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護理干預對子癇前期易感孕婦母嬰結局的影響分析
黃秀娥
目的探索子癇前期易感產婦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對母嬰結局的影響。方法選取120例子癇前期易感產婦為研究對象,進行抽簽化分組,兩組產婦各有60例,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采用常規護理和早期護理干預。結果觀察組產婦的子癇前期發生率(3.33%)、子癇發生率(0.00%)、自然分娩率(96.67%)、圍生期并發癥(3.33%)、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率(1.67%)、滿意率(98.33%)優于對照組產婦(P<0.05)。結論早期護理干預在子癇前期易感產婦中效果顯著。
早期護理干預;子癇前期;產婦;母嬰結局
子癇前期多發于初產婦,又稱之為先兆子癇,該疾病嚴重影響母嬰健康,對此應加強產婦產前護理,避免先兆子癇的發生。而實施一項安全、有效的護理模式,可改善母嬰結局,防止產婦并發子癇[1]。 本文旨在探索早期護理干預對子癇前期易感產婦母嬰結局的臨床意義,具體可見下文描述。
1.1 基線資料
選擇120例子癇前期易感產婦為此次研究對象,對研究產婦進行抽簽分組方式,分為觀察組(早期護理干預;60例)和對照組(常規護理;60例),所有產婦均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觀察組產婦平均年齡為(26.34±1.58)歲,平均孕周(32.35±3.69)周,收縮壓為(139.64±8.39)mm Hg,舒張壓為(91.36±8.36)mm Hg。對照組產婦平均年齡為(25.89±2.34)歲,平均孕周(33.85±2.87)周,收縮壓為(138.96±9.14)mm Hg,舒張壓為(92.47±7.52)mm Hg。兩組子癇前期易感產婦各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對于子癇前期易感產婦應加強臨床宣教,告知產婦日常生活注意事項,且加強產婦血壓、胎心監護。
觀察組采用早期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
(1)健康宣教:由專業護理人員對子癇前期易感產婦進行健康宣教,告知產婦定期檢查和積極配合治療的重要性,加強胎兒監護、自數胎動、掌握自覺癥狀,同時可根據產婦出現的臨床癥狀進行詳細講解,告知產婦子癇前期對妊娠結局的危害,從而提高產婦的依從性,使其能夠配合護理人員完成相關治療,降低對母嬰的危害,預防產婦子癇前期的發生。在日常生活中,可囑咐產婦盡量臥床休息,采取左側臥位,每日休息不少于10小時,左側臥位24小時可使舒張壓降低10 mm Hg,左側臥位可以增大子宮血流量,減輕子宮右旋,防止胎兒出現宮內窘迫事件[2]。
(2)心理疏導:加強臨床心理疏導,從而改善產婦負面情緒,對于已并發高血壓相關癥狀的產婦,如頭暈、頭痛,應適當分散產婦注意力,并和產婦談論其感興趣的話題,耐心給予產婦安慰和解釋,防止產婦過度擔心,而加重恐慌、不安情緒,囑咐產婦合理安排休息時間,同時加強產婦家屬的心理教育,告知產婦家屬此時的陪伴對產婦的重要性,促使產婦感受到愛與歸屬感[3]。
(3)體重控制和飲食方案的制定:告知產婦應進行低鹽飲食,但不必嚴格限制,攝入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每日攝入量>100 g,補充維生素、鐵、鈣劑。除此之外,加強產婦體重的測量,對于大幅度體重增長的產婦,應加強隱性水腫的排查[4]。
(4)預見性住院護理:若產婦出現異常現象,應鼓勵產婦住院就診,從而方便觀察產婦病情變化,預防其他并發癥的發生,保持室內空氣流動,且加強產婦吸氧護理,每日兩次,每次30分鐘,從而提高胎兒氧分壓,增加產婦動脈氧含量,每日測體重和血壓,監測胎兒發育狀況和胎盤功能,同時加強產婦腎功能和尿常規檢查,若發現異常現象,立即報告醫生,給予相應處理[5]。
(5)產程和產后的護理:應根據產婦不同產程,實施相應護理措施,比如在第一產程時,應嚴密監測生命體征以及胎心音;第二產程實施產鉗陰道助娩;第三產程,實施靜脈滴注治療,同時鼓勵產婦多下床活動,并讓產婦家屬全程陪護,從而緩解產婦心理壓力。而當胎兒娩出后,立即與產婦進行皮膚接觸,在產后血壓穩定后協助產婦返回病房休息,從而消除產婦疲勞感。根據產婦產程情況和體質,制定相應的飲食方案,鼓勵產婦早日下床活動,保證母嬰同室[6]。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產婦的子癇前期發生率、新生兒結局、滿意率、分娩方式、子癇發生率、圍生期并發癥。
滿意率主要評價指標為護理質量、護理服務態度,總分為100分;若<60分,即為不滿意;若60~80分,即為一般;>80分,即為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2.1 產婦分娩方式和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產婦分娩方式和并發癥發生率優于對照組(P<0.05)。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2.2 產婦圍生期并發癥和新生兒結局對比
觀察組產婦圍生期并發癥發生率3.33%(2例)、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67%(1例);對照組產婦圍生期并發癥發生率21.67%(13例)、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1.67%(7例),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2.3 產婦總滿意率對比
觀察組產婦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產婦(P<0.05)。具體結果如表3所示。
子癇前期屬于進展性疾病,若未及時干預,不僅威脅母嬰健康,還可影響妊娠結局[7]。有研究統計證實,子癇前期的血管內皮組織損傷和胎盤血管重組障礙,可導致新生兒并發窒息、缺氧、體重下降等現象,若未及時干預、預防,可導致產婦病情呈發展趨勢,從而出現提前終止妊娠情況,對此應加強臨床干預,從而改善妊娠結局[8]。
早期護理干預具有針對性、全面性等特點,本次研究主要對產婦實施健康宣教、心理疏導、體重控制和飲食方案的制定、預見性住院護理、產程和產后的護理、子癇前期的特殊護理,其可有效改善產婦妊娠結局。其中通過實施健康宣教,可增加產婦自我護理意識,從而預防子癇前期的發生;通過心理疏導,可改善產婦不安、焦慮等負面情緒,促使產婦保持健康、樂觀心態面對分娩;通過飲食護理和體重控制,可為產婦機體及時補充微量元素和蛋白質水平,降低高危因素;通過預見性護理干預,可確保產婦得到充足的休息時間,利于處理異常狀況;通過子癇前期護理和產程、產后護理,可改善產婦妊娠結局[9-10]。

表1 對比兩組產婦分娩方式和并發癥發生率(n,%)

表2 對比兩組產婦圍生期并發癥和新生兒結局(n,%)

表3 對比兩組產婦總滿意率(n,%)
總而言之,對子癇前期易感產婦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可提高分娩安全性,改善妊娠結局。
[1] 李坤. 風險評估及早期護理干預對子癇前期孕婦的影響[J]. 中國醫藥指南,2015,13(35):261-262.
[2] 陳黎棟,馮亞玲,胡玲卿,等. 個體化心理指導對子癇前期病人焦慮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 護理研究,2016,30(7):860-862.
[3] 劉超敏. 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對子癇前期輕度病人焦慮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3):127-128.
[4] 張白玉. 對妊高癥孕婦進行妊娠期和圍產期綜合性護理的效果分析[J]. 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8):133-134.
[5] Goetzinger,KR,Zhong Y,Cahill AG,et al. Efficiency of firsttrimester uterine artery doppler,a-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12,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and matern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ediction of preeclampsia[J]. J Ultrasound Med,2013,32(9):1593-1600.
[6] 徐曉青. 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孕婦預后的護理分析與探討[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8):131-133.
[7] 彭蕓,胡鳳欣. 不同的護理方式在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中的實施效果比較[J]. 中外醫療,2014,33(3):147-148.
[8] 邵芳欣.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中子癇前期重度患者的臨床護理措施及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0):1817-1818.
[9] 謝曉艷. 46 例子癇前期重度剖宮產術后的護理[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6):233-234.
[10] 鄧雪芬,禤妙芬. 子癇前期孕婦集束化護理的應用研究[J]. 醫學信息,2015,38(35):162.
The Influence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Maternal and Infant Outcomes of Preeclampsia in Pregnant Women
HUANG Xiu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Nanpi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Nanping Fujian 353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maternal and infant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preeclampsia.Methods120 cases of preeclampsia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ndividually used routine nursing and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ResultsThe incidence of preeclamps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3.33%),the incidence of eclampsia was(0.00%),the natural childbirth rate was(96.67%),perinatal complications wasn(3.33%),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adverse events was(1.67%),the satisfaction rate was(98.33%),and the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egnant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is obvious.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Preeclampsia,Pregnant women,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
R473.71
A
1674-9316(2016)36-0193-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36.113
福建省南平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福建 南平 3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