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金華王富蘭操帥
?
健康教育干預對社區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知-信-行水平的影響*
丁金華①王富蘭①操帥②
【摘要】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干預對社區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識、態度、行為的影響,為進一步開展有針對性的社區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健康教育提供科學依據。方法:于2012年4月-2013年7月多階段分層隨機抽取重慶市城鄉社區常住居民1000例實施為期1年的不同形式健康教育干預,包括發放宣傳資料、開展專題講座、小組討論、一對一健康咨詢,干預內容主要包括抗生素的核心知識、正確使用原則、注意事項以及濫用抗生素后對人類及社會發展的危害,采用自行設計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知-信-行水平問卷對干預效果進行評估。結果:實施干預后社區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知-信-行水平較干預前均有明顯提高(P<0.05)。結論:對社區居民開展關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健康教育活動非常必要,專業的健康傳播活動對改變其不良健康態度及行為效果顯著。
【關鍵詞】社區居民; 抗生素; 用藥教育; 知識; 態度; 行為
①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重慶 400016
②湖北省襄陽市中心醫院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
我國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1],另據最新發布的《2012公眾安全用藥現狀調查報告》顯示,近四成居民表示家中常備抗生素類藥品,23.9%的居民感冒后選擇使用抗生素,僅40.1%的居民會在服藥前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上的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以抗生素為主的藥物濫用現象日趨嚴重,且衛生部統計顯示,在我國每年有8萬多人直接或間接死于抗生素的濫用[2],抗生素不合理應用甚至濫用正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
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表明,我國城鄉居民患病后自我醫療的比例逐年增加[3],在此背景下,如何樹立社區居民正確的用藥觀念、用藥行為、用藥習慣已成為我國促進和改善居民健康刻不容緩的問題。因此本研究通過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對重慶市城鄉社區常住居民進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健康教育干預,觀察干預前后社區居民使用抗生素知識、態度、行為(簡稱知-信-行)的變化。
1.1一般資料 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方法,根據重慶市不同地域經濟文化條件分層后,以城市與農村并重原則,選擇重慶市南岸區、巴南區、高新區、梁平縣4個區縣為調查地區,采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在每個區(縣)隨機抽取1個街道/鄉鎮社區,在每個社區中隨機抽取2個居委會或行政村,再從中隨機抽取每戶家庭中1名年齡≥18周歲的常住居民作為研究對象,各250戶,共1000例。其中,男559例,女441例;平均年齡(59.92±9.08)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者占54.3%,職業:工人占36.00%,農民及個體私營占33.35%,30.65%的受訪者為離退人員;經濟收入:家庭月收入以1000~5000元為主占78.8%。
1.2干預方法 于2012年4月-2013年7月,針對第一次基線調查擬定健康教育計劃,開展多種形式干預。(1)營造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健康教育氛圍:在社區居民聚集的地方用海報、橫幅、分發宣傳資料等進行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宣傳。(2)開展專題講座:聘請專家到社區服務中心開展以“抗生素用藥指導”為主題的健康講座,60 min/次,每2個月一次。(3)人際傳播:在社區選擇志愿者、同伴教育、大眾意見領袖等人際傳播形式進行干預,對他們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考核合格后由他們開展傳播。(4)小組討論:每月組織一次小組討論活動,以濫用抗生素真實的案例交流不良知-信-行的危害及促進健康信念及行為的心得。(5)健康咨詢:請專家在需要時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及電話提供專門咨詢。
1.3效果評價 自行設計《社區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知-信-行評估問卷》,內容根據知-信-行理論[4],并由4名臨床醫學專家和健康教育專家評定,問卷分3個維度抗生素相關知識情況:20個條目,選擇“正確”記1分,選擇“錯誤”、“不知道”記0分,分數越高說明知識掌握情況越高;態度情況:10個條目,按照likert5級評分制計分,對于正向條目:5分=非常同意,4分=同意,3分=不清楚,2分=不同意,1分=非常不同意,對于負向條目計分方法相反,分數越高則說明態度水平越高;行為情況:6個條目,根據行為出現頻率,答案設計5分制,正向計分5分=一直,4分=經常,3分=有時,2分=偶爾,1分=從來不,得分越高說明行為越正確。該問卷內容效度為0.80,知識、態度、行為的Cronbach’s α分別為0.83、0.81、0.79.正式調查前對調查員進行統一嚴格的培訓,于干預前及干預后分別發放社區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知-信-行評估問卷。共發放問卷2000份,回收有效問卷20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4統計學處理 調查問卷經復核后,所有資料采用EpiData 3.0雙錄入,使用SPSS 16.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干預前后社區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相關知識知曉率比較 在基本知識中,干預后除“白開水、茶水或其他飲料都可以用來送服抗菌藥物”這一條目知曉率與干預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條目知曉率均明顯高于干預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關于耐藥菌產生的后果,“導致超級細菌產生,抗菌藥物對病菌無效,患病后無藥可用,很難治好”、“傳染病流行難以控制”這兩個條目干預后與干預前知曉率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以外(P>0.05),其余條目的知曉率均明顯高于干預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干預前后社區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觀點態度變化比較 實施為期1年的健康教育干預后,社區居民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正確認識較干預前有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干預前后社區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不良行為采納率比較 進行為期1年的健康教育干預后,健康行為采納率明顯高于干預前,不良行為采納率明顯低于干預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干預前后社區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相關知識、態度、行為得分及KAP總分比較 社區居民干預后使用抗生素的知識、態度、行為及KAP總分均明顯高于干預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干預前后社區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相關知識知曉率比較 例(%)

表2 干預前后社區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觀點態度變化比較 例(%)

表3 干預前后社區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不良行為采納率比較 例(%)
表4 干預前后社區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相關知識、態度、行為及KAP總分比較(±s) 分

表4 干預前后社區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相關知識、態度、行為及KAP總分比較(±s) 分
時間 知識得分 態度得分 行為得分 KAP總分干預前(n=1000)12.49±5.00 36.00±9.11 6.37±1.66 54.85±13.67干預后(n=1000)15.79±2.91 43.67±4.79 8.50±2.35 67.96±8.81 t值 18.042 23.568 23.482 25.497 P值 0.00 0.00 0.00 0.00
3.1健康教育對社區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相關知識的影響 健康教育是溝通健康信息與衛生實踐之間的橋梁,是知與行的統一[5],現階段由于健康信息、藥品廣告的廣泛傳播,使得普通人也獲得了一些醫學信息,加之經濟狀況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很多居民患病后自己去藥房購藥,但其不懂醫學知識或對醫學知識一知半解,常常將抗生素作為包治百病的良方,造成抗生素濫用現象普遍[6]。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近40%的人群認為“為了避免日常生活中的感染,可以經常預防性地使用抗菌藥物”,同Edgar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且有27人不知道濫用抗生素的嚴重后果,這都說明居民在合理使用抗生素問題上仍存在諸多的誤區,而經過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后,知曉率已高達92.8%,社區居民整體對抗生素使用相關知識,及其危害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表明通過長期有計劃、有目的健康傳播活動干預不僅有利于居民健康知識的普及,同時可以顯著提高社區人群健康知識水平[7-10]。
3.2健康教育對社區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信念態度的影響 通過開展近1年的多形式合理使用抗生素相關知識健康教育后,居民持積極態度比例較干預前有明顯提高,且已有近97.1%的居民表示抗菌藥物的使用需聽從醫生指導,說明此時絕大多數社區居民從本質上已樹立合理用藥的觀念,必將促使其形成合理的用藥行為,這進一步顯示了開展合理使用抗生素健康教育活動的效果。同時也提示醫務人員對指導社區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很大影響[11-13]。
3.3健康教育對社區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健康行為采納率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有近80.2%的人表示生病會自行購買抗生素。通過實施1年的健康教育后人數已下降至38.9%。表明只有人們了解了有關的健康知識,建立起積極正確的信念和態度,才有可能主動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為。
干預后社區居民K、A、P(知-信-行)得分較干預前均有明顯提高,提示以社區為基礎,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居民教育培訓對促使其樹立正確的用藥觀念、用藥態度、用藥行為是有效的,再次證明健康教育是目前預防抗生素濫用最為經濟有效的措施之一[14-15],值得進一步推廣。但健康教育完全轉化為健康行為,并不是每個社區居民都能在短期內實現的,尚需長期開展,同時今后應將醫務人員培訓同社區居民培訓相結合,進一步探索醫患雙方合理用藥的有效模式。
參考文獻
[1]馮晶晶,王小萬,靖瑞鋒.控制抗生素濫用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4,39(1):14-18.
[2]胡燕,白繼庚,胡先明,等.我國抗生素濫用現狀、原因及對策探討[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3,30(2):128-130.
[3]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分析報告[J].中國醫院,2005,9(1):3-11.
[4]徐建萍.知-信-行認知理論在護理學研究生培養中的應用探討[J].護理研究,2009,23(24):2192-2193.
[5] Bailey W C,Kohler C L,Richards J M Jr,et al.Asthma selfmanagement:do patient education programs always have an impact[J].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9,159(20):2422-2428.
[6] Edgar T,Boyd S D,Palamé M J.Sustainability for behaviour change in the fight against antibiotic resistance:a social marketing framework[J].The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2009,63(2):230-237.
[7]許尉,周冠宇,胡明.北京市居民用藥安全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藥房,2013,24(28):2602-2605.
[8]盧汝透,楊曙光,謝建軍.樂清市農民有關濫用抗生素的知識調查及干預效果評價[J].浙江預防醫學,2009,21(9):68-69.
[9]曾琬舒,吳艷琴,胡世弟,等.重慶市居民抗生素認知及使用情況調查分析[J].重慶醫學,2012,41(20):2068-2070.
[10]曹新民,李禎,任前.抗生素濫用的危害和控制策略[J].中國實用醫學,2015,10(23):167-169.
[11]馬建軍.抗生素的臨床應用現狀及耐藥性的防控[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7):342-343.
[12]羅偉華.淺析我國抗生素濫用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北方藥學,2013,10(11):85-86.
[13]陳有娥.淺談抗生素應用現狀及預防濫用的對策[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16):102-103.
[14]李維瑜,劉靜,余桂林,等.知信行理論模式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現狀與展望[J].護理學雜志,2015,20(6):107-109.
[15]蘇艷,申現鋒.社區居民用藥安全現狀調查分析與思考[J].繼續醫學教育,2015,29(5):115-116.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on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KAP Level in Community Resident
/DING Jin-hua,WANG Fu-lan,CAO Shua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2):099-102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on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on carrying out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on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community residents.Method:A total of 1000 community residents were selected from Chongqing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ccording to multistage stratified random method from April 2012 to July 2013,they received a 12-month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included distribution of publicity materials,development of thematic lecture,panel discussion and one to one health consultation,the intervention content mainly included the core knowledge of antibiotics,correct use of principle,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and the harm to huma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fter abuse of antibiotics.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assess the residents’ KAP level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KAP level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activities for community residents on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professional health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to change their unhealthy attitude and behavior.
【Key words】Resident; Antibiotics; Medication education; 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收稿日期:(2015-10-05) (本文編輯:歐麗)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2.028
通信作者:王富蘭
*基金項目:2010年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護理建設項目(財社[2010]3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