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 胡雪艷 路學榮 喬文軍
?
急性腦血管疾病與腫瘤壞死因子的相關性
劉娜1胡雪艷1路學榮1喬文軍2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腦血管疾病與腫瘤壞死因子(TNF-α)的相關性。方法回顧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40例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研究組),另選取同期來我院體檢的40例作為健康人員(對照組),運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兩組受檢者的TNF-α水平。結果研究組患者不同疾病類型、神經功能、疾病嚴重程度患者的TNF-α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研究組中,腦梗死患者的TNF-α水平明顯高于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惡化患者的TNF-α水平明顯高于非惡化患者,重度患者的TNF-α水平明顯高于輕中度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急性腦血管疾病嚴重程度、神經功能均與TNF-α水平呈正相關。
【關鍵詞】急性腦血管疾病;腫瘤壞死因子;相關性
1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遼寧沈陽110003
2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遼寧沈陽110035
急性腦血管疾病為臨床常見疾病,好發于中老年人群。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其發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已成為神經內科研究的一個重大項目[1]。相關醫學研究已證實,動脈炎癥、糖尿病、高血脂等高危性因素均與其密切相關[2]。隨著臨床對腦血管損傷機制的進一步深入研究,腦缺血早期炎性反應及其損傷作用日益被重視。其中,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與其最為密切[3]。本研究就急性腦血管疾病與TNF-α的相關性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40例急性腦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腦血管疾病相關診斷標準[4],均經頭顱CT及磁共振成像(MRI)確診,且知情同意;排除服用影響免疫系統功能的藥物、免疫系統疾病、糖尿病。將40例急性腦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組,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26~83歲,平均(62±12)歲;疾病類型:腦梗死23例,腦出血17例;神經功能:惡化15例,非惡化25例;疾病嚴重程度:輕度10例,中度20例,重度10例。另選取同期來我院體檢的40例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28~82歲,平均(67±11)歲。兩組受試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檢測方法清晨空腹采集兩組受試者的肘靜脈血3 ml,放置于抗凝試管中,第一時間對其進行離心3 min,3000 r/min,離心半徑12 mm,分離血清,并將標本放置于-7 ℃冰箱中待檢。采用軍事醫學科學院提供的藥盒,運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兩組受試者的TNF-α水平,檢測過程嚴格依據相關操作步驟。
1.3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中不同疾病類型、神經功能、疾病嚴重程度患者的TNF-α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研究組中,腦梗死患者的TNF-α水平明顯高于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惡化患者的TNF-α水平明顯高于非惡化患者,重度患者的TNF-α水平明顯高于輕中度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受試者TNF-α水平比較(ng/L,±s)

表2 兩組受試者TNF-α水平比較(ng/L,±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腦出血比較,aP<0.05;與非惡化比較,bP<0.05;與輕度比較,cP<0.05;與中度比較,dP<0.05
組別 例數 TNF-α水平對照組 40 24±10研究組腦出血 17 67±14*腦梗死 23 78±27*a非惡化 25 82±21*惡化 15 109±30*b輕度 10 73±21*中度 20 86±23*c重度 10 95±17*cd
在急性腦血管疾病發病中,TNF-α所發揮的作用及其參與的病理生理過程具體機制為:①能夠促進內皮細胞因子合成釋放明顯增加,抑制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釋放,誘導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1分泌,進而抑制纖溶反應,促進血栓調節素表達的有效降低,從而對有抗凝作用的蛋白激活進行有效抑制,同時可對內皮細胞造成刺激,使其將白細胞介素-1(IL-1)釋放出來。而IL-1能夠為血栓形成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內皮細胞表面在TNF-α和IL-1的協同作用下處于促凝狀態,為血栓形成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②對血管舒縮物質的表達活性有直接而較大的影響。TNF-α及前列腺素(PGI)等腦卒中時明顯增加,其一方面會對血凝過程造成直接而深刻的影響,另一方面還可降低血管舒縮因子并增加內皮素(ED),進而引發血管收縮,促進局部卒中危險性的明顯增加。③TNF-α會引發血管炎性反應,途徑為調節黏附因子(ICAM-1)可對炎性細胞進行誘導,使其從血管移行向神經阻滯,而ICAM-1的產生直接而深刻地影響著這一過程。④腦卒中時,隨著TNF-α的增加,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D)等多種組織因子的釋放會明顯增加,其標志著患者存在出血——再缺血形成等過程[5]。其中,在這一過程中,TNF-α可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表明,通過抑制TNF-α的生成和表達的途徑,可有效改善腦卒中患者的預后[6]。
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中不同疾病類型、神經功能、疾病嚴重程度患者的TNF-α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組中,腦梗死患者的TNF-α水平明顯高于腦出血,神經功能惡化患者的TNF-α水平明顯高于非惡化,重度患者的TNF-α水平明顯高于輕中度患者。提示急性腦血管疾病嚴重程度、神經功能均與TNF-α水平呈正相關。
參考文獻
[1] 鄧曉東.核心蛋白聚糖及相關炎癥因子在血管痙攣患者中濃度的動態變化及臨床意義[D].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13.
[2] 趙學強.腫瘤壞死因子α轉化酶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及其分子機制的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3] 李濤,李敏,姬新穎,等.腫瘤壞死因子α誘導蛋白家族與疾病的關系[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4,30(4):433-436.
[4] 陶曼麗,梁志剛,李偉,等.腫瘤壞死因子基因多態性與腦血管病的關系研究進展[J].中國卒中雜志,2013,8(12):993-997.
[5] 宿建麗,王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瘦素和可溶性血管內皮細胞黏附因子1水平與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相關性[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3,11(4):292-294.
[6] Rigante D,Lopalco G,Vitale A,et al.Key facts and hot spots on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periodic syndrome[J].Clin Rheumatol,2014,33(9):1197-1207.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志碼】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