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雅靜 李 尋
互聯網金融視角下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探討
■//于雅靜李尋
小微企業是產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新常態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然而融資問題一直是制約我國小微企業發展的瓶頸。互聯網金融創新融資模式的出現有效地降低了企業的交易成本和投融資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已成為解決我國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途徑。
小微企業互聯網金融融資難
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占全國企業的七成以上,在推動科技創新、促進就業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國經濟體系中,小微企業仍屬于弱勢群體,融資困難是制約其發展壯大的一大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地整合金融資源,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困境,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一直是我國各級政府及金融部門關注的重點。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投資、支付等新型金融業務模式。2013年以來,以第三方支付、P2P網絡借貸、眾籌融資和電商小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并成為金融創新的熱點。互聯網金融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一方面對傳統金融業產生深遠影響,另一方面也為小微企業融資開辟了新渠道。在今年兩會上,“普惠金融”與“互聯網金融”成為關注的熱詞。李克強總理強調指出,支持小微企業,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直接關乎民生之本。因此,研究互聯網金融時代下小微企業的融資破解問題,并提出促進互聯網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對策建議,對于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等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傳統金融背景下,小微企業融資普遍存在融資缺口大、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成本高、融資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使得小微企業深陷融資困境,其融資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單一,融資結構不合理
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有兩條:一是內源融資,包括自有資金及企業營業后積累的資金等來源;二是外源融資,其又可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種形式,直接融資是指以股票和債券的形式公開向社會募集資金,間接融資是指以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中介的融資。由于小微企業規模小,經營權和所有權相統一,企業很少選擇股票這種直接融資方式,主要是通過企業自身利潤積累、親戚借款及商業銀行貸款等途徑籌集資金。但由于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會計制度不完善、信用級別差等問題,商業銀行考慮貸款風險等原因很少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導致小微企業融資渠道非常狹窄。
(二)融資成本高
由于小微企業具有規模小、財務信息不對稱等特征,達不到商業銀行放貸的標準,商業銀行會在考慮風險溢價的基礎上,會上調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從而提高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小微企業要想獲得融資,只能被動地接受銀行較高標準的利率水平,再加上咨詢費、保證金及信用評級機構收取的信用評級費用等,這就大大提高了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三)傳統金融模式制約小微企業融資
我國傳統金融模式是以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為主導,由于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對貸款有嚴格的限制,嚴重制約了小微企業資金融通。國有商業銀行因與國企產權相似,使其業務主要面向國有企業發放貸款,即使國有企業的貸款出現壞賬也會獲得政府救助,這種政府的隱性擔保使銀行更傾向于將資金貸給國有企業。而小微企業基本屬于個體工商戶,經營存在不穩定性,大型商業銀行很少放貸于小微企業。同時,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管理不規范及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商業銀行考慮貸款風險及成本嚴格控制了對小微企業的放貸,制約了小微企業的融資。
小微企業融資難是世界性難題,既有企業自身經營不穩定、信用風險較高的內部因素,也有傳統金融模式不傾向對小微企業融資的外部因素。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打破了小微企業傳統的融資模式,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拓展了新的路徑。目前互聯網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模式主要包括:P2P融資模式、眾籌融資模式、第三方支付和電商小貸模式等。
(一)P2P融資
P2P融資是點對點信貸的簡稱,又稱人人貸即個人對個人的信貸。P2P融資實質是運用互聯網技術把民間借貸網絡化。P2P公司通過搭建一個資金的需求與供給信息發布的網絡平臺,促使資金供需的雙方無需通過銀行等中介機構直接聯系,從而為用戶提供直接的投、融資服務。P2P貸款融資模式,通過互聯網金融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將借貸雙方通過P2P網貸平臺聯系起來,促成融資業務完成。
(二)眾籌融資
眾籌是指項目發起人通過利用互聯網,發動群眾的力量,集中公眾的資金、能力和渠道,為小微企業或個人或創辦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的一種融資模式。相比傳統金融融資方式,眾籌的特點在于小額和大量,融資門檻低且不再以是否擁有商業價值作為唯一判斷標準,而是獲得群眾的關注和支持,從而獲得資金。典型平臺包括眾籌網和點名時間等。
(三)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指非金融機構作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提供獨立的交易支持平臺,其特點是快捷便利。隨著第三方支付公司實力增強和信譽保障,其業務己不僅是最初的互聯網支付,而發展成為線上線下相融合、應用場景更為豐富的綜合支付工具。我們熟知的有支付寶、財付通等支付方式以及以銀聯商務、快錢等為首的金融型支付企業等。
(四)電商小貸
電商小貸模式,即電子商務小額貸款,指由電商發起設立的小額貸款公司,它主要是為了滿足電商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電商小貸是一種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的網絡小額信貸模式,主要產生在供應鏈上下游的金融服務中,具有“金額小、期限短、純信用、隨借隨還”的特點。當前電商小貸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電商企業自建小額貸款公司,如“阿里小貸”;另一種是電商與銀行合作,如“京東商城”。電商小貸是一種供應鏈金融模式,電商平臺的企業信息本質上起到了征信體系的作用。小貸公司基于電商平臺積累的交易數據,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通過建立定量化的風險評級和貸款發放模型對小微企業進行信用評級及確定信貸額度,整個信貸過程實行自動放貸、自動還款機制。電商小貸是互聯網金融中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一種重要業態,它在很大程度解決了線上小微企業、個人融資難的問題。
(一)互聯網技術不完善
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礎是計算機等互聯網信息技術,因此,完善互聯網信息技術對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應對金融風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互聯網金融對硬件設備要求很高,如果這些設備出現了問題,其信息被竊取或丟失會引發很大的風險;交易雙方人為失誤風險控制平臺存在漏洞、企業與客戶的信息數據保密性差等都屬于操作風險,一旦出現問題,也會影響互聯網金融的正常運行。另外如果加密技術不完善,遭到黑客“襲擊”,攻擊系統終端,最終會損害企業和客戶的利益。
(二)信用體系不完善
信用是金融的前提和保證,完善的信用體系是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基礎。而現階段我國信用體系尚不完善,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隨著其快速發展,整個互聯網金融存在著大量的風險。互聯網金融并沒有完善的征信系統,同時缺乏信用信息共享機制。由于我國社會信用制度不健全,互聯網金融公司無法通過第三方來獲取客觀的客戶相關歷史信息,僅僅憑借客戶自身提供的資料難以構建客觀全面的信用評級體系。另外,由于各個網絡借貸平臺的信息不能共享,使得評級人員不了解客戶的信用級別,如果隨意發放,就會使得貸款業務存在巨大風險隱患。信用信息的獲取是當前面臨的最大難題,已經成為制約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瓶頸。
(三)互聯網金融面臨監管不嚴和法律風險
互聯網金融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缺乏行業規范,缺少法律監管和約束,使整個行業面臨監管困境和法律風險。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還處于銀行、證券、保險分管狀態,如阿里小貸,涵蓋了第三方支付、信貸、保險等多個領域,部分業務無組織監管,同時網絡借貸、眾籌融資等新型融資工具也沒有具體的監管主體。另外,互聯網金融業務特殊的“隱蔽性”決定了對其進行監管十分困難。目前,我國并沒有出臺互聯網金融相關的法律,互聯網金融違約成本較低,容易誘發惡意騙貸等風險問題,制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創新為小微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其依托于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及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特殊優勢成為破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突破口,然而其在發展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以下幾點促進互聯網發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幾點建議:
(一)創新風險管控機制,提升風險控制能力
互聯網技術是否成熟決定了小微企業利用互聯網金融融資新模式的質量與水平。由于小微企業自身規模小、管理不規范、及應對風險能力較弱等問題要求互聯網金融企業有較高的風險控制能力。首先,要引入先進的軟硬件設備,創新風險監控技術;其次,互聯網金融運用于小微企業會涉及多個行業,需要有熟知互聯網技術、投融資管理等方面的復合型人才,更要有相應的風險管理人才,這是實施風險管控的基礎;再次,要有一整套的針對小微企業的融資借貸流程,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全程控制風險,創新風險控制機制,提升風險控制能力。
(二)完善互聯網金融服務小微企業信用體系
小微企業利用互聯網融資存在信用體系不完善的弊端制約著小微企業的發展,因此,建立互聯網金融服務小微企業信用體系是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的重要舉措。一是依托大數據技術,制定統一的小微企業信息征集數據口徑,建立針對小微企業的信用評價體系和信用審核機制;二是依托互聯網技術組建統一的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平臺,實現小微企業信息的交流、共享,增強市場信息透明度;三是鼓勵互聯網金融企業融入中國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從而實現信息共享。
(三)創新互聯網金融監管
由于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還處在發展初期,越少行業監管和法律約束,如2015年,隨著“泛亞”和“e租寶”等非法集資案件陸續進入司法程序,涉互聯網的民間融資案件引起人們關注。因此,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保護投資者、消費者和公眾利益,促進互聯網金融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是要保持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監管標準一致,即線上與線下金融遵守同樣的監管標準,規避系統性金融風險;二是完善互聯網行業準入標準和風險控制要求,完善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和監管規定;三是創新監管手段,提高對互聯網金融金融風險的監管效率。“互聯網金融”已經連續三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關注重點已由“促進”轉變為“規范”,這意味著互聯網金融行業將迎來合規發展之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到“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因此,規范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創新互聯網監管十分重要。
(四)整合完善互聯網金融
針對現階段出現的P2P、第三方支付、眾籌等互聯網金融新模式與傳統金融業務的網絡化模式出現的沖突,我國應做好相關整合工作。比如,針對商業銀行推出的“電商金融”業務因不熟悉電商操作流程而存在很大風險,我國應通過采取限制其發展或加強其與相關電商企業重組的方式解決。同時,針對P2P等融資模式存在的許多不完善問題,我國還應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模式的信用體系和風險監管,促進互聯網金融更加完善發展。
眾所周知,“大數據”已成為各行業發展的主流,互聯網金融也是利用“大數據”已成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重要途徑,然而由于小微企業自身的缺陷及外部環境的約束再加上互聯網金融這種新型事物的出現,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需要不斷發展完善我國互聯網法律體系,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機制,提高小微企業應對風險能力,同時還應鼓勵互聯網金融企業穩步開展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創新,推動P2P、眾籌融資等新興金融服務平臺發展,做大做強互聯網金融產業鏈,從而使小微企業擺脫融資困境,促進小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1]王明國.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與問題〔J〕.銀行家,2015(5).
[2]徐潔,隗斌賢,揭筱紋.互聯網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4(4).
[3]張領,張勝.互聯網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7).
[4]茹莉.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的新選擇〔J〕.經濟縱橫,2014(10).
[5]劉變葉.互聯網金融時代小微企業融資瓶頸的破解〔J〕.學習論壇,2015(9).
◇作者信息:青島理工大學商學院在讀碩士
◇責任編輯:俞剛
◇責任校對:俞剛
F275.5
A
1004-6070(2016)07-0078-03