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西藥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療效及不良反應觀察對比
陳永平
目的觀察不同西藥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治療效果并對其不良反應癥狀進行分析。方法選擇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本院就診的82例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觀察組(n=41)及對照組(n=41)兩組。觀察組患者采用莫沙比利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嗎丁啉治療,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及服藥后不良反應率的差異。結果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5.12%,對照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75.61%,兩組臨床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較短,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臨床復發率9.76%(4/41)低于對照組21.95%(9/41)(P<0.05)。結論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惡心、嘔吐、噯氣、胃酸反流等,用莫沙比利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具有療效快、不良反應率低、遠期治療效果理想等優點。
膽汁反流性胃炎;莫沙比利;臨床診斷
膽汁反流性胃炎又稱堿性反流性胃炎,主要發生機制為胰液、腸液、膽汁等內容物在手術后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或幽門功能降低等情況下向胃部倒流進入,同時在胃酸作用下破壞胃黏膜屏障,增加酸性離子,從而引發胃黏膜慢性炎癥[1]。要想對內容物破壞胃黏膜的現象進行有效緩解,就應該有效診斷和治療反流性胃炎。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本院就診的82例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患者采用不同的西醫進行治療,并對兩種藥物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率進行觀察及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本院就診的82例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觀察組(n=41)及對照組(n=41)兩組。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齡19~72歲,平均(48.2±4.3)歲,病程3個月~5年,平均(3.4±1.2)年;其中臨床癥狀表現為惡心14例,嘔吐12例,噯氣8例,胃液反流7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齡16~69歲,平均(46.3±5.1)歲,病程2個月~6年,平均(2.7±1.3)年,惡心13例,嘔吐12例,噯氣8例,胃液反流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及排除標準
診斷標準:運用胃吸出物測定法測定患者膽汁,向胃腔將胃管從患者鼻腔中插入,然后將空腹及餐后胃液抽吸出來,對膽酸含量進行測定,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診斷標準為空腹胃酸分泌量、膽酸分別在3.5 mmol/h以下、30μg/ml以上[2];排除標準:將有嚴重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上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腸病變、胃癌等患者排除在外。
1.3 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接受莫沙比利治療,每次服用劑量為5 mg,每天服用3次,每7天為1療程,持續服用3個療程;對照組患者接受嗎丁啉治療,飯前15~30 min讓患者服用10 mg嗎丁啉,每天3次,1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服藥后不良反應率的差異進行觀察。
1.4 療效評價
如果治療后患者胃炎臨床癥狀消失,具有完全正?;蚧菊5奈肝锬懰岷?,則評定為顯效;如果治療后患者胃炎臨床癥狀在極大程度上改善,具有較低的胃吸物膽酸水平,則評定為有效;如果治療后患者胃炎臨床癥狀沒有改善或加重,胃吸物膽酸含量沒有降低或提升,則評定為無效[3]。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軟件SPSS 20.0處理數據,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等計量資料采用()來表示,用t檢驗,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率、臨床復發率等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檢驗,檢驗標準a=0.05。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5.12%(39/41)高于對照組75.61%(31/41)(P<0.05),具體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對比分析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4.88%(2/41)低于對照組26.83%(11/41)(P<0.05),具體見表2。
2.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對比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對比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d)觀察組 41 7.8±2.5對照組 41 10.5±3.2t4.303P<0.05
2.4 兩組患者臨床復發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復發率9.76%(4/41)低于對照組21.95%(9/41)(P<0.05),具體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臨床復發率對比[n(%)]
在正常狀況下,肝臟每天產生的膽汁將通過膽管運輸及貯存在膽囊中,當機體進食后,食物經消化到進入胃部后,膽囊將對膽汁進行收集并對其進行濃縮,并將膽汁分泌到十二指腸中,以膽鹽的方式在回腸遠端被吸收,被肝臟吸收的同時再循環進入胃部[4]。引起膽汁返流的原因有多種,可能與患者情緒激動、精神過分緊張、生活規律不正常、患者經常吸煙、酗酒、患有膽囊疾病或行胃部切除手術等因素有關[5]。這些因素均會影響患者植物神經的穩定性,從而導致患者胃腸功能出現紊亂,導致幽門失衡關閉[6]。膽汁胃液反流的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胃部排空延遲、胃竇降低蠕動、節律紊亂、幽門壓力下降、括約肌缺失、十二指腸收縮異常以及十二指腸運動不協調等癥狀。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對比 [n(%)]
莫沙比利,屬于一種胃腸道藥物,可有效協調及加強胃腸運動,能有效阻止食物反流及滯留,其作用機理為對腸肌層神經叢節進行刺激,將乙酰膽堿釋放出來,從而促進胃腸運動功能的增強。由于莫沙比利不會改變胃粘膜的分泌,因此不會影響黏膜下神經叢的功能。在動物實驗中證實,莫沙比利能有效增強胃竇中十二指腸的蠕動功能及消化活性,從而能有效縮短腸道活動的時間。在人體腸胃中,莫沙比利能有效增強胃部、食管以及十二指腸的蠕動及收縮,能有效改善胃竇指腸的協調功能,從而加強胃部及十二指腸排空的能力,促進大腸及小腸的蠕動[7]。
嗎丁啉又名多潘立酮片,屬于外周性多巴胺受體拮抗劑,能促進胃腸道恢復正常張力以及促進胃腸道蠕動,可有效促進胃部排空,增加十二指腸以及胃竇的運動,同時能有效協調幽門收縮,增強食道下端括約肌以及食道的蠕動,由于嗎丁啉對腦部屏障滲透能力較差,因此其不會產生多巴胺受體,不會對腦部神經造成影響,能有效改善膽汁反流性胃液的所致的惡心、嘔吐、噯氣等臨床癥狀[8]。
嗎丁啉與莫沙比利均能有效改善膽汁反流性胃液的臨床癥狀,從本研究結果中顯示,與嗎丁啉相比,莫沙比利在治療膽汁反流性胃液中的效果更加顯著。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5.12%,對照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75.61%,兩組臨床總有效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說明莫沙比利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且對機體產生的毒副作用較低,患者對藥物的耐受程度較高。與嗎丁啉相比,莫沙比利臨床復發率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說明莫沙比利的遠期治療效果較理想。從本研究中可以說明用莫沙比利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具有療效快、臨床效果顯著、不良反應率低、遠期治療效果理想等優點。
[1] 李寧,彭亮,高琨,等. 膽汁反流性殘胃炎相關因素及干預性治療的研究[J]. 中國醫師雜志,2010,12(11):1508-1510.
[2] Chan DC,Fan YM,Lin CK,et al. Roux-en-Y reconstruction after distal gastrectomy to reduce enterogastric reflux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2007,11(12):1732-1740.
[3] 狄永新. 三聯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29例療效觀察[J]. 北方藥學,2012,9(5):12-13.
[4] 彭繼承,羅宜輝. 伊托必利聯合鋁碳酸鎂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觀察[J]. 醫學信息,2009,22(8):1576-1577.
[5] 戴菲,龔均,羅金燕,等. 十二指腸胃反流胃腸動力機制研究[J].胃腸病學,2008,13(2):87-90.
[6] 穆立新,楊路. 十二指腸球部變異與反流性胃炎關系初探[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09,3(11):91-92.
[7] 房靜遠,劉文忠,李兆申,等. 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2年,上海)[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3,5(7):44-55.
[8] 張舉垚,張江彬,林寬仔. 精神心理因素與原發性膽汁反流性胃炎相關性探討[J]. 臨床消化病雜志,2015,27(5):304-306.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Different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ile Reflux Gastritis
CHEN Yongping West Pharmacy,Fourth People's Hospital in Rugao City,Rugao Jiangsu 226511,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different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for bile reflux gastritis patients.Methods8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ile reflux gastritis in our hospital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4 to September 2015,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41)and control group(n=41).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osapride for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otilium,clinical outcomes and th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12%.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in control group was 75.61%,the clinically efficiency of the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hospital sta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there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P<0.05). The clinical recurre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9.76%(4/41)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21.95%(9/41)(P<0.05).ConclusionBile reflux gastritis patients show clinical symptoms of nausea,vomiting,belching and acid reflux ,treatment with Mosapride in bile reflux gastritis has fast effect, low adverse reaction rate,ideal long-term treatment effects and so on.
Bile reflux gastritis,Mosapride,Clinical diagnosis
R573.3
A
1674-9316(2016)36-0097-03
江蘇省如皋市第四人民醫院西藥房,江蘇 如皋 226511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36.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