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腦外傷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分析
林志瑜 沈偉玲 吳麗婷
目的分析顱腦外傷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康復護理患者120例,根據患者不同康復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比患者恢復情況。結果觀察組護理后簡化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較對照組高,生活質量較對照組提高(P<0.05)。結論對顱腦外傷患者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能促進患者功能恢復。
顱腦外傷;早期;康復護理干預
顱腦外傷患者病情危重,病情進展快,死亡率高達50%[1]。顱腦外傷患者在渡過危險期后,多數患者會遺留語言、肢體功能障礙,給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危害,影響生活質量。對顱腦外傷遺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礙患者,應實施必要康復功能鍛煉,促使患者功能恢復。本文對顱腦外傷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其結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中120例顱腦外傷患者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康復鍛煉,患者認知功能、精神功能良好;自愿接受不同康復鍛煉;對本次研究知情;根據患者不同康復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齡18~65歲,平均(38.6±5.8)歲;觀察組60例,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齡18~60歲,平均(39.1±6.2)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資料對比,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我院接受常規臨床治療及常規護理。醫護人員要密切注意患者病情變化,給予患者健康宣教,教導患者合理飲食,補充機體必要營養,增強患者機體抵抗力。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臨床治療及護理基礎上聯合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心理護理:顱腦外傷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產生焦慮、抑郁、恐懼、不安等負面心理。護理人員應積極疏導干預,講解疾病恢復期功能鍛煉,穩定患者情緒。鼓勵、安慰患者,給予患者足夠的信任和安全感,使患者能充分信任醫護人員,使治療、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康復期患者,鼓勵患者家屬能多安慰患者,鼓勵支持患者,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與勇氣。
(2)體位護理:無法主動改變體位的患者應每2 h輔助變換一次體位。患者體征平穩后,應保持患者良好肢體位以預防或減輕痙攣的出現或加重。仰臥位時患者頭下置枕頭,軀干保持伸展,患側肩胛下墊軟墊以防止肩胛的后縮,上肢放在體側的枕頭上,可讓遠端稍高以助血液回流。前臂旋后,掌心朝上,手指伸展略分開。患側臀部至大腿部可放置長枕,預防外旋的不利體位,膝關節下放置軟墊保持微屈膝狀態。足底可放置一枕頭以增加足底的感覺刺激并防止足下垂。患側臥位時患側上肢向前伸直,肩前伸保持肩胛骨的穩定狀態,肘關節伸直,前臂旋前位,手指伸直。患側下肢微伸展,膝關節伸直,踝關節中立位。健側上肢自然放置,健側下肢保持屈髖屈膝的邁步姿勢放置于一枕頭上。健側臥位時患側上肢肩前伸置于枕上,肘關節伸直,前臂旋前,手指伸直張開。患側下肢微屈髖屈膝置于枕上。健側上肢自然放置,下肢微伸展,膝關節微屈。床上坐位時于背后墊一枕頭以保持身體的抗重力伸展狀態,雙上肢前伸置于床前桌上,患側上肢有需要的應放置于枕頭上保持肘關節伸直,腕關節微伸展,手指張開。雙下肢保持髖關節屈曲90°,膝關節伸直,可于足底墊一枕頭以保持踝關節的中立位。床邊坐位應上身保持抗重力伸展,上肢放置于體側,患側上肢伸直,手置于枕上,健側自然放置。下肢屈髖屈膝90°,足底需接觸地面或硬支撐上,保持足跟著地。如有需輪椅的患者還應注意在輪椅上時患側上肢應保持肩關節稍前伸外旋稍外展,肘關節伸直,手指張開置于枕上。
(3)運功功能訓練:急性期患者應適當給予肢體康復護理,肢體置于功能位,避免肌肉攣縮或水腫。穩定期患者,指導患者肢體主被動訓練,調整患者核心穩定和肌肉運動感覺等狀態。協助患者翻身、軀干運動、坐位。協助患者簡單床上活動、坐位訓練、平衡訓練。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時,先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指導患者行走、穿衣、梳洗、進食、上衛生間等,各活動循序漸進,堅持不懈,至患者能盡量獨立完成活動。
(4)感覺功能訓練:首先對患者進行聽覺訓練,護理人員應與患者積極交談,鼓勵患者家屬多和患者說話。定時播放音樂、視頻,反復聲音刺激。昏迷患者給予疼痛、聲音刺激,為患者播放節奏輕快歌曲,適當刺激患者意識。其次對患者視覺刺激,指導患者查看彩色物品、彩色圖畫、彩色衣服等,由患者辨認,不斷刺激患者視覺。最后刺激患者味覺,對有吞咽障礙者,鼓勵患者進食酸甜苦辣等不同口味食物,經口進食者需盡早拔除胃管,用食物刺激口、咽喉,使患者能盡快恢復味覺。
1.3 評價指標
肢體功能評分:用簡化Fugl-Meyer[2]運動功能評分評價患者肢體功能,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患者肢體功能越好。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3]評價患者生活質量,包括軀體功能、日常活動、心理功能、生理功能4個維度,每個維度計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此次研究中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獨立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肢體功能比較
護理前觀察組患者簡化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41.5±5.4)分,觀察組(40.9±6.0)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運動功能評分(71.3±5.2)分,對照組(62.3±5.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軀體功能、日常活動、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較對照組有所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顱腦外傷是因外界暴力作用所致頭部損傷,顱腦外傷部位特殊,病情復雜嚴重,單純治療雖然能挽救患者生命,但多數顱腦外傷患者遺留各種肢體、語言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病后恢復,使患者生活質量降低[4]。因此顱腦外傷患者,不僅需要使用藥物挽救患者生命,也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對患者行康復指導,能夠促使患者肢體功能、語言功能恢復。資料報告[5-6],外科治療雖然能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患者病死率,但并不能夠完全恢復患者社會功能。而康復干預能改善患者預后,促使肢體、語言功能恢復。本組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簡化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較對照組高,軀體功能、日常活動、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較對照組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對顱腦外傷患者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能促使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顱腦外傷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中,腦部組織具備可塑性及大腦功能重組性,通過必要康復訓練能刺激腦皮質代償損傷區腦組織的神經功能,逆轉腦組織病灶中央區神經細胞不可逆性壞死及病灶周邊區神經細胞缺血缺氧狀態,增加腦血流量,增強腦細胞活性,恢復腦部功能供血和供氧,改善腦部微循環,促使患者神經功能恢復[7]。早期康復護理干預中,根據顱腦外傷患者具體情況早期康復指導,早期肢體功能、感覺功能刺激,協助患者合適體位,能促進肢體功能、語言功能恢復;同時顱腦外傷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對患者心理指導,能糾正患者心理問題,促使患者以更好心態積極面對治療[8]。早期功能康復護理干預,盡早糾正患者神經功能缺損,促使患者功能更快恢復[9]。
總之,對顱腦外傷患者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能促進患者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1] 謝茜宇. 康復護理干預對顱腦外傷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23):171.
[2] 孫建琴,王欣玲,羅霞. 護理干預對輕中型顱腦外傷患者睡眠質量和綜合功能的影響[J]. 河北醫藥,2015,37(4):631-633.
[3] 譚愛嬌.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顱腦外傷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8):21-22.
[4] 農玉白,鄺群笑,于金梅. 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外傷患者治療療效的影響[J]. 中國當代醫藥,2010,17(9):90-91.
[5] 江英,楊艾影.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影響[J]. 黑龍江醫藥,2012,25(1):171-172.
[6] 季玲. 重型顱腦外傷病人的早期康復護理[J]. 全科護理,2011,9(26):2379-2380.
[7] 鄢杰. 康復護理干預對顱腦外傷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外醫療,2011,30(20):151.
[8] 高桂蘭. 早期康復治療對顱腦損傷患者肢體功能及預后的影響[J]. 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6):31-32.
[9] 蔣向麗. 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在促進顱腦外傷患者功能恢復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3):243-244.
The Valu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LIN Zhiyu SHEN Weiling WU Liting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Rehabilit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Quanzhou City,Quanzhou Fujian 362000,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Methods120 patients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habilitation methods.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ResultsThe 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0.05).Conclusion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 can promote functional recovery.
Craniocerebral trauma,Early stage,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R473
A
1674-9316(2016)36-0195-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36.114
泉州市中醫院針灸康復科,福建 泉州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