同仁商榷。
一、在課堂教學中多角度指導學生提問題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動力,通過問題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求知欲。研究性學習主要是圍繞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組織學習活動的,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載體,而教師就是舵手,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課堂充滿問題,并不斷解決問題。
“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新模式。它首先要解決的是學生的開口問題,要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所思、所想、所疑,讓學生敢于開口。怎樣才能讓學生敢于開口呢?教師在課前可以按章、節依據知識系統及其內在聯系和知識重點、難點和有關學習方法、基本技能和能力素養等要求提出問題,設置“導學提綱”,視不同情況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和當堂自學。上課時再將學生分組,讓學生對預習、自學中存疑的問題先進行小組討論,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充分發言,提出自己的見解,并最終確定需要釋疑的問題,教師針對學生所提問題進行解答、分析、歸納。
例如,在上“難報三春暉”這一節課時,課前我先根據課時的總體內容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①我們為什么要孝敬父母?②你認為自己應怎樣孝敬的父母?上課時先讓學生充分發言,并提出需要老師釋疑的問題。然后,根據學生的發言及所提問題進行分析、歸納、解答,整理出本課的中心內容。
二、實行小組合作,上好活動課
新教材刪掉了許多初中生難以理解的內容和很多須靠死記硬背的問題,在每一課中增設了活動課。如果按照老方法進行教學,不設計活動課,勢必違反教學規律。新教材有許多章節都需要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果沒有活動,這項目標就落實不了。但初中的學生要獨立研究解決某一問題還存在一定困難,此時小組合作討論解決問題便起了互相補充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推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實行小組合作,上好活動課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怎樣才能上好活動課呢?
1、分組進行社會調查活動
在學習“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這一課時,我以“改革開放給家鄉帶來的變化”為專題,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以小記者的身份采訪有關人員。當然教師應事先聯系好采訪對象,隨時指導學生,了解搜集本地區改革開放以來所發生的變化,然后指導學生根據收集和采訪調查的第一手資料,共同整理和歸納,寫成短文、發言稿,在匯報會上交流,組織舉辦一期專題板報。并進一步要求學生在調查的基礎上,針對本地區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形成合理化建議,反映給有關部門。
上述系列活動,實現了課內外、校內外、理論與實際、學習與實踐的互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學會取長補短、團結合作、開拓思路、啟發靈感等心理品質,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
2、專題性研究歷史教材和時事政治
歷史與政治是兩門互相滲透的學科,有一些政治問題和觀點需要歷史事實來論證,這就要求我們要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強調學習的探究性。
我在組織“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一活動課時,具體做法如下:首先,把全班學生分成五小組,讓學生根據歷史事實和時事政治分別搜集以下有關資料:①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②臺灣人民盼望統一的看法;③“臺獨”分子分裂祖國的可恥行徑;④中國政府對臺灣的有關政策;⑤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歷史過程。其次,要求各組長整理本組查找的資料,全班資料匯集后出版專題墻報;指導學生進行專題學習、討論和研究。通過這個專題的研究性學習,學生學會了通過多種渠道去尋找自己所需的資料,能對各種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和提煉,并從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能初步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等。
3、舉行辯論會研討社會熱點問題
找準社會熱點問題與書本理論的結合點,引導學生運用所學過的有關理論分析、評判、解答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社會熱點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我在組織“網絡上的人際交往”這一活動課時,針對目前中學生中出現 “上網熱”的問題舉行小型辯論會進行研討。關于學生上網,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網上學習,可以避免學生膽怯心理,通過網校的“學生論壇”可以自由發言,與同齡人交流學習方法和學習心得,有利于提高學習能力和交流能力。另一種觀點認為,上網易受網上游戲和其他不良東西的影響,不容易區分好人和壞人,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和良好性格的形成。針對這兩種不同的觀點,我把全班學生分成兩大組,讓他們分別搜集有關的材料,然后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他們進行辯論。在辯論中,同學們都能暢所欲言,說出上網的利與弊。最后我進行總結: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我們通過網絡能擴大知識面,了解世界,但上網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不能受網絡中不健康東西的影響,更不能迷戀網絡而不能自拔,要有自我保護意識,不能因上網而荒廢學業。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參與實踐、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時又能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和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指導學生正確處理研究結果
初中的學生在實行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怎樣采取有效的方式分析和搜集信息以及判斷信息的真偽,如何通過分析、綜合、整理信息得出正確、有效的結論等,還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我們及時跟進,告訴他們不同課題的處理方法、方式可以多樣化。既可以是一篇小論文,一份調查報告,一場主題演講,一次口頭報告,一本研究筆記,一期專題墻報,也可以是一次答辯,一項活動設計方案等。
總之,初中政治教學運用研究性學習,不單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它拓展了研究視野,打破學科界限,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觀念,提高了學生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